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妹芳
【內容摘要】數學課堂提問是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巧妙地使用課堂提問技巧和方法,會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教學效果。所以說,教師要充分備課,注重提問的“火候”,注重提問的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課堂提問 高中數學 方法和技巧 教學效果
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備課,精心設計問題,注重課堂提問,通過某種教學提示來向學生傳遞所教內容原理,對學生進行思維上的刺激,或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指示。傳統(tǒng)的課堂提問存在較多的問題,如課堂提問中重數量輕質量,重提問而輕反饋,或是盲目提問,讓學生回答無從入手等等,還有就是碎問碎答,只是提一些諸如“對不對”、“是不是”、“行不行”等問題,造成了學生不能進行深入思考,思維懶惰等結果。
一般來說,課堂提問的方式、方法眾多,教師要能夠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進行巧妙地選擇,恰到好處的應用,這樣才能產生積極的作用,實現(xiàn)良好的效果。筆者將結合多年一線教學經驗,談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哪些有效課堂提問的方法。
一、有效提問,激發(fā)興趣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發(fā)揮學生的教學主體的作用。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精心設計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提出,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愉悅的情境,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積極思考,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如,我在教學《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時,我先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1)在初中,我們學過哪些集合?(2)在初中,我們用集合描述過什么?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得出如下展示:在初中代數里學習數的分類時,學過“正數的集合”,“負數的集合”;在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時,說它的所有解為不等式的解集;在初中幾何里學習圓時,說圓是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幾何圖形都可以看成點的集合。然后,我有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查字典,思考“集合”一詞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詞語的意義相近?學生們都紛紛動手翻閱工具書,通過討論得出:“全體”、“一類”、“一群”、“所有”、“整體”……最后,結合本課教學內容提出什么是集合的問題,正式引入課堂教學內容。這樣的課堂提問,先是對初中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回顧,然后聯(lián)系學習生活實際提問,引導學生們進行積極思考,把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變得有趣,引入新課后,教學效果顯著。
二、有效設計問題,發(fā)散學生思維
高中數學教學強調對學生思維的鍛煉,強調對學生學習能力的鍛煉。而發(fā)散思維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設計的有效的問題鍛煉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如,我在教學《函數的極值與導數》時,我先展示北京奧運會獎牌榜:北京奧運會中國跳水隊獲得全部8枚金牌中的7枚。用高臺跳水的例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