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提出合作學習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手工課較為普遍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實現(xiàn)學生技能的優(yōu)勢互補,針對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與總結,并提出改進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前教育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C-0172-02
手工課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中實用性較強的專業(yè)基礎課,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設計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教學目標。手工課教學中,教師實施合作學習,使學生由傳統(tǒng)教學中單純的旁觀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課堂上,學生需要動手實踐完成手工作品,在與小組成員合作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善于傾聽和質疑的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的社會性和道德自我的發(fā)展。但同時,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教學中面臨一些問題,筆者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一步探討手工課實施合作學習的對策。
一、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手工課實施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容易缺乏主動性,沒有主人翁意識。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分工往往不明確,過分考慮個人意愿,推卸責任,消極應對。一般存在三種情況:一是在集體完成手工作品過程中,有同學將作品的缺陷之處推卸給制作上一個步驟的同學,認為是前面的同學沒有很好完成,才導致后面的缺陷,甚至為此爭論;二是互相爭搶比較容易完成的手工制作部分,影響教學效率;三是一些同學完成自己制作部分的時候,其他同學無事可做,不去配合或是關注集體的手工作品,只認為自己的部分完成了,就不理了,特別缺乏責任意識。
(二)個別學生沒有主見,隨大流。尤其表現(xiàn)在自制教玩具、廢舊物綜合利用以及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項目,都是一個創(chuàng)作的過程,需要發(fā)揮每一個同學的創(chuàng)新思維,各抒己見,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xiàn)隨大流的現(xiàn)象,隨大流有利于形成統(tǒng)一的小組意見,在答案正確的基礎上,可以促進或潛移默化地使落后的小組成員形成正確的思想與行為。但“隨大流”表現(xiàn)為趨向學習結論一致,而不一定是學習結論正確,部分不自信的學生容易忽視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的結果可能是形成錯誤的小組結論。所以,“隨大流”現(xiàn)象容易壓制正確思想的形成,壓制小組成員的獨創(chuàng)精神。
(三)實施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當。在課堂上,教師有意識地將學生進行分組,并給出一個項目之后,立即讓學生分組合作、討論。在有限的時間里,幾乎都是優(yōu)生的“一言堂”。這是教師為了達成目標而采取的一種簡單策略,根本沒有將合作方法、合作意識、技能作為主要的學習內容。
(四)教師在合作學習中角色定位不當。一方面,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充當仲裁者。教師喜歡完全控制課堂,把學生引到自己設計的框架內,忽略了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另一方面,教師成為旁觀者,造成無序管理。對于如何開展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方法與要求有哪些等問題,教師則不太關注,忽視了教師在合作學習中作為指導者和參與者、合作者和促進者的作用。
(五)教學評價不全面。教學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手工課教學中,手工作品一般要求有:畫圖結構的準確、色彩材料搭配合理、制作方法適當、具有創(chuàng)新性等。但教師一般對小組作品比較偏重于合作學習結果的評價,忽略了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評價;或是偏重于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忽略了對小組集體的評價。尤其是較少關注那些平時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學生,同時缺少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參與程度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進行評價,這種不全面的評價極易挫傷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手工課實施合作學習的對策
(一)合作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的責任意識,做好學生心理輔導。一是要對合作學習小組進行分工,選擇小組長,請小組長發(fā)揮統(tǒng)籌的作用,并且為了讓組員們都能夠提高責任意識,可以采用小組長輪流制,使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成為組長,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手工制作內容,每一次課選擇不同的同學擔任組長,這樣同學們的配合度會因為自己也會成為組長而提高。二是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淡化同學間的差距,使小組成員消除心理障礙,從而達成情感上的協(xié)調一致,以利于合作學習的開展。三是小組合作參與激烈競爭,必然有成功也有失敗,教師要做好失敗小組的心理疏導工作,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關懷,教育他們正確面對失敗,調整心態(tài)。
(二)提高師資質量,要求手工教師自身要認識手工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教育理念下的學習方式,將合作學習引入手工課堂教學,對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手工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同時能增強同學間的良性互動,培養(yǎng)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教師更要提高這種意識,尤其是一些經(jīng)驗不足的新教師,要加強自身的知識提升,對于新形勢下的合作學習,要不斷更新觀念、總結經(jīng)驗和技巧,更好地組織教學。作為學校方面更加要加強師資的培訓,尤其是專門聘請幼兒園或培訓機構的專家、優(yōu)秀教師等進入學生課堂進行手工示范授課,作為學校的專職教師要認清形勢,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將合作學習靈活地運用到教學中,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會學生掌握合作學習技巧。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也應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在活動中,允許學生爭辯,允許學生質疑,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在手工課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掌握合作技能。首先,明確學習目標及任務,讓學生在合作之前清楚了解本次合作學習的目標及要達到的效果。比如手工制作布娃娃時,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基本方法和步驟,強調每一個步驟的注意事項,并做到現(xiàn)場演示操作技巧。其次,進行任務分工:一個人負責在布上畫出要剪的圖案,一個人負責剪好娃娃每一個部分的形狀,1-2個人負責縫制,1個人負責塞棉花,一個人負責收口,最后,一起將娃娃每個部位進行連接,組合完成成品。最后,做好總結與反思。每一次進行合作學習后,請每一小組進行反思,總結問題,分享經(jīng)驗,以便日后更好地開展合作學習。
(四)合理把握合作學習的時間。 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不同的學生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提出合作學習的時間。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合作時間應該嚴格控制。比如課堂上個人發(fā)言、集體討論的時間,每個同學分步驟進行手工制作的時間,教師可以根據(jù)難易程度對每一個合作學習的環(huán)節(jié)進行時間的把控。如果時間把握不好,可能會導致有的小組成員感覺無事可做,在課堂上聊與知識無關的內容,這樣會導致學習效率大大降低。所以教師要有對合作時間進行合理估算的能力,并在合作之初就給學生清晰的時間觀念,有利于日后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
(五)教學評價需要“多把尺子”衡量。評價是合作學習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善于從不同角度發(fā)現(xiàn)各組的優(yōu)點,多認可,少否定。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積極的評價更能促進學生間的有效合作。要把握好對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積極評價、對個人和集體的評價、對每一組的手工作品的評價等,在對作品評價時,可以從手工作品的精細度、顏色的搭配、整體美觀等不同的角度對每一組進行鼓勵的評價。只有合作學習中形成合理性的評價,才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體會到集體合作帶來的學習效果和樂趣,從而更愿意參與合作學習,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鑒.合作學習的形式、實質與問題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4(11)
[2]彭嬋.學前教育學生手工課教學探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5)
[3]邰康鋒,馮麗華.學前教育專業(yè)手工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基于咸陽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實證研究[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4(14)
[4]叢娜.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手工制作課程教學模式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5(2)
[5]羅紅卉.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及虛擬評價體系構建的實踐研究[J].教育革新,2015(11)
【作者簡介】陳夢明(1986— ),女,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人,柳州城市職業(yè)學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