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藝香
【摘 要】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教師需要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形成愉悅心情、激發(fā)情感、勵志向上的作用,在歷史學習中獲得審美感。本文將結合筆者自身的工作經驗,對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情感教育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關注的是在教育中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促進學生身心個性的發(fā)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這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更教學創(chuàng)新性的要求。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學生個性特點的逐漸突出,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必須得到發(fā)展。那么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呢?本文將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
一、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
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溝通的過程,在教學中,只有師生之間加強溝通與交流,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才會配合默契,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因此,需要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具體來說,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有愛心,增強與學生的溝通。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有愛心,才會喚起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依賴感,進而對教師的情感逐漸增強,學生逐漸喜愛上這位教師教授的課程,所謂親其師、重其道,學生會更加認真的學習歷史課程。因此,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常常與學生進行溝通,深入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與學生進行心心靈上的溝通,讓學生進行自覺主動的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要運用自身的情感,讓學生明白道理。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白一個道理,在教學中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多多的鼓勵,少少的進行批評與職責,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典型與榜樣,用良好的實例感染學生、召喚學生,在心理上引起學生的共鳴,引導學生明白事情與道理,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行為,并且在對學生進行提問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采取分層次的教學提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還最穩(wěn)定的心理因素,興趣可以引導學生將注意力全部放在學習上,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形成堅定的學習毅力,變學生的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動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二、采取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過分注重教師的作用,強調教師的駐澳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與主體意識。在現(xiàn)代教學理論下,教育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獨立性、主動性,引導學生學會獨立的思考。教師在教學中,要將過去“一言堂”的模式轉變?yōu)椤叭貉蕴谩钡哪J剑瑤熒g加強溝通與交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搜集資料的任務,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之間合作交流,得出結論。例如,在學習唐朝的相關歷史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網上搜集李世民、武則天的資料,學生對這些歷史比較感興趣,在準備的時候非常的用心,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進行精彩的發(fā)言,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的扮演,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學習《諸子百家》的相關知識的時候,讓不同的學生扮演孔子、老子、孟子、韓非子、等人物,說說自身對社會變革極其各種思想的理解,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環(huán)境中,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逐漸被運用到教育教學領域,這是一種與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利用電視、課件、幻燈片等方式,在學生的視覺、聽覺上給與刺激,提升課堂教學的試聽效果。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效的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有利于更好地進行情感教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習《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這部分知識的時候,里面有一部分的知識是“火燒圓明園”的內容,筆者在教學中,讓學生觀看圓明園被燒前后的影片,讓學生意識到圓明園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重要性,意識到圓明園這種傳統(tǒng)的建筑文化的作用,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建筑意識的熱愛之情,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民族自豪感。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火燒圓明園》的相關紀錄片,將外國列強瓜分、搶劫、破壞圓明園的罪行再現(xiàn)出來,觀看圓明園被毀壞夠的慘狀,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會有列強如此起伏中國,引導學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要讓國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引導學生努力學習,不忘國恥,激發(fā)學生內心斗志昂揚的情感體驗。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挖掘一些真實的影音素材,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榜樣,激發(fā)學生內心良好的情緒。
四、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
在歷史學科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具有其他學科沒有把那比擬的優(yōu)越性。但是,歷史學科的學習內容,對他們來說,與自己的學習經驗、生活經驗太遠了,沒有辦法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根據課程內容,與時俱進,假如時事新聞,開拓創(chuàng)新,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與心理特點,增加現(xiàn)代化的元素,將歷史與現(xiàn)實結合在一起,激發(fā)學生內心上的共鳴。例如,在學習臺灣與西藏的相關知識的時候,要讓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開展討論,有的學生認為必須反對臺獨,維護祖國的統(tǒng)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意識,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
五、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學要注重情境教學,在教材上進行研究,挖掘歷史教材中的相應情境,創(chuàng)設適當的情境,讓學生受到良好情緒的感染,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有利于健全學生的人格,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內心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初中歷史教師要結合新的教學形式,對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進行研究,以期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黃鳳仙.人格教育應當成為歷史教學的靈魂[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5(10):20- 21.
[3]聶幼犁.歷史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