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根
摘要:生活化視角展開語文的互動分析,使得抽象的語文內容更加貼合學生的切身經歷,轉化為直觀的信息內容,學生展開聯(lián)想分析,對語文的認識更加深刻,初中階段學生的生活不斷發(fā)生著變化,青春期的學生對于生活有著無限的憧憬,教師正可以借助這個契機,激發(fā)出學生的語文探究潛能,使得學生更加透徹的領會語文的內涵,基于生活的層面落實語文的實踐,同步化的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口語表達、思維意志等,教師應對學生具備充足的了解,明確學生日常中的一些行為習慣,將學生生活中常接觸到的事物與情境引入課堂,學生感到語文的熟悉,也就消除了對語文的不耐煩情緒,教師可借助生活角度的語文鋪陳,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求知意識,強化學生的自我感悟。
關鍵詞:生活角度;初中語文;教學
引言:初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可借助生活的情境,引導學生走進語文的情境空間中,自主的摸索語文的內涵,以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促使學生明辨是非,代入自身的情感到語文的世界,從旁觀者的角色代入到語文的文本中,以主人公的心態(tài)展開語文的互動,將語文與生活融合起來,通俗易懂的闡述語文信息,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語文,情緒化語文的聯(lián)想,拓展認知空間,走進語文的情感世界中,通過課堂的豐富實踐,遷移語文的知識到實際情境中,對語文的理解更加透徹。
一、借助語文教學活動加深初中生對生活的感悟
語文通過文字傳輸信息,其中蘊含了多重的哲理,同時也飽含語文的情感,需要學生多層次的感知其中的情感元素,結合自己真實的想法去體驗語文的情境世界,通過語文的聯(lián)想,能夠讓學生潛移默化在生活中獲得同類的問題疏導,在生活中學生逐漸能夠分辨美丑,也得益于文學智慧的強化。如小品排練、課堂辯論、段話劇、黑板報等。教師借助這些語文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挖掘,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讓學生學習到如何區(qū)分生活中所存在的假惡丑和真善美,進而引導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更多的興趣,并且對生活的理解更加深刻。如在進行初中語文課文《變色龍》的教學時,對于奧楚蔑洛夫在進行斷案的時候關于狗是不是將軍家的各種言辭以及情緒方面的變化,教師可以讓學生去嘗試進行角色扮演,深入排練和揣摩,從而真正理解課文標題“變色龍”的含義。然后,教師再結合文章的特點,讓學生深入感受契科夫所想要表現(xiàn)的諷刺思想,認識到本文主角奧楚蔑洛夫欺上媚下的丑惡嘴臉。在進行課文朗讀的時候,學生可以分角色朗讀和分角色扮演。除此之外,對于《皇帝的新衣》以及《威尼斯商人》等文章,教師都可以指導學生將其改變?yōu)樵拕∵M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理解文章,并且將學習語文的感悟潛移默化地應用到生活中去。
二、生活化的課堂情境
生活化的課堂情境是將課堂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的最有效的舉措之一,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對生活化課堂情境的營造,具有生活氣息的場景,可以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迅速融入對新課文的學習之中,比如在學習文章《老王》時,這個題目乍一看很平常,似乎激不起同學們多大的學習興趣,鑒于這種情況,教師可加強對學生生活的引導,比如可在課堂伊始詢問學生,“請問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對什么樣的人比較關注呢?”學生紛紛回答家人、朋友、明星等,教師再接著引導,“明星距離我們的生活太遙遠,我們的身邊是否有很多值得我們關注的偉大的平凡人呢?”學生會根據(jù)問題很自然的聯(lián)想到與本課主題相關的人,最后教師趁熱打鐵,向同學們展示幾張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老王的圖片,并請同學們一邊觀察一邊描述對這個人物的第一印象,在這一過程中,很好的把課文學習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了起來,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此外,很多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會感覺比較吃力,比如在學習文言文《陳太丘與友期》時,抓住同學們喜愛陳太丘的心理,請兩位同學分別扮演陳太丘與其父之友進行對話,并盡可能的模仿文中人物的說話語氣、神態(tài)、動作等,學生們的表現(xiàn)欲一下子被激發(fā)出來了,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教學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借助初中生的生活實踐讓教學活動更加豐富
一般情況下,如果事情是學生親自經歷的,那么學生遇到相關知識就會有更加豐富的見解,而且出現(xiàn)創(chuàng)新的幾率也會更高,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文章內容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人文關懷中懂得去感悟生活和感恩生活。如在《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關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環(huán)保問題,并且讓學生以分組的方式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考察然后形成相應的報告,尋找和匯總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各種環(huán)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的情況,繼而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又如,在進行《我的母親》一文的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為母親捶背、做飯等,讓學生認真體會生活中與母親之間的感情,并且逐漸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這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含義,還可以讓學生懂得感恩,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
四、讓學生們動手實踐,在學習中體會生活的樂趣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仔細研讀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的因素,比如在學習汪曾祺先生的文章《端午的鴨蛋》時,由于課文主要描述了熱氣騰騰的賽龍舟及鴨蛋絡子,不禁讓同學們聯(lián)想起自己家鄉(xiāng)端午的風俗,進而娓娓道來對過往端午的美好回憶,這時一位同學向老師提問到,“鴨蛋絡子是什么樣的”,其他同學也紛紛表示自己沒有親眼見到過鴨蛋絡子,更別提親手去做了,這時教師可提供給學生模型,并鼓勵他們親自動手用漂亮的彩線學做鴨蛋絡子,相信此舉一定會大大激起學生們的熱情和積極性,尤其是當他們成功編織出一個個鴨蛋絡子時,這種感覺會更強烈,且自身會收獲很多,不僅領悟到編絡子所需要的細心和耐心,同時還從更深層次上體會到民間傳統(tǒng)活動的美好和勞動人民的智慧,可謂益處良多。
結束語
語文生活化教學,能夠將學習融入到生活背景中。以課堂知識為中心,向學生生活各個領域延伸。它能幫助學生從抽象的知識中跳離出來,真切地感受生活和社會,體會生活中語文的應用魅力,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強烈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獲取更加有活力的知識和生活感悟。
參考文獻:
[1]張平.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淺談[J].教育科學,2015(07).
[2]董旭午.生活化語文教學范式的實踐探索[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11(03).
[3]吳興紅.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探求[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