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雁
【摘要】初中語文引導藝術(shù)可概括為“鎖定目標,精確制導”?!版i定目標”,即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教學任務(wù)、目標,并成功進行鎖定;“精確制導”,則是指教師要像控制導彈一般給出精確的引導和啟迪,促使學生順利抵達問題核心,形成理性學習認知。具體可從導學、導練、導思三個方面提高引導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引導藝術(shù) 導學 導練 導思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A-0048-02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引導無處不在。上課要導入、講解和點撥,布置作業(yè)要給出要求和提示,個別輔導更要手把手地教,這些都屬于引導的范疇。教師要鎖定目標,像巡航導彈發(fā)射過程一般,對學生進行精確指導。
一、導學,分橋段演繹文本
由于多種因素的共同制約,很多教師的導學水平還比較低。教師要向?qū)а輰W習,導學就好比為學生“說戲”。導演說戲時有“分橋段”一說,就是把戲份分成若干個小節(jié),逐一解讀演繹。教師在導學時可以借鑒這些手法。如在新課導入時,不妨分幾個橋段,從不同角度解讀教材,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要求,根據(jù)教學實際找準激發(fā)興趣與設(shè)置懸念的切入點。
以《春》教學為例,筆者曾聽過兩位老師的導入,不妨做個比較,看看點撥引導藝術(shù)的具體運用。第一位老師這樣進行導入:“《春》的作者是誰?他筆下的春天是什么樣的景象呢?他為我們展示了哪些春光圖畫呢?這篇課文的作者是朱自清,這篇寫春天的散文給我們展示了春花圖、春草圖、春雨圖、春風圖、春人圖,我們不妨走進文本,去欣賞春光春景?!钡诙焕蠋焺t這樣導入:“《春》是散文,更是抒情詩。那些好詞佳句,足以讓你醉透心脾。作者的思維也是獨特的,少女、青年、娃娃都能夠成為春天的化身。這篇文章到底有多好?‘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你讀一讀就會知道,不信?那咱們就試試吧?!焙茱@然,第一位老師設(shè)計的導語針對的是知識鞏固,分兩個橋段:前面問,后面答??瓷先ズ苡袟l理,理論上用設(shè)問也起到強調(diào)和設(shè)置懸念的作用。但事實上,這個導語并沒有真正的激趣和設(shè)置懸念的作用。第二位教師主要從內(nèi)容角度入手,分三個橋段:第一,體裁切入,引出特色,也是知識積累。第二,從語言、構(gòu)思等角度設(shè)計,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第三,引用俗語,設(shè)疑激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我們從課堂反應能夠看出兩者引導效果的差異,前者課堂波瀾不驚,一片死寂;后者課堂成功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眼中充滿了好奇和渴望。
我們在聽課時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教師會重復一些內(nèi)容。特別是一些老教師,一句話說兩三遍,有些人會感覺他的授課很啰唆。其實不然,假如我們能夠站在導學的角度來解讀,這種重復其實是把學生分成不同群體進行有針對性的導學了,重復幾遍就是幾個橋段:第一遍是針對全班學生的,第二遍是針對中游學生的,第三遍是針對學困生的。因此,適當?shù)刂貜椭匾獌?nèi)容也是很科學的導學方式。
二、導練,進行示范展示
語文導練容易被人忽視,很多人都認為沒有必要。其實,語文和數(shù)理化等學科一樣,在學生動手訓練之前需要指導,訓練之中與訓練之后都需要教師引導。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向體育教練學習,不僅要講清楚技術(shù)要領(lǐng),還要做好示范,進行過程管理,這樣才能讓學生練出效果。教師還可以引入多種示范展示活動,如利用多媒體展示操作要領(lǐng),讓班級學優(yōu)生現(xiàn)場示范等,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提高學習效率。
