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見芬
【摘 要】德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靈魂,針對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缺乏頂層的架構和引領,缺乏校本的特色和品牌,缺乏實踐的體驗和歷練,缺乏有效的評價和激勵的現(xiàn)狀,縉云縣實驗小學通過梳理、提煉、整合,構建了“五育人”德育模式,并從“文化、課程、實踐、評價和管理”五個方面對提高德育工作實效進行了有效探索和積極嘗試。
【關鍵詞】德育教育 五育人 模式 實效性
學校德育是多方位、多因素、多層次、多變化的一項系統(tǒng)工程。它不僅需要宏觀的頂層架構和引領,也需要搭建校本的特色和品牌,在具體的操作中,更需要改變“重說教輕實踐、重灌輸輕內化、重控制輕引領”的淺表化做法,同時也需要有效的評價和激勵加以保障。
近年來,我們開始對原有德育系統(tǒng)進行了梳理、提煉、整合、重構。立足學校百年辦學精髓,挖掘學校厚重的教育資源,汲取古圣先賢的智慧,融入現(xiàn)代教育理念,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學校德育優(yōu)良傳統(tǒng)。緊緊圍繞“為每一位孩子的五彩人生奠基”的辦學目標,依循“誠而有德,慧而通藝,學而明理,行而知新”的育人目標,構建 “五育人”德育模式,即文化育人、課程育人、實踐育人、評價育人和管理育人(如右圖)?!拔逵恕钡摹拔濉庇袃蓪雍x:第一層含義源自老校名五云小學,衍生出五色云天、五彩云娃、五彩德育,“為每一位孩子的五彩人生奠基”;第二層含義是要用自己的雙手托起明天的太陽。人有五指,各有長短,代表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點和個性,學校的德育工作要順應兒童的天性,揚其所長,補其所短,用賞識的眼光,激勵孩子的自信,幫助孩子成功、成才。在飛揚孩子個性的同時,重視小組文化、班級文化建設,讓團隊的力量彰顯魅力。
一、文化育人——讓德育熏陶“潤物無聲”
濃厚的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教育力量,也是學生接受良好品質教育的無形教材,起著潤物無聲之功效。
學校借助創(chuàng)建“省市美麗學?!钡挠欣麜r機,利用獨特地勢的校園,整合各種教育資源,讓每一塊綠地、每一處景觀、每一堵墻“說話”,達到“處處有德育,時時可育人”的教育效果,做足做好“環(huán)境文化浸潤”這篇文章。①景物無言,亦能育人:在校園的大小磐石上題刻校訓“厚德博學,敏行求真”和校風“敏學,敏思,敏行”。在校園內顯眼處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中小學生守則》等內容,讓人人耳熟能詳。②圣賢經(jīng)典,智慧啟蒙:在各樓道上展示軒轅黃帝、孔子、朱熹、毛澤東等古今圣賢及計倪、杜光庭、李陽冰等鄉(xiāng)賢的事跡。同時在教室內裝飾經(jīng)典詩文,讓傳統(tǒng)文化行走校園。③主題展區(qū),飛揚個性:把各個主題展區(qū)布置成書畫長廊,用學生的創(chuàng)意作品裝點校園,如“食堂文化墻”“書香小港灣”等,讓學生在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中展示自己、教育自己、提升自己。④榜樣勵志,引領風尚:利用星光璀璨的“百佳地圖”“校園兩星”“榮譽殿堂”等載體,讓身邊的榜樣登上校園舞臺。
這些充滿人文精神的標語、字畫、展示臺等,無不提醒著學生如何做人、做事,無不潛移默化地感染和教育學生。學生在這樣有聲有色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心靈受到美的感染,行為得到美的熏陶,品德得到美的升華。
二、課程育人——讓常規(guī)教育“落地生根”
緊扣“弘圣賢之學,育現(xiàn)代英才”的辦學核心理念,秉承“求是致真,藝能并進”的教育宗旨,強化“圣賢教育,國學啟蒙,體藝潤校,化育新知”的辦學特色。學校構建了“五彩云娃”課程體系,梳理出體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五項必不可少的基本素養(yǎng),即“品德與心理素養(yǎng)”“語言和人文素養(yǎng)”“思維和科學素養(yǎng)”“體能與藝術素養(yǎng)”和“生活與致用素養(yǎng)”。 通過課程引領來培養(yǎng)這五個方面的素養(yǎng),實現(xiàn)育人目標。
以德育為例,德育基礎課程系列有學科德育、專題教育和活動德育,重在促使學生形成“品德與心理素養(yǎng)”和“生活與致用素養(yǎng)”。①學科德育:德育課堂教學是對學生實施德育的主陣地。在發(fā)揮品德課程主渠道作用的同時,在語文、數(shù)學、英語、科學、藝術等課程中有機滲透思想道德教育。②專題教育:在一周心語、升旗儀式、班隊活動課、微成長小課、周五新六藝、開學第一課、開學典禮等時段,實施德育地方課程《小公民》、校本課程《生活指導》以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為主體內容的專題教育③活動德育: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實施德育的有效載體。開展消防演練、遠足拉練、入學入隊儀式、國學經(jīng)典誦讀、百佳敏行之星頒獎等活動,并將這些活動分別納入節(jié)日、家長培訓、心理健康、安全知識等系列課程,制作相關課程規(guī)范,嚴格按課程要求實施教育。
三、實踐育人——讓道德教育“根植于心”
