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志興
摘 要:隨著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深入推進,鐵路企業(yè)面臨的新情況和新矛盾越來越多,如何進一步加強政務調研工作,破解工作難題,確保各項決策符合實際,達到預期效果,是鐵路企業(yè)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本文深入分析了當前鐵路企業(yè)政務調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鐵路企業(yè);政務調研;探討
中圖分類號: F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6-89-2
0 引言
政務調研是政府和企業(yè)開展工作的基本方法,是謀事干事、推進工作的重要抓手。鐵路企業(yè)向來重視政務調研,通過調研了解基層情況,破解工作難題,在服務運輸安全、生產經營、科學決策等方面發(fā)揮了較好作用。然而,在國有企業(yè)改革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鐵路企業(yè)面臨的新情況和新矛盾越來越多,如何進一步加強調研工作,有效提高調研質量,確保各項決策符合實際,達到預期效果,是鐵路企業(yè)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1 鐵路企業(yè)政務調研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1 政務調研蜻蜓點水,浮而不實
一些部門把政務調研作為工作的一個程序,認為只要下了基層,形成了匯報材料,能交差就可以了,能否解決問題成了次要的,調研走了過場;有的按照基層指定的路線調研,去哪些地方、見哪些人、問什么問題都是事先準備、精心設計好的,只看“盆景式”典型,不僅聽不到基層真實的聲音,甚至助長了弄虛作假和形式主義;有的把調研與視察混同,在調研的過程中不主動、不積極,調研涉及面不廣,沒有做到深層次思考問題;有的對問題的分析淺嘗輒止,提出的對策脫離實際,缺乏可操作性。
1.2 調研人員素質不高,缺乏主見
一些調研人員在選題上不能緊扣中心任務,站在全局的高度,抓住傾向性、預見性、方向性的問題去調查,為管理層提供決策參考的作用發(fā)揮較差;有的對基層的問題視而不見、見怪不怪,甚至回避問題;有的重調查輕研究,就事論事多,研究深度不夠;有的思想不夠解放,對于比較敏感的問題,不敢過多地涉及,不能突破思想障礙和思維定式;有的自以為是,對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反映不敏銳,憑經驗分析判斷;有的先下結論,主觀上定調后再找證據驗證,本末倒置;有的將被調研單位的匯報材料改頭換面,通篇引用別人的觀點,缺乏自己的思路和見解。
1.3 政務調研手段單一,創(chuàng)新不夠
毛澤東同志說:“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沒有橋和船是過不去的”。船和橋就是一個方法問題。一些調研人員不是深入基層一線“問計于民”、“問需于民”,而是靠上網、聽匯報、看材料或“二傳手”傳遞了解情況,關起門搞調研,獲取的材料真實性不強;有的主要延續(xù)過去的調研手段,如召開調查會、研討會、走訪調查、蹲點調查、典型調查、實地考察等,而在運用現(xiàn)代網絡信息技術和傳媒開展調查,如問卷調查、統(tǒng)計調查、抽樣調查、網絡調查等方面存在不足,影響了調研的效率和科學性。
1.4 調研成果轉化不力,事倍功半
政務調研最終要落實到成果能否轉化為管理層決策,轉化為工作成果。一些部門不注重成果轉化,調研成果只停留在會議和文件上,難以取得實效;有的調研報告講大道理多,可操作性少,調研和應用“兩張皮”,難以付諸實踐;有的不注重調研的后續(xù)工作,忽視調研成果在實踐中的時效性、階段性和針對性,不能根據形勢的變化調整完善工作策略;有的溝通協(xié)調不夠,一方面有效的調研成果無法推廣運用,另一方面實際問題得不到解決;有的調研結束后,調研報告反饋不及時,經常出現(xiàn)“馬后炮”,失去了輔助決策的作用。
2 加強鐵路企業(yè)政務調研工作的幾點意見
2.1 切實提高對政務調研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開展政務調研的目的,是科學、準確、全面地了解現(xiàn)場的實際及存在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把握問題的本質和規(guī)律,研究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
一是樹立提高站位搞調研的理念?!吧碓诒?、胸為帥謀”,要強化調研服務決策的意識,始終站在大局的高度,站在管理層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謀劃工作。
二是樹立撲下身子搞調研的理念?!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多接“地氣”,多沾“泥味”,不斷增強感性認識,提升理性認識。要多到職工群眾中去,廣泛集中集體智慧,及時把職工群眾的呼聲反映上來,把職工群眾創(chuàng)造性的經驗反映出來。
三是樹立實事求是搞調研的理念。調研過程中,不能預設觀點、先下結論,而應在“白紙上畫圖”,在實踐中求證。要尊重事實,杜絕虛假,認真審驗材料,反復核對數(shù)字,以正確結論服務科學決策。要潛心調查,解剖麻雀,啃硬骨頭,掌握第一手資料,充分體現(xiàn)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2.2 做好政務調研工作的整體規(guī)劃
