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勇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完善,對高中美術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通過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對一些美術作品有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和審美能力。因此,本文經(jīng)會對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給予系統(tǒng)的介紹,以更好的推動我國高中美術教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
新課改雖然將高中美術欣賞課調(diào)整為美術鑒賞課,但是這一字之差所代表的含義存在較大的區(qū)別,因為“欣賞”與“鑒賞”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而且“鑒賞”比“欣賞”高出一個層次。同時,高中美術鑒賞課還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組織能力和知識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才能使學生由表及里地了解美術作品,為其日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1.做好課前的教學準備工作
俗話說的好“有了一個好的開端就代表了成功的一半”。任何一堂課的開始,都需要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才可以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質(zhì)量。這就要求教師對每一堂課都給予精心的設計,只有教師有了一桶水,才能夠更好的給學生一碗水,所以做好課前的教學準備工作至關重要。
充分的課前準備是保證課堂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而在美術鑒賞課教學過程中,著重要對美術作品的美點給予突出,但是由于不同的美術作品其所具有的美點部位存在一定的差異,此時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前準備工作時,給予不同的對待。例如有的作品需要對美點給予突出的分析,并側重于歷史故事和時代背景的描述;有些則需要側重于形象的畫面構圖和空間組合;有些需要側重于藝術家巧妙而奇特的構思;有些需要側重于形象造型的聯(lián)想和寓意;有些需要側重于材質(zhì)的表現(xiàn)力;有些需要側重于對自然環(huán)境和整體空間的關照等。總之,在進行美術鑒賞課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來選擇與其對應的教學方法,并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來開展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對人文歷史、自然地理等內(nèi)容有所了解和掌握,并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yǎng),從而更好的提升高中美術鑒賞課效果和質(zhì)量。
2.借助傳統(tǒng)文化開展美術鑒賞教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變化,使人們在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方面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使高中生的審美觀念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而且傳統(tǒng)的民族審美文化對高中生的成長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因此,要求高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慕柚鷤鹘y(tǒng)文化開展美術鑒賞教學,例如在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shù)奶岣邔W生對美術作品中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鑒賞,從而更好的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大部分高中學生認為,西方寫實性作品要比我國的傳統(tǒng)美術作品好,主要是因為前者與現(xiàn)實生活更加的貼近,而且鑒賞起來比較好懂。但是要想使學生把“美”從一幅美術作品中抽象出來,則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傳統(tǒng)審美傾向。同時,在進行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告知學生不要僅停留在對作品表面形象的鑒賞,要盡可能的深入到作品內(nèi)部,從而對我國傳統(tǒng)美術作品給予更好的了解。例如,可以從美術作品的語言開始,引導學生借助中國書法特點來對繪畫中“線”的情感、個性、功力、格調(diào)等進行鑒賞。還可以從傳統(tǒng)審美觀念來對傳統(tǒng)繪畫中的“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意境與道風的關系進行鑒賞,這樣可以使學生對傳統(tǒng)美術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有所了解和掌握,并學會從傳統(tǒng)文化中進行美術鑒賞。
3.借助網(wǎng)絡來進行美術鑒賞教學
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借助網(wǎng)絡資源不僅可以有效的豐富課堂教學資源,而且學生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平臺進行交流與溝通,具體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點:(1)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學習知識。在網(wǎng)絡普及之前,美術鑒賞教學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通常是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解,而學生被動的去接受,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無法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和質(zhì)量。而借助網(wǎng)絡技術,可以使學生轉化為課堂教學的主人,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借助網(wǎng)絡平臺,還可以提高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從而使傳統(tǒng)單一的學習方式,轉變成雙向互動學習;(2)借助網(wǎng)絡還可以有效拓展課堂教學手段。在網(wǎng)絡引入到教學領域之前,美術鑒賞教學一般是借助幻燈片、圖片的形式來進行課堂教學。但是由于受到幻燈片投影效果和印刷品畫幅的限制,導致一些精美的美術作品黯然失色,無法更好的確保美術鑒賞教學效果和質(zhì)量。而自從有了網(wǎng)絡之后,學生能夠欣賞到更加優(yōu)美的作品。尤其是網(wǎng)絡教學開始之后,學生能夠在網(wǎng)絡教室通過敲動鍵盤、點擊鼠標來任意放大、縮小、選擇美術作品,而且還能夠借助網(wǎng)絡平臺與教師和學生進行鑒賞交流,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使美術鑒賞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4.借助音樂、文學等藝術手段來開展美術鑒賞教學