真正有效的德育需要實踐體驗,一次真切的實踐和一次觸動靈魂的體驗遠勝于教科書。學校積極為學生的成長搭建實踐和體驗的平臺,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嘴巴去說,用自己的大腦去想,用自己的行動去踐行,讓德育根植于心,落實于行。
(一)主題德育,點亮人生
在美麗成長“1+1”德育主題教育系列活動中,前“1”專指每一學期落實一項以“敏行之星”內涵發(fā)展要求為主要內容,以培養(yǎng)學生“實驗小學十大好習慣”為抓手的養(yǎng)成教育;后“1”專指每月進行一個重在培育學生五大基本素養(yǎng),著力培養(yǎng)敏學敏思敏行少年的主題教育,變德育的“碎片化”為“主題化”“序列化”,讓德育真正滋潤到每個孩子的心靈,落實在生活實踐中。
(二)繽紛四季,快樂成長
利用學校周邊豐富的教育資源以及家委會的平臺,積極開展以莊重儀式洗禮和五彩節(jié)日浸潤為抓手的“繽紛四季” 系列實踐體驗活動。根據(jù)季節(jié)設定實踐體驗活動內容,分為“探春、嬉夏、品秋、暖冬”四個篇章。每個季節(jié)設計菜單化的主題,可選擇的內容,通過既貼近學生實際,又充滿童趣的各種形式的實踐體驗活動,融通各種教育因子,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引領學生深入到家庭、社區(qū)、社會和自然之境中,學會生存、學會生活。豐富多彩的實踐體驗活動豐富了同學們快樂的成長記憶,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2015學年第一學期全?!袄_紛四季”體驗活動就有60余項。
四、評價育人——讓德育評價“多元并進”
品德教育有別于一般的學科教育,單純的知識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顯然難以奏效。為了有效地實現(xiàn)德育的目標任務,尋求一種機制喚醒學生,激勵其成長,學校專門制定了《縉云縣實驗小學學生獎勵制度》,旨在探索過程性、激勵性和發(fā)展性的德育多元評價模式。
(一)“敏學敏行”展風采
依據(jù)“敏學、敏思、敏行”的校風,構建了“2+1”評價體系。其中的“2” 就是“敏學敏行之星”和“才藝之星”評價體系。 “敏學”側重學業(yè)評價,“敏行”側重行為評價,“才藝”重在個性特長評價。敏學敏行系列的評價,根據(jù)學生日常的綜合表現(xiàn),實行周評價、月評價、學期評價滾動推進的方式,在過程性評價中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安潘囍恰痹u價,則更關注學生潛能的挖掘,個性的彰顯。
(二) “云娃美少年”亮新招
“2+1”評價體系中的“1”指的就是“云娃美少年”評比,“云娃”喻指在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中成長的素質全面、個性鮮明的五云學子?!霸仆廾郎倌辍泵咳暝u選一次,分提名推薦、入圍篩選、投票評選三個階段進行。只要在博學、禮儀、特長、愛心、孝親、環(huán)保等方面有突出表現(xiàn)的學生都可參加,經(jīng)過個人申報、同學推薦、微信推送、相關人員投票評選,最后評選出一定數(shù)量的“云娃美少年”,在頒獎典禮上與推薦人手拉手走上紅地毯接受表彰。
(三)“獎勵約定”顯魔力
對于學生日常行為品德的評價,學校輔之以獎券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發(fā)放給表現(xiàn)好、達到一定標準或積分的學生,期末時兌換各種小禮物。為了鼓勵班級中特殊的學生,如通過自己的努力仍達不到一定積分的、已有的積分不能兌換自己滿意理想的小禮物的等等,我們專門設置“獎勵約定區(qū)”,由老師與其進行約談:自己的微心愿是什么?自己將準備用多長的時間,通過怎樣的努力達成這些目標?等等。按照約定,定期觀察,達標的學校再給予相應的獎勵。通過獎勵約定的方式,引領后進生自我定標,明確努力的方向,從而讓不同層次、不同個性的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五、管理育人——讓家校合作“蕩起雙槳”
在建立健全“學生自主管理—教師全員管理—家長參與管理”管理網(wǎng)絡的同時,學校大力構建“全員、全科、全程、全域”育人的德育雙軌制新模式,積極開展“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合力。
近兩年來,學校充分挖掘家長資源,主動把家長委員會推到前臺,讓家委會對學校重大的決策和活動知情、參與、評議與監(jiān)督,與學校管理形成合力。2014年3月,學校組建了新一屆家委會,同時也相應建立了校級、年級、班級三級家校合作管理機制,每月定期召開一次家委會常務理事會,定期開展家委會成員培訓、家長沙龍、家長開放日、優(yōu)秀家長評選以及“繽紛四季”體驗活動等。尤其是“愛心護學崗”“彩虹義工隊”“家長志愿者”等項目在各項活動中嶄露頭角,成為了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每天早、中、晚,在學校的各門口都有家長們忙碌的身影;每次學校的大型活動,都有穿著“紅馬甲”的家長穿梭其中;運動場上,他們是盡職盡責的裁判員,也是協(xié)助班級管理的好義工;不少家長發(fā)揮自己的專長,在校內開設“小小理財師”“常見意外急救方法”“法制教育”等家長微課……家校攜手,蕩起雙槳,把德育之舟不斷向前推進。
總之,德育工作是一項精耕細作的長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躍千里,要堅持慢的原則,要有等待的耐心,有守望本真的恒心。我們相信,在“文化、課程、實踐、評價和管理”五彩育人模式的引領下,精準發(fā)力,把常態(tài)工作做實,把特色工作做亮,一定能打造立德樹人升級版,構建學校德育新格局。
(浙江省縉云縣實驗小學 32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