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勇
摘 要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電視影像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使電視圖像編輯技術在電視媒體發(fā)展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電視影像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在此背景下,本文針對電子時代下電視圖像編輯技術的應用展開研究,為電視媒體利用電視圖像編輯技術制作出更加清晰、穩(wěn)定的電視圖像提供參考。
關鍵詞 電子時代;電視圖像編輯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6-0059-02
電視圖像編輯技術即為制作出更加清晰、舒服的電視圖像視覺效果,在GIS中,掃描矢量數(shù)字化的第一個步驟,例如除噪聲、分割連線、控制圖像跳動和閃爍等均是較常見的電視圖像編輯技術。隨著電子時代的到來,電視媒體的視角和維度均發(fā)生了改變,使其對電視圖像編輯技術的依賴程度進一步加深,所以對電子時代下電視圖像編輯技術準確、全面的認識,并正確、靈活的運用直接關系到電視產業(yè)的發(fā)展。
1 穩(wěn)定電視圖像編輯點技術的應用
1.1 控制編輯點圖像跳動和閃爍技術
在進行電視圖像編輯的過程中,通過分離器分頻器對場同步信號進行處理后會形成不對稱的矩形波,此種矩形波的脈沖寬度時間和間歇時間分別與奇數(shù)場和偶數(shù)場對應,在電視記錄或重放的過程中,這種矩形波通過主導軸能夠對磁帶和磁頭間的相對位置進行控制,進而使錄像機的兩個圖像磁頭可以分別對應矩形波的兩個信號場,完成重放和記錄過程,這種技術即電視圖像編輯中的圖像跳動和閃爍的控制技術[ 2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對電視圖像進行記錄和重放編輯的過程中,如果這種不對稱矩形波消失或失真,錄像機將不具備清晰記錄和重放電視圖像的能力,而且在播放的過程中,圖像因對應的信號場不穩(wěn)定或不完全,將出現(xiàn)閃爍或跳動的現(xiàn)象,嚴重影響電視圖像的播放質量。
1.2 相位伺服保證技術
在電視編輯中常用的插入和組合編輯方式所對應的相位伺服存在差異,前種編輯方式在進行的過程中,會產生代表插入記錄視頻信號場頻和代表編輯帶原版磁位形的兩種信號,在其均鎖定的情況下,相位鎖定也隨之完成,這也決定在此種編輯方式下,要在圖像播放前的5s~10s進行原有圖像的重放,為兩個信號基準幀鎖定相位創(chuàng)造條件。后種編輯方式進行的過程中,主導軸伺服系統(tǒng)先鎖定在錄像機重放相位,但在轉換到錄像后,主導軸伺服系統(tǒng)會被錄像信號鎖定,此時也需要5s~10s的重放時間,完成信號的平穩(wěn)過渡[ 3 ]??梢姡WC不同編輯狀態(tài)下的電視視頻圖像可以穩(wěn)定的播放,在視頻圖像編輯的過程中要對相位伺服的鎖定進行有效的調整,在電子時代下,電視播放的形式更加多樣化,這對相位伺服的保證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對不同編輯方式下的圖像進行有效地連接,仍是未來一段時間內電視圖像編輯技術發(fā)展的重點。
2 避免編輯點圖像跳動與閃色技術的應用
在電視圖像編輯技術具體應用的過程中,應有意識的選擇質量較理想的編輯帶和素材帶,采用選用插入編輯方式進行,并在編輯帶內事先錄入標準的CTL信號,需要注意的是,在編輯的過程中,如果編輯人員使用組合編輯替代插入編輯方式,那么事先錄入的CTL信號質量就會受到影響,使調整后的插入編輯方式因信號連續(xù)性差而無法順利進行,此時編輯人員應將全消磁頭拔掉,通過組合編輯的方式輸入新的信號,以此避免跳動、閃色等問題的出現(xiàn)。
3 檢查圖像編輯點技術的應用
由于電子時代下,人們對電視圖像質量的要求大幅提升,所以在進行電視圖像編輯的過程中,對圖像各方面的質量要求也更加嚴格,這要求在電視圖像編輯的過程中,要對編輯入點、出點的精準度,編輯點的完整度、編輯點圖像銜接的平穩(wěn)度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檢查,以此保證編輯點的藝術效果。在檢查的過程中,主要應用編輯器進行,結合銜接位置的現(xiàn)象判斷編輯點的質量,在此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應重新進行編輯,否則可能導致電視圖像出現(xiàn)跳動、閃爍等問題,嚴重的情況下,可能導致電視畫面不能重復播放。