實際上,美術屬于文化的一部分,美術家可以借助美術創(chuàng)作來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高中學生可以借助美術鑒賞的學習來更好的參與文化傳承和交流,并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從而使學生形成以美術學科為主的情感和個性、知識與能力,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這些并不是簡單的欣賞一定數(shù)量美術作品就能夠實現(xiàn)的,其需要在長期的美術鑒賞中不斷積累實現(xiàn)的。因此,在進行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思考如何進行美術作品的講解,而且還需要考慮如何去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鑒賞。同時,美術教師在進行鑒賞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套用美術專業(yè)術語、專業(yè)名詞,或者套用教材上的一些語句進行簡單的說教,這不符合新課改要求,不符合高中生對美術的認識規(guī)律,從而導致美術教學目標無法實現(xiàn),甚至會使學生喪失美術鑒賞的興趣。因此,在進行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音樂、文學等藝術手段,并做到“音、詩、畫”并重,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音:即借助通俗易懂、優(yōu)美的音調(diào)、語言、音樂、詩詞等將美術鑒賞知識和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詩:則是借助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來使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盡可能為學生選擇一些優(yōu)秀美術作品來對學生進行講解,可以幫助學生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美術知識更好的銜接在一起,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還能夠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和美術底蘊。
5.借助比較教學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進行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借助比較學的鑒賞方法也是教學體系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既可以進行橫向的比較,也可以進行縱向的比較,或者也可以是同類比較,異類作品的比較等。當比較教學方法的比較對象確定之后,就可以選擇一套與之對應的方法進行美術鑒賞教學。例如,《大公爵圣母》和《寶座上的圣母和圣嬰》是兩個比較鑒賞的對象,其中《寶座上的圣母和圣嬰》看起來比較呆板,很難看到古羅馬時代固守不變、古希臘藝術引以為榮的那種表現(xiàn)人物表情和動作的絕技,而在文藝復興時期,大部分藝術家認為其缺乏“人性”。如果把《大公爵圣母》與《寶座上的圣母和圣嬰》進行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拉斐爾筆下的繪畫作品充滿了生命,而且圣母面部隱沒在陰影中和面部造型方式,可愛的圣嬰被溫柔的母親懷抱著,那種充滿著和諧的人間溫情,是那么的可信、那么的真實。通過上述兩幅作品的對比,可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中世紀繪畫的區(qū)別之處。
6.借助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
在進行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時,為了避免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保證他們對美術鑒賞課的持久性,就需要教師借助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將教學大綱中所涉及到的優(yōu)秀作品匯集在一起,并且將不同地區(qū)的地域地貌、風土人情、人文景觀、歷史等結合在一起,并搭配與之相適應的音樂,可以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加深對教學內(nèi)容的了解和掌握。例如:在進行《中國古代繪畫擷英》一課教學過程中,在對我國美麗大好河山的傳統(tǒng)繪畫精品圖片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可以為其搭配古箏名曲《高山流水》,同時在進行荷蘭畫家梵高作品鑒賞過程中,可以搭配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等,當然在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大綱要求進行娓娓動聽的解說,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其次,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在進行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更多的機會來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這樣可以更好的提高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生動性。例如在進行《如實地再現(xiàn)客觀世界——走進具象藝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取鑒賞著名意大利畫家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由于每個學生的鑒賞角度和鑒賞能力存在差異,從而使他們產(chǎn)生了不同的意見,并且為其進行討論,這樣可以反映出學生審美的知識底蘊、差異性以及環(huán)境因素對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然后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不僅可以使學生對這幅油畫有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7.根據(jù)學生特點來開展美術鑒賞教學
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并非每一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品格,并且學生的品格會因為成長經(jīng)歷、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進行鑒賞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要學生進行全面的觀察,從而對學生的思想狀況有所了解,并根據(jù)學生特點來開展美術鑒賞教學。同時,在與他們進行交流的過程中,還需要把握好語言的尺度,在鑒賞教學的同時還需要盡可能彌補學生的缺陷和不足,以更好的使他們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在進行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階段,要求教師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和人格魅力來關心和愛護學生,感動學生,從而使學生愿意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以更好的保證美術鑒賞教學的順利進行。此外,教師還需要加大對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對教材上看似“枯燥乏味”的教學內(nèi)容,可以選擇一些學生靈活、開放的、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從而給學生帶來新鮮感,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這樣就要求高中美術教師在進行鑒賞教學時,要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心理特點有所了解,以確保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8.結束語
在進行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的美術作品,而且還要不斷提升他們的美術鑒賞能力,使他們知道如何依靠自己去鑒賞一幅美術作品。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開展,高中美術鑒賞課對于提升高中生的綜合素養(yǎng)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并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曉露.高中美術教學創(chuàng)新——讓音樂走進美術課堂的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5,6(21):178-179.
[2]林國騰.普通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J].黑河教育,2015,12(8):65-66.
[3]李兵兵.高中美術鑒賞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4,8(4):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