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于初中化學教學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初中化學學習中,除了上課時認真跟著教師學習外,課后的練習也是學生及教師應當給予高度重視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化學知識和經驗后,他們會在練習中結合自己的知識儲備,面對一些模棱兩可的問題時往往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包括生活經驗以及做題經驗等。那么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如何根據學生經驗讓學生進行有效練習呢?主要針對這一問題作了簡要的闡述。
關鍵詞:學生經驗;初中化學;有效練習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練習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它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其在課上所學到的知識,查漏補缺,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然而,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經驗后,教師應當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進行有效練習呢?下面主要講三點:
一、初中化學練習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量身定做相應的練習
我們都知道,初中生的年齡尚小,他們的心理和生理發(fā)展尚未成熟,缺乏一定的自覺性和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狀況等,從而為學生制定相應的、符合他們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的練習。同時,為確保初中化學教學中的練習能夠有效進行,教師布置練習時需要結合學生的經驗,便于學生突破思維定式,通過進行有效練習加強他們對于化學知識的掌握。
與此同時,由于每個學生均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他們的思考方式、學習方式等各不相同,對于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存在差異,導致成績參差不齊。因此,基于這種情況,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練習進行設計和布置,通過為學生設計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練習,給予學生具有針對性的訓練,加強他們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日常練習中查漏補缺,不斷地使自己的短板得到加強,進而幫助他們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進行有效練習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化學成績。
二、為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較強、違背及遵循學生經驗的
練習
化學學習不應當僅僅局限于課堂上,還應當走出課堂,走進實驗室,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化學知識的奧妙。當然,初中化學的練習也不例外。教師在為學生布置相應練習時,應當適時地為學生選擇一些實踐性較強的題目,讓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體會化學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教師可以根據書本上的知識點等設計化學實驗,并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從而加深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通過為學生設置一些實踐性強的練習,讓學生接近生活實際,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到化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此外,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由于會形成自己的經驗,難免會對某一問題產生固定的思維模式,而這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對于某一問題是行之有效,然而對于另一問題難免會掉入該題的陷阱,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違背及遵循學生經驗的練習,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題目中迅速且準確地辨別是否應當遵循自己的經驗來解答題目,從而避免掉入題目所設的陷阱中,有效地利用自己積累的化學知識來分析,這樣能夠提升學生解答題目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勇于創(chuàng)新,使練習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
在傳統(tǒng)的初中化學教學中,基本上沒有對初中化學有效練習進行創(chuàng)新,部分教師由于擔心對練習進行創(chuàng)新會影響其教學進度,會出現時間不夠用的情況。然而,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發(fā)展尚未成熟,他們對于新鮮的事物較為感興趣,倘若教師一味地采取書面練習方式的話,難免會導致學生出現厭煩的情況,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因此,教師在布置練習時,可以適當地進行創(chuàng)新,比如,變換一下練習的形式,使練習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與自己的生活相關的問題,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大大提高學生練習的質量和效率。
綜上所述,對于基于學生經驗的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練習這一問題,除了上述所說的幾點之外,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化學教師,還應當在自己的日常教學中不斷地去摸索,充分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時時刻刻記得站在學生的角度及立場上去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在課下,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去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感,傾聽他們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惑等,進而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想法,通過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基于學生經驗的練習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這樣一方面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另一方面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著顯著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唐少華.基于學生學習的初中化學復習課教學設計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
[2]倪志鳳.基于學生經驗的初中化學練習作業(yè)有效設計探討[J].考試周刊,2016.
[3]皮振雷.基于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性的教學設計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