語文練習包括課堂練習、課外作業(yè)等多個方面,那些可以開發(fā)學生智力、帶有創(chuàng)造意味的思考題,需要教師給予適當引導。筆者曾經(jīng)做過一個對比,在教學《濟南的冬天》時,筆者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一段片段描寫——隨便選取一個角度寫冬景。筆者在一班布置任務(wù)時,幾乎沒有做什么指導。在二班布置這道練習題時,筆者不僅提醒學生描寫時需要注意選擇較小的切入點,還指導學生在描寫時要抓景物特征,最為關(guān)鍵的是,筆者事先寫了一個描寫冬景的片段,并讀給學生聽。通過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一班完成情況很糟,學生大多是泛泛而談,寫的面很寬卻沒有什么實際內(nèi)容,抓不住景物特點,描寫缺少個性,更找不到亮點和美感;二班大多數(shù)學生寫得就比較好,寫景角度比較小,能夠圍繞一兩個景點進行細致地描繪,能夠?qū)懗鼍拔锏奶卣?。有學生這樣寫:“教室窗臺上有一層厚厚的積雪,有同學看到麻雀經(jīng)常光顧這里,就在雪上撒一些食物。麻雀們歡快地在雪上跳起了美麗的舞蹈。”
從學生充滿靈性的描寫中,不難看出教師引導的成功。學生以窗臺上的積雪寫冬天的景色,取景角度夠小,設(shè)計夠有創(chuàng)意,給人帶來的是驚嘆和觸動。由此可見,有沒有導練,導練做得好不好,直接關(guān)乎教學效果。導練不只是做示范,還包括更多深層次的內(nèi)容。教師應根據(jù)具體內(nèi)容制定有針對性的引導措施,不管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只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思維,開發(fā)挖掘其潛質(zhì),提高其分析、歸納、整合、表達等方面的能力,這樣的導練才會卓有成效。
三、導思,調(diào)動學生思維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語文教師應該向哲學家學習,用富有哲理的語言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學會反思。上課提問,應該是最常見最直接的導思了。如何通過設(shè)疑把學生思維調(diào)動起來,這是教師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設(shè)疑不能只是簡單地移植教學參考書上現(xiàn)成的思考題,而要根據(jù)學生和教材實際,注意把握好“四度”,即角度、梯度、寬度、深度。把握好角度,即同一篇教材,要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關(guān)注問題思考價值,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把握好梯度,即問題都有難度指數(shù),要考慮學生實際學力,適當降低或增加難度系數(shù);教師還要把握好寬度,因為問題的寬度決定學生思考的方向,只有起到導航的作用,才能順利到達彼岸;而深度,則是相對而言的,什么群體適合解決什么難度系數(shù)的問題,這也是教師必須明確的。
《美猴王》中分析人物形象,這是教學該文本最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筆者在引導學生思考時,先讓學生講述熟悉的《西游記》故事,然后利用多媒體播放《西游記》動畫片片段,筆者給出人物形象分析提示:“孫悟空神通廣大,能夠降妖除魔,他除了本事大以外,還有別的什么特點呢?他的思想認知基礎(chǔ)是什么呢?如果用四字短語來評價孫悟空,你能夠舉出多少呢?”學生根據(jù)教師提示展開自主閱讀和自由討論,課堂學習氣氛漸濃。成果展示時,有學生認為,孫悟空本領(lǐng)超群,而且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看穿一切假象,他應該是智慧的化身,代表著正義,有與一切邪惡勢力戰(zhàn)斗到底的決心。學生列出了許多四字短語形容孫悟空的形象特點:本領(lǐng)高強、爭強好勝、膽量超群、熱愛自由、頑皮潑辣、不受拘束、嫉惡如仇、膽大心細、善良誠實……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出肯定的評價,引導學生完善認知。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自主講述等手段,設(shè)計個性化的思考題,為學生思維啟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學生根據(jù)教師引導順利進入問題核心,對相關(guān)問題展開多元探索,形成個性認知。導思,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提問,在教材解讀、作業(yè)提示、課外輔導、考試總結(jié)中,我們教師都要站在更高的位置,用哲學家的視角啟迪和引導學生,只有走進學生心里,明白他們的需要,才能與他們打成一片,形成共鳴,唯有如此,教學才會自然而然,教育才會水到渠成。
點撥引導是一種綜合教學藝術(shù),但學生學習基礎(chǔ)、心智水平參差不齊,教師不可能用什么“絕招”通吃天下。教師只有通過自身實踐,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與總結(jié),才能提高教學引導水平,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