4 實現(xiàn)視頻壓縮技術的應用
4.1 視頻壓縮技術的應用原理
電視圖像中,相鄰的像素之間、圖像的序列幀之間、色彩平面間、頻譜帶間所具有的相關性會產生一定的空間、時間、頻譜冗余,這些冗余的存在會直接導致數(shù)據(jù)表示過程中需要的比特率提升,進而導致圖像數(shù)據(jù)傳輸、存儲、處理等環(huán)節(jié)對存儲空間、系統(tǒng)反應能力、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速度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高的要求,而且可能導致計算機系統(tǒng)失靈的概率提升。
4.2 視頻壓縮技術應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在視頻壓縮技術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圖像壓縮雖然可以在減少冗余的同時,為圖像處理提供更加理想的條件,但在電子時代,為適應網(wǎng)絡寬帶大小差異和顯示中斷視頻設備差異,需要在壓縮的過程中,對圖像的空間分辨率進行有效轉換。在此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應用壓縮域任意比率圖像空間分辨率轉換、色彩校正、壓縮域亮度調整、色彩混合渲染、壓縮域飽和度調整等電視圖像編輯技術。
1)在進行圖像空間分辨率轉換的過程中,可以通過DCT塊及其子塊間的DTC系數(shù)關系,使原始圖像得到重組,形成適合新的支撐區(qū)域需要的圖像,并在此過程中可以同步完成采樣,以此保證任意不同比例圖像空間在水平或垂直方向實現(xiàn)轉換分辨率,而且在實現(xiàn)過程中不需要復雜的計算,對存儲的空間大小要求也相對較低,而且可以使視頻的質量和PSNR都得到有效優(yōu)化。
2)在DCT域圖像色彩調整的過程中,可以通過RGB色彩空間線性色彩處理方法,在不進行圖像解壓和IDCT轉換、RGB色彩空間轉換的前提下,直接針對DCT域進行,這種方法不僅可以緩解DCT域色彩調整對計算和存儲空間的依賴程度,而且通常情況下,并不會對原始圖像的其他方面質量產生明顯的影響,達到了視頻色彩優(yōu)化的實際效果。
3)在對DOC域圖像的色飽和度進行調整的過程中,可以應用建立在亮度自適應色飽和度調整方式基礎上的壓縮域色飽和度調整技術,即基于亮度快的平均亮度,對各色度快的色度矢量上限進行計算,判斷色度快的色飽和度調整因子最大值,在此過程中,可以針對不同屬性的色度快應用對應的DCT塊進行處理,這種圖像編輯方式雖然相比傳統(tǒng)的電視圖像色飽和度技術并不會對圖像的質量產生明顯的優(yōu)化作用,但其在操作的過程中,對存儲空間和計算能力的要求較低,通??梢岳糜布苯訉崿F(xiàn),可操作性較強,所以在電子時代下,電視圖像編輯處理的過程中,應用過程更加理想,現(xiàn)階段已經(jīng)得到較廣泛的應用。
5 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電子時代下電視媒體為滿足現(xiàn)代用戶的視覺需要,在視角、維度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改進,但與此同時也對電視圖像編輯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視制作人員需要在具體實踐中結合電子時代下電視媒體的特點以及對電視圖像編輯技術提出的新要求,靈活的發(fā)展和應用電視圖像編輯技術,為電視產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吳芳.試論電視圖像編輯的自主審美意識[J].新聞研究導刊,2014,18:47.
[2]張曉蘭.電子時代下電視圖像編輯技術的運用[J].西部廣播電視,2015,1:147,53.
[3]王一星.數(shù)字技術對電視體育節(jié)目的影響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