徐蕖
[摘要]德育教育作為現(xiàn)代素質(zhì)教育的靈魂,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小學作為德育教育的基礎階段,對形成學生正確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教師和家長必須重視德育教學的重要性。
[關(guān)鍵詞]德育教學 小學教學 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42
教育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志,承擔著為社會輸送人才的重任。在各階段的教育體系中,小學是學校教育的基礎階段,能夠為將來學生接受高水平、高層次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石。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在教育體系與理論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要求學校教育更重視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而不僅僅是強調(diào)學生智的發(fā)展。在這種教育改革背景之下,德育教學的重要性需要學校和教師重新考量。
小學是教育的起點,學生不僅需要在小學教育中完成知識從無到有的轉(zhuǎn)變,更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形成正確積極的人生價值觀,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為以后的學習、工作與生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德育教育作為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人生觀念的重要途經(jīng),良好高效的德育教學能夠成為學生以后人生路上的指明燈,對學生的將來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心理與思想上不成熟,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重視德育教學的作用,用積極的德育觀來引導學生的學習。因此,就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德育教學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前提,是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目標的重要保證,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起充分的重視,在教學實踐中切實落實德育教學的要求與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教師樹立德育教學觀念。提高自身德育教學素質(zhì)
小學教育雖然是教學體系的起步階段,但由于應試教育長期以來的影響,許多教師和家長依然只重視學生在學校的成績,而對于學生的心理和思想缺乏必要的關(guān)注和關(guān)心,導致許多學生在人生觀念的形成階段缺少教師和家長的關(guān)心與引導,在現(xiàn)代社會的經(jīng)濟大潮中隨波逐流,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與觀念,釀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在這種利弊權(quán)衡之下,學校、教師和家長要重視德育教學的重要性,全面發(fā)揮小學德育教學的作用。
首先,作為小學教學的主要組織者與實施者,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重智輕德的陳舊觀念,依據(jù)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與要求,樹立德育教學的觀念,在新觀念的指導下積極進行德育教學的實踐。傳統(tǒng)的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只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接受情況,對知識之外的道德與思想缺乏教學的自覺性,認為這些對于學生的考試是沒有意義的,不是課堂教學的重點。這種教學觀念明顯已經(jīng)不適應現(xiàn)代教育體制的發(fā)展,是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摒棄的。在素質(zhì)教育的大浪潮中,德育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自覺樹立德育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入德育教學,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教學中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其次,教師在樹立德育教學觀念后,還要積極提高自身的德育教學素質(zhì),不斷充實自我修養(yǎng),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給予學生專業(yè)科學的德育指導,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德育習慣。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許多教師在思想上有了德育教學的觀念,但由于自身德育教學水平的限制,導致在德育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現(xiàn)象,無法達到德育教學的良好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德育教學素質(zhì),能夠為學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德育教學計劃,能夠應付各種教學突發(fā)情況,為學生的德育學習保駕護航,能夠以自身優(yōu)秀的素養(yǎng)和人格成為學生學習的典型榜樣,在教學實踐中真正切實有效地落實德育教學的要求,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為了提高教師的整體德育水平,學校可以組織定期的德育培訓與學習,以實際行動督促教師提高自身的德育教學水平。
同時,德育教學雖然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教學目標,但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德育教學有其不同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充分解讀小學德育教學要求,結(ji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制定具體合理的德育教學目標,并且依據(jù)具體的目標確定高效可行的德育教學方式。
二、小學課堂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雖然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念,但就我國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課程設置來說,幾乎沒有學校單獨開設德育課程,因此,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必須滲透到小學各科的課堂教學中去。課堂教學作為學校教育最普遍的組織形式,無疑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教學形式。但就過去的課堂德育教學來看,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直接將德育教學理論傳授給學生,以理論轟炸式的方式向?qū)W生強制灌輸?shù)赖滤枷肜碚?,使學生在理解上都存在難度,更不用說積極將這種理論運用到自身的實踐行為中去,因此,這種直接灌輸式的德育教學方式無法取得高效率。
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及時轉(zhuǎn)變教學模式,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各學科的日常教學中去,在保證各學科本身特色的同時,積極尋求學科知識與德育教學的契合點,使二者能夠完美的融合到一起,使德育教學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思想品德作為小學德育教學的主要課程,是教師進行德育教學的主要陣地,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其重要作用,形成以思想道德為基礎,各學科交叉進行的德育教學體系,使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德育上的教育,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中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觀念。例如,在思想品德課程中,教師的德育教學也不能一味的以理論為主,而是要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現(xiàn)象與案例進行理論解析,使教師的德育教學充分趣味性,能夠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活或者故事中體驗到積極的價值觀念。
三、在課外實踐中進行德育教學
德育教學形成的人生觀念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僅是一種道德觀念,更需要學生以此為思想指導,在日常生活實踐中落實下去,用來指導學生的實踐行為,因此,對于學生的德育教學,教師也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認知的層面上,要積極走出課堂,在社會實踐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由于本身偏重于理論教學,所以許多學生對此完全沒有學習的興趣,如果教師能夠通過課外活動進行德育教學,必然能引導學生足夠的參與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德育學習。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區(qū)服務、慰問老人、清理垃圾等活動都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性,通過這種活動教師的德育教學更能與生活實踐相結(jié)合,學生在親身體驗過后更能有所感悟,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
總之,小學德育教學對學生以后的人生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需要教師在觀念上重視起來,用行動打造高效的德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