政務調研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從選題、調查、研究、形成報告到成果轉化,每一步都要精心組織,有序推進。
一是在調研題目的選擇上,要緊扣中心任務和基層訴求,圍繞管理層關心的重點難點問題和涉及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問題,開展參謀型、政策型和民意型調研,提高調研與企業(yè)中心工作的“貼近度”。
二是在調研方案的制定上,從行程設計、調研地點、調研方法、人員選派等方面精心準備,通過點面結合、分散與集中的形式,摸清情況、找準問題、把住癥結。
三是在材料的收集上,堅持內容的全面性,多方收集證據,詳盡占有資料。在全面掌握素材的前提下去粗存精、去偽存真。
四是在調研的方法上,堅持和完善傳統(tǒng)的、行之有效的調研方法,靈活應用數(shù)字技術、網絡平臺,拓寬匯聚民意、整理資料的渠道,提升調研效率。
五是在調研報告的撰寫上,集思廣益,精心謀篇布局,提出新穎獨到、有效管用的對策建議。召開座談會征求意見,邀請專家論證,對采取措施所產生的效果進行合理的先期預見,讓管理層閱之有益,行之有效。
2.3 完善政務調研相關制度機制
一是建立協(xié)作攻關機制。調研是個群體性工作,調查對象涉及領域廣、層面多,僅靠的幾個“筆桿子”難以勝任。在調研專管部門的主導下,發(fā)揮專職人員的特長,挖掘兼職人員的優(yōu)勢,形成全員參與的“大調研”格局。每個部門都要把開展調研作為一種實踐鍛煉,提高把握全局,研究問題的能力和文字綜合能力。調研報告初稿出爐后,集中集體智慧,反復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不斷提高調研質量。
二是建立考核激勵機制。推行調研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規(guī)定企業(yè)管理人員完成一定數(shù)量的調研任務,把調研成績作為選人用人的重要依據。加強對政務調研工作的指導,定期總結、考核、通報。探索建立調研成果科學評估方法,組織優(yōu)秀調研成果評比活動,對調研成績顯著的部門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三是建立人才培養(yǎng)機制。充實調研力量,選配事業(yè)心強、寫作水平較高的人員作為專業(yè)調研人員,負責調研工作的組織、指導和協(xié)調。加強對調研人員的培訓,培養(yǎng)工作興趣,提高思想和理論水平,增強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2.4 著力推進政務調研成果的轉化
衡量政務調研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調研的規(guī)模大小、時間長短,也不是看調研報告寫的怎么樣,關鍵看調研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轉化應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鐵路企業(yè)要從頂層設計出發(fā),轉變評價方式,建立全新的成果轉化體系和機制。
一是把調研成果轉化為管理層決策。對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的典型經驗、問題思考和對策建議及時向管理層匯報,并主動滲透到文件材料中去,讓調研成果直接為管理層決策服務。突出跟蹤問效,決策實施后,通過跟進反饋掌握最新動態(tài),修正疏漏和不足,使原有成果隨著形勢變化不斷修正完善。
二是把調研成果轉化為制度政策。緊緊圍繞工作中的熱點、重點、難點問題,把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具有面上指導意義的調研成果,轉化為政策性文件或制度規(guī)定。
三是轉化為具體舉措。對基層的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做法,及時進行總結提煉,提出宣傳推廣的具體舉措,實現(xiàn)工作的整體推進。
四是轉化為社會成果。對一些優(yōu)秀的調研成果,除在企業(yè)內部刊物交流外,推薦給有關報紙、刊物發(fā)表,使調研成果在更大范圍內發(fā)揮作用。
總之,政務調研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貫穿于工作全工程的基本工作制度。通過政務調研,能夠有效提高各級管理者的認識能力、判斷分析能力和駕馭工作能力,切實增進對職工群眾的感情,有利于在企業(yè)內部形成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合力。政務調研能力的高低是決定工作成敗的關鍵,只有堅持調研經常化、制度化,才能適應鐵路企業(yè)改革發(fā)展的需要,發(fā)揮參謀、輔政能力,提高企業(yè)的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水平。
參 考 文 獻
[1] 蔡建軍.當前調查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秘書之友,2012(4).
[2] 米峙.淺議調查研究中的問題導向原則[J].科學時代,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