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禮森
摘要:《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是新一輪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中綜合性較強的課程,該課程的核心價值是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和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對于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合格公民,有著重要的奠基作用。但在以往的教學中缺乏對學生的正確評價,致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是很高,甚至有的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因此,在課堂教學不斷改革深化的今天,教師對學生評價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本文提出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對學生評價要有“五性”:即激勵性、針對性、準確性、群體性和期待性。
關(guān)鍵詞:品德課堂;教學評價;要有“五性”
品德課程是新一輪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中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德育課程,該課程的核心價值是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和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如何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來促進該課程的實施,是該課程實施過程中需要重點研究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之一。改革思想品德學科評價,關(guān)注體驗過程,發(fā)展個性是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評價發(fā)展的新趨勢,基于這樣的理念,我認為品德課堂教學有效評價要有以下“五性”。
一、評價要有激勵性
適時、適當?shù)募钣欣诩ぐl(fā)學生學習興趣,樹立自信,有助于促進學生的主體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yīng)該注重把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捕捉稱贊學生的時機,巧妙運用激勵的語言。如對學生說出的好看法,教師由衷地稱贊:“你真棒。老師很欣賞你這個見解!”、“大家為他獨特的想法鼓掌!”、“說得太好了,真值得大家學習!”等等,這些語言讓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興奮記憶,對評價留下深刻印象。此外,多樣的標志、賀卡、有趣的圖案或舉行簡短的儀式等方法也能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
老師激勵與贊揚,使學生的努力得到認可,老師寄予的希望,更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信,并推動他們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區(qū)”。
二、評價要有針對性
小學生心理、生理尚未成熟,解決問題能力差,有時在課上會出現(xiàn)緊張、焦慮等現(xiàn)象,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心理、知識結(jié)構(gòu),運用多樣化的語言給予及時、恰當?shù)脑u價,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教學實效。例如對思考問題很獨特,但是個性較孤僻的同學可以這樣評價:“你每次發(fā)言都能給我們驚喜,以后要和大家多多交流,讓更多的同學分享你思考創(chuàng)造的快樂?!睂π愿耖_朗活潑并善于發(fā)言的學生,這樣評價:“你有這樣的想法太好了!”以愛鉆牛角尖的學生,教師的評價可以這樣切入:“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說明你很喜歡思考,但是想問題應(yīng)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靈活考慮,坐下來,再想一想好嗎?”在充分肯定的同時,教師的評價要客觀地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給他們指引新的思考、研究方向:“你想法很好,可是還不太全面,想一想,還可以補充什么?”
三、評價要有準確性
小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欠佳,不夠準確的評價往往誤導學生,偏離教學。曾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品德與生活》第一冊《我為家人添歡樂》這一課時提問學生:“母親節(jié)你為媽媽做了什么?”一學生回答:“我送了媽媽兩朵花?!睅熡謫枺骸澳銥槭裁此突ńo媽媽呢?”生回答:“因為我過生日媽媽也給我買了一大盒蛋糕?!睅熡谑欠Q贊學生送花給媽媽這種品質(zhì)值得大家學習。不難看出教師的評價偏離了教學的目的要求,沒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而另一位老師上這堂課的時候也碰到了類似的情況,他便反問學生:“如果你過生日媽媽沒有送蛋糕給你,你也就不用送花給她,是嗎?”生答:“不是的?!睅熥穯枺骸盀槭裁??”“因為媽媽很愛我?!睅熂皶r稱贊:“說得真好。媽媽非常愛我們,所以在母親節(jié)的時候我們可以送給媽媽兩朵花,謝謝她對我們的關(guān)心和愛護。還有沒有其他同學為媽媽做了更多的事呢?”這樣的評價幫助學生形成了正確的認識,實現(xiàn)了教學的目標。
四、評價要有群體性
所謂評價要有群體性,是指在實施小組學習時,評價不是指向?qū)W生個體的,而是指向群體。
由于傳統(tǒng)評價為了達到甄別的目的,往往把學生置于嚴格的個人環(huán)境中,弱化甚至忽視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探討,讓學生面對問題孤軍奮戰(zhàn),不利于養(yǎng)成學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技巧,不符合當代社會對人的要求。新的教育理念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所以應(yīng)促進群體評價在教學中的實施。
群體性評價要求在小組學習過程中,發(fā)揮小組成員集體的力量。只有當小組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時候,才能獲得肯定性評價。就使得小組的成功,成為每一個成員共同努力的目標。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人人動腦、動手、動口,努力為小組贏得榮譽;促使他們通過分工協(xié)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務(wù)。
如教學《品德與生活》第一冊《春天來了》這一課時,課前把學生分成三小組分別去大自然中尋找春天,說說自己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聞到什么?課堂上各小組交流匯報本小組尋找所得,比一比,哪一小組看到、聽到、聞到的內(nèi)容多,對表現(xiàn)好的小組予以獎勵。群體評價關(guān)注的是全體學生,既能讓個體學生樂于接受,又讓全體學生都有所收獲,另外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也將逐步得到培養(yǎng)和強化。
五、評價要有期待性
教師給予學生的評價以激勵為主,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使學生在教師的贊賞性評價中,得到心理的滿足和成功的喜悅,但也需要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讓學生不滿足爭上進。
例如,教學《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的《規(guī)則有什么用》這一課時提問:“課間活動時我們應(yīng)該怎樣遵守規(guī)則?”一學生回答:“我們不在教室里追跑,不打鬧,做游戲時要講文明?!苯處熯m時評價:“你說得對,同學們都要像他這樣做,而且不僅自己要做到還要主動勸阻不遵守規(guī)則的同學?!笔箤W生不滿足于自己遵守規(guī)則,而且主動做好遵守規(guī)則的宣傳員。
此外,在課堂上教師的眼神、表情、手勢這些無聲的評價也非常重要。課上老師的眼睛務(wù)必不斷掃視,對專心聽講的學生教師要用溫和的面容、平等的眼神去觀望,讓學生感到氣氛融洽,心態(tài)輕松;對走神的同學,教師要用嚴肅的目光注視,給學生以警示,使之集中精力,對回答問題精彩的學生,教師要用喜愛的目光、微笑的面容、贊揚的手勢給予表揚,對回答問題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用熱情的眼神、暗示的手勢,配合語言評價來激勵學生,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總之,“課堂評價”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時而有效的課堂評價,不僅可以激勵學生努力學習,還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的方法。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師既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快樂學習,又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