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梅
羅杰斯在談到個人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在嬰兒階段,父母給予孩子的積極關注是孩子獲得安全感,并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同理,在教學中,教師認識到學生本性中具有的積極向上的天性,對學生的積極關注,在學生成長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積極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并及時表達出鼓勵。在有的班級,有極個別的學生可能在課堂上會表現(xiàn)出一些不當的行為,作為教師學會體會羅杰斯所提出的接納每一個體的“是其所真是”,即接納學生原本的樣子。因為在羅杰斯看來,教育就是開啟學生“善端”的事業(yè)。而這個“善”,筆者以為當是相信學生趨向完善自我,當是明確表達對學生的愛。作為教師,是從心里愛每一個學生,當然,只是不喜歡其在沒有自我覺醒狀態(tài)下的一些不當的行為。
【關鍵詞】羅杰斯人本主義心理學觀;高職護理教學;應用
筆者于2016年7月,參加了由西南民族大學承辦的中國心理學臨床心理學注冊工作委員會繼續(xù)教育項目“首屆人本主義心理咨詢與治療”培訓,得益于心理學專家團體的講解,關于人本主義心理學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引發(fā)自己對于高職護理教學的一些思考。
1 自我成長觀
早在1977年,羅杰斯就提出人有自我實現(xiàn)的趨向,并以植物土豆為例:貯存在地下室
的土豆,距離地下室小小的窗戶有好幾英尺,生長條件相當差。盡管如此,土豆依然發(fā)出芽,哪怕是病弱的芽,居然長到二三英尺,居然盡可能的伸向窗戶透進光線的方向!這,正是如同人一樣,趨向成長!
回到真正的關于人的自我個體的研究,羅杰斯提出:嬰兒有著天生的實現(xiàn)趨向,比如在學習行走的時候,孩子一次次摔倒,按照行為主義強化和懲罰的原理,孩子應該很快減少嘗試行走的努力。但事實是,盡管摔倒,盡管疼,孩子依然不斷嘗試走路!由以上2個案例不難看出,羅杰斯人本主義觀認為植物或是動物,更是指人,都有自我成長的天生的實現(xiàn)趨向。
這不由得讓筆者反觀筆者從事的高職護理的學生:她(他)們有著同樣的自我實現(xiàn)的趨向。其一,表現(xiàn)在是日常教學中:有的班級每天達到10節(jié)課的情況下(學生戲稱高職護理的學習就像是走過高三后的高四高五)依然在課堂上情緒飽滿,在匆忙的40分鐘午餐過后參加護理實訓課程或國際護理相對其他方向安排的更多的英語課,積極提問并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哪怕是在課間依然可以看見在背記《護理英語》單詞中,諸如此類的細節(jié)中不甚列舉。第二,表現(xiàn)在高職護理學生積極進一步完善并提高自我的求學規(guī)劃中。在筆者所擔當的高職護理專業(yè)的學生中,每一年都會有學生通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或是學院對應的專升本的方式,完成從??频奖究齐A段的學習。更有學生,通過學院國際交流的方式去到泰國、日本、臺灣等海外,拓寬視野的同時,進一步的完善了自我。
2 積極關注式教學理念
羅杰斯在談到個人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在嬰兒階段,父母給予孩子的積極關注是孩子獲得安全感,并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同理,在教學中,教師認識到學生本性中具有的積極向上的天性,對學生的積極關注,在學生成長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積極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并及時表達出鼓勵。在有的班級,有極個別的學生可能在課堂上會表現(xiàn)出一些不當的行為,作為教師學會體會羅杰斯所提出的接納每一個體的“是其所真是”,即接納學生原本的樣子。因為在羅杰斯看來,教育就是開啟學生“善端”的事業(yè)。而這個“善”,筆者以為當是相信學生趨向完善自我,當是明確表達對學生的愛。作為教師,是從心里愛每一個學生,當然,只是不喜歡其在沒有自我覺醒狀態(tài)下的一些不當的行為。
3 人本主義心理學觀下的教師角色
在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過程中所形成的咨詢關系或醫(yī)患關系,羅杰斯指出最好的關系是:一、“以來訪者“或以“病人”為中心,因為只有當事人自己才知道在每一時刻所具有的主觀精神世界。二、從“指導”到“非指導“的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的協(xié)助關系,這種協(xié)助,即是心理學的助人關系。羅杰斯關于這種關系的處理,也很好的有宜于教學。
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的接受,很少有機會主動提問,這樣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要。尤其是目前每一年數百萬的大學畢業(yè)生,有一部分學生工作與在校學習的專業(yè)完全或部分不一致。這就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知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以“學生為中心”的師生關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會學習。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僅僅在于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也在于提出學生會在實際工作中會面臨的真實問題,在于讓學生保持和產生好奇心,教師以學生在校時的協(xié)助式的“指導”到學生畢業(yè)后“非指導”關系,將有助于她們任興趣帶領到任何未知領域。
最后,關于學生成長的評價標準,按照羅杰斯提出的以人為本的思想,傳統(tǒng)大學的學分、獎學金、能否畢業(yè)、能否找到工作等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學生心生恐懼。最好的評價應是包括教師評價,也包括小組式的集體評價,更應該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在內,以培養(yǎng)學生成為自我負責的學習者。
作者單位
樂山職業(yè)技術學院護理系 四川省樂山市 6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