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晉芳 劉海波
【摘要】本文從教師的角色意識和師德建設兩方面,分析了院校教育中教師職責和角色意識的多樣性和師德修養(yǎng)對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影響和作用,強調以教師的道德力量和人格修養(yǎng)打動學生內心,得到學生的真心擁戴,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學風和教風,實現(xiàn)教與學的共同進步。
【關鍵詞】教學 角色意識 師德修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0-0172-01
當今世界的發(fā)展越來越依賴于科技知識、依賴于人力資源,新變革要求知識的更新和轉化速度日益加快。實現(xiàn)我國科學發(fā)展的關鍵之一就是在于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培養(yǎng)高素質新型人才,教師是關鍵。師范教育的特殊性對教師的角色意識和師德修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強化角色意識,垂范師德修養(yǎng),使兩者有機結合,互為補充,有效完成教育使命,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強化角色意識
角色是個人在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中履行一定社會職責的行為模式。每一個人在社會中都充當多種角色。與其他職業(yè)相比,師范院校的教師的職業(yè)更多了一份育人色彩。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角色意識對貫徹教育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實現(xiàn)教育目標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研究者角色
如今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師范教師肩負著為學校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歷史重任,這就要求教師自身要具備培養(yǎng)新型人才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過程中,研究社會、研究時代、研究學生, 以便有的放矢,增強教育實踐的自覺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更好地承擔起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重任。
2.“師者”角色
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點明了“師者”的職責與作用。教師首先要堅持以德育人,傳給學生“做人之道”、“為業(yè)之道”、“治學之道”,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等等,使學生真正感覺到“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其次,通過“授業(yè)”使學生理解現(xiàn)代科學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增強技能,提高專業(yè)素質。第三,以學生為中心,根據(jù)他們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需要,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化解思想上的困惑,正確引導學生學會寬容,多看到別人的長處,學會與他人、與社會和諧共處。
3.管理者角色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多以指導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出現(xiàn)的,這一角色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fā)展各種能力,從而保證在未來的生活工作中能夠不斷擴充知識。所以教師還必須掌握團隊管理方法,具備處理團體工作的能力,其管理領導方式?jīng)Q定了師生相互作用的成效。
4.朋友角色
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獨特的、唯一的,教師必須通過平等溝通,具體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殊情況,摸清他們到底在想什么,分享他們的喜與憂,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朋友關系,做到講臺上是教師,講臺下是朋友,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導師,人生的引路者。一旦真誠、尊重、理解的態(tài)度建立起來,“學生就能離開僵化走向靈活,離開依賴走向自主,離開戒備走向自我接受,離開被束縛走向創(chuàng)造性”。
5.心理疏導員角色
學生在校期間正處于心理轉型期與適應期,他們渴望并強烈地要求肯定自己和保護自己,自尊心異常強烈,對觸及自尊的刺激十分敏感。教師要緊緊圍繞著學生的身心特點、生活環(huán)境等,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和進步,給予適當?shù)囊龑Ш凸膭?,以誠心地贊美和善意的批評,進行科學、有效、實用的心理疏導,提高他們的自控能力,促進其心理成熟與潛能開發(fā),增強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以有效地應付轉折期,健全人格。
二、垂范師德修養(yǎng)
中國是一個具有德治傳統(tǒng)的國家,歷代圣賢都崇尚德治。教師的道德水平在整個育人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道德標準直接影響到學生道德觀念的形成。教育的特殊性和教師的職業(yè)特征其道德要求要比其他職業(yè)具有更高的層次和標準,不僅要擁有良好的文化修養(yǎng)內涵,還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1.以德修身,做人之模范
人生兩件事:學做人,學做事。教育工作是以人格來培養(yǎng)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的勞動。一方面通過一定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另一方面是通過教師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舉止等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
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師德風范,這些簡單的詞語卻有著深刻的內涵。教師的形象和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是無形的卻是巨大的。首要職責就是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有德之人、有為之人。教別人首先要自己做到。堅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嚴謹?shù)淖黠L、求實的態(tài)度、豐富的知識,這是做為一名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也是以人為本、全面發(fā)展的要求和努力方向。只有高尚的人才有資格立足于三尺講臺,才能在講臺上站的穩(wěn)站的牢。教師要時刻用職業(yè)道德標準約束自己,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以積極的心態(tài)、包容的胸懷、獨特的人格魅力影響、感化和教育學生。
2.增強涵養(yǎng),嚴格自律
教書育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教書以育人為目標,育人以教書為基礎。教師的道德教育貫穿于知識教育。在學生眼里教師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效仿的榜樣。教師應注意加強自己的個性修養(yǎng),調整自身價值定位、行為標準、社會責任感和處世哲學,不僅用學識教人,更重要的是用品格教人,注意以怎樣的道德去熏陶、影響學生。牢記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用遠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堅定的信念、正直的品質、嚴謹?shù)淖黠L和豐富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真正做到以身立教。
3.以愛心育人
關愛是教育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這種關愛,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從這個角度來講,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該是情感的引導者。以博愛、寬容、理解的心,從思想、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去關心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激發(fā)他們的進取心,用愛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樣去激勵,用人格去熏陶,循循善誘,從不同角度、高度和學生進行全面地了解和接觸,努力倡導和營造學生充分展現(xiàn)自我的個性環(huán)境和空間,以不枉“良師益友”的稱謂。
4.激發(fā)學習動機
教師要善于點燃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以熱情和激情與學生分享興趣和愛好,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供適合學生能力的學習材料,設置挑戰(zhàn),激勵學生,幫助他們在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中培養(yǎng)、發(fā)展學習的興趣,公正地評價他們的每一次成功,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能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熱情。
教師的角色意識和師德修養(yǎng)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核心和基礎。只有具有高尚師德的教師才能熱心于教育教學工作,不斷研究教學內容,探索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只有依靠教師的人格力量和道德力量,才能真正打動學生內心,得到學生的擁戴,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最終實現(xiàn)教與學共同進步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方展畫.高等教育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0.
[2]莊西真. 21世紀需要什么樣的教師[J].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編, 2001. 10.
[3]李偉忠.讓教育閃耀人性的光輝[J].成才導報, 200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