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福
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如何做好作文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文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對此做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方法;探討
小學語文教學是掌握各科知識基礎,只有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才能扎實小學知識基礎,讀寫是目標,是根本。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語文老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樂趣,提高寫作能力。下面談一談我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興趣引導
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尚W低年級的學生自覺動腦、動手能力差,還不知道有意識地去看、去聽、去想,這就需要老師去引導,去滲透。引導學生積極地去觀察、分析周圍的人、事、物。結(jié)合實際教學中學生的知識反饋的情況,及時地適當?shù)貪B透一些新知識。我在三年級教學為例,三年級學生也是寫作文起步階段,講課要常常滲透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知識。學完課中的生字詞,我就提出一些組詞造句問題:“咱們這兒都有哪些樹?”“哪些樹最常見?”“那些常見的樹各是什么樣?(干、枝、花、果等怎樣?)“它們各自的生長特點怎樣?(什么時間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看、去想、去問、去聽,然后回到課堂上再說。沒想到,學生們說出了許多生動的句子,比如:“楊樹長著許多只大眼睛,每天都在看著我們呢?”“楊花像一條條毛毛蟲,一撮一撮地掛在樹上?!薄皸钊~像五指并攏的手掌,片片向上?!薄瓦@樣學生一一回答了上列問題。我聽后非常高興,又興奮地引導他們把這些問題連起來說一說。又如:學了課文一個段落恰當?shù)匾龑W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進行仿寫。學了《翠鳥》一文中描寫翠鳥外形的一段,就讓學生仿寫“大公雞”;學了《奇異的植物世界》,我就及時帶學生到操場旁邊和同學們一起,曉有興趣觀察含羞草奇異現(xiàn)象。學生親身感受含羞草特點,十分興奮,讓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樣學生們自然而然地、輕松地寫出了《含羞草》這篇文章。再不是沒什么可寫或苦思冥想的樣子了。這樣,學生學得有興趣,老師輔導也沒那么費力。慢慢地,學生的作文水平漸漸有所提高。
二、寫身邊的事
有些學生非常怕寫作文,作文課時拿著筆冥思苦想一節(jié)課也寫不出幾個字。何故?生曰:“無話可寫?!贬槍@一情況,這就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去捕捉寫作的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則是寫好文章的重要一環(huán)。要引導學生去細致地觀察生活、認識生活、分析生活,學會在生活中捕捉材料。如:一是班會課是捕捉材料的一個窗口。老師批評了誰,表揚了誰,這些內(nèi)容都可以以日記的形式寫成不同性質(zhì)的文章。二是每周一升旗時校長總結(jié)一周情況時所講的話要應注意聽講,講話的內(nèi)容是小練筆的好素材。三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變化,如生活條件、人與人的關系發(fā)生變化等。四是和周圍人交往時,對這些人的看法或從這些人口中了解到的一些事情,都是寫作的素材。五是學了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對主人公說的話等等。學生積累了大量寫作的材料之后,自然會有感而發(fā),再加上適當?shù)闹笇В瑢W生就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而不是空洞、無病呻吟的文章了。
三、起好題目
一篇文章的題目起得好,會給文章大增光彩,就如一部電影劇名起得好,就能吸引觀眾,就能喧傳觀眾,就能給這出劇目以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命題是一門藝術。這樣就需要老師每次命題作文做到貼近生活,從學生的活動。興趣方面入手。如寫一次有趣的活動,是針對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分組做接力棒比賽的游戲而作。題目可改成《接力棒,真棒》,題目就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想到誰跑的好,自然產(chǎn)生想象力。題目又讓人耳目一新。又如:習作要求寫家鄉(xiāng)的一處景物。學生找呀,想呀,無從入手 ,教師可提示寫校園的大榕樹,學生耳聞目睹該樹四季變化和在下面活動情況,很快地把它寫下來。
根據(jù)小學生理解能力差,想象力豐富的特點,作文時不僅要要求明確,還要留給學生充分發(fā)揮的余地,讓學生自己為自己的文章起名字,有意識地去鍛煉學生的命題能力。即在每節(jié)非命題作文時,抽出一定的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在班里進行命題比賽。
“萬事開頭難”,設想一個拿著筆不知道寫什么題目的學生,他怎么會寫出好的文章來呢?事實證明,只有名字起好了,學生才能由此而產(chǎn)生聯(lián)想,從而進入構(gòu)思,寫出內(nèi)容豐富,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毛澤東說過“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nèi)因是變化的依據(jù),外因通過內(nèi)因而起作用?!苯處熢谧魑慕虒W中要通過自己的外因作用促使學生的內(nèi)因發(fā)生變化。訓練學生獲得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所以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扎實實的訓練中下功夫,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