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婭娜
【摘 要】 在以“學為中心”的課堂上,我們的學生儼然已成了課堂的“主動參與者”,在這樣的生本課堂中,我們該如何更好地關注“人的維度”呢?因文而異,因需而設,順學而導,把客觀的知識結構變成學生的認知結構。
【關 鍵 詞】 順學而導;生本課堂;導學;維度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在強調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節(jié)奏中,不能忽視教師的導學作用。“何時導”“怎么導”“導什么”等一系列的問題隨之而來。當學生在學習時沒有方向,思維沒有打開時,我們要導;當學生對學習內容有困惑、有難處時,我們要導;當學生獲得的信息雜亂無章、不能整合時,我們要導。
一、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
今天的學生,學習起點不再是從零開始的那道起跑線,他們有著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和思維方式,所以我們要合理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才能更好地營造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
我以張志和的詩詞《漁歌子》一課教學為例:
師:同學們,剛才你們已經破解了“斜風細雨”和“鱖魚肥”這兩處景物后所隱藏的密碼,那其他還有嗎?
生1:我從“桃花流水”這一景色中,體會到了作者向往自由的生活。桃花落在流水中,很舒心的感覺,讓作者覺得很美好。
師:自古以來,就有許多詩人對于“桃花”有著特別的衷情,寫下了很多的詩句。
課件出示兩句詩:“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薄疤一ㄒ恢Υ簬в辏魉巳シ侨碎g?!?/p>
學生讀。
師:讀兩句詩,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特點?
生2:兩位作者都寫到了“非人間”。
師:同學們,你們怎么理解“非人間”?
生3:“非人間”就是很美的天堂。
在這一個教學片段中,在引導學生破解“桃花流水”這一景物密碼時,學生對于“桃花流水”的理解其實已經很不錯了,這就是學生學習的起點。那如何在這一起點上教師再來做“導”學工作呢?于是我及時補學,引入兩句相關的詩,并借用“非人間”的理解,使“桃花流水”這美好的感覺深得學生的心理。這樣,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層面上,進行高一層的引導,于是這一“導”就有了“四兩撥千斤”的功效。
二、關注“學生的學習盲點”
在我認為,“學習盲點”即學習過程中容易忽視的知識點、困難點等,在課堂中,如果我們能找到學習盲點,并在此基礎上了解每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有的放矢地改進教學上的偏差,那么勢必能收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高效。
我以《金錢的魔力》一課教學為例:
師:同學們,根據老師的提示,請你在書上作批注,寫寫人的的心理。
課件出示:當托德微笑著從“我”手中接過鈔票時,心想:( ),于是笑容遍布滿臉;當他向那鈔票瞟了一眼的時候,心里咯噔一下,心想:( ),于是笑容馬上牢牢地凝結起來了,整個人都呆住了,陷入了窘況。
學生自主學習作批注。
師:誰能先來說說第一處的想法?
生1:“心想:看來,哎呀,這人還是帶錢來的,于是笑容遍布滿臉?!?/p>
生2:“心想:像這種人的鈔票,一定不會很大的,于是笑容遍布滿臉?!?/p>
師:那第二處的想法呢?誰能來說一說?
生1:天哪,這么大的數目,這怎么找得出呢?這人竟然是百萬富翁!
生2:哈哈,原來他是個大富翁啊,那可要好好對他呀!
生3:完了完了,我剛才說了些什么呀!我居然得罪了一位百萬富翁,太窘了!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緊緊抓住了托德的“笑容”,而作者正是用人物的神態(tài)描寫將托德這一丑陋的人物形象體現(xiàn)出來的。在自讀的基礎上,借用“小練筆”——描寫人物的心理,通過前后的對比、想象說話,幫助學生走進托德這一人物形象。
三、關注“學生的學習興奮點”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情緒狀態(tài)會彼此影響、相互感染,從而形成交流回路。由此可見,尋求彼此的“共鳴點”,關注教學的興奮點,能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我以《清平樂·村居》一課教學為例:
師:“同學們,本首詞中,你最喜歡哪一句?請與同學們分享你的體會!”
生1:我最喜歡“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這句,這戶人家的大兒子正在小溪的東邊鋤豆,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我體會到這兩個兒子很勤勞。
生2:我最喜歡小兒子,“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蔽覐摹巴鲑嚒币辉~中感受到小兒子很調皮,他在溪邊剝蓮蓬。
生3:我也喜歡小兒子,我是從“臥”這個字中體會到的。小兒子剝蓮蓬是躺在地上的,一幅憨態(tài)可掬的樣。
此時,我覺得這個“臥”字抓得很好,于是我馬上追問:“同學們,這個“臥”字我們可以換成哪些字?“
生:“躺”“睡”“趴”……
師:這些字中,你們覺得哪個最好?請說說理由。
接著就在這樣的比較閱讀中,體會到了孩子生活的無拘無束和樂趣。
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把“讓學”“研學”“補學”這一生本“三學”模式得到了較好的體現(xiàn)?!芭P”字的妙用,引發(fā)出了學生對詩中人物的討論,那牧童和小兒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真是一字千金??!此處,充分展示了孩子們個性化閱讀背后的個性化理解。他們從古詩的一個字入手,體會到其中深蘊的意味,很輕松就將古代兒童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體會得淋漓盡致。
四、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成點”
作為教師,面對課堂上一個個具有鮮活生命力的學生,怎能孤芳自賞?作為教師,面對每一個學生折射出的不同的思維火花,又豈能自顧自地在講臺上做尊者呢?這就要求我們要關注教學時的“生成點”。
我以《威尼斯的小艇》一課教學為例:
課的結尾,小陳同學高舉小手:老師,我發(fā)現(xiàn)這里“一動一靜”的描寫,與威尼斯人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小艇是威尼斯人的主要交通工具,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小艇。
師:是的,這小艇就是威尼斯這座城市的象征。白天的威尼斯熱鬧、祥和,人們的生活有序、井然,晚上的威尼斯靜寂、美麗,人們的生活也畫上了一天的句號。
小超:朱老師,我覺得課文的結尾不該是這樣的。
師:你覺得應該是怎樣的?
小超:我覺得后面還應該再加一段文字:旭日東升,古老的城市又與他連在了一起。模糊的水蛇,何嘗不是又游躍出來了呢?
聽了后,我很是欣賞他的即興寫作,意境很美。面對這么一個突然的“結尾”,我該怎么處理呢?
師:同學們,魏超同學覺得課文后面還可以再加這么一段。你們覺得可不可加?并說明理由。
在這樣即興的爭辯中,學生對于威尼斯夜晚的寧靜又多了另一份獨到的理解。
對孩子們來說,課堂上的40分鐘是非常寶貴的,當我們的“預設”遭遇“生成”時,我們該如何取舍?當語文課堂中的“知識能力”與“生命素養(yǎng)”并駕來襲時,我們該如何處理?當以“推進閱讀”為學科特點的教學主旋律時,我們又該如何組織呢?我想我們要秉承“為了每一位學生的自覺發(fā)展”的教學理念,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遵循“多學少教,先學后教,以學定教,順學而教”的法則,相信我們的課堂會閃爍出更多、更亮、更美的光環(huán)!
課堂教學之路漫漫,我們要實現(xiàn)教師輕松教、學生快樂學的愿景,就要固本培根,就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貼近學生的心,走進學生的世界。因為,學生才是課堂的“源頭活水”!努力打造學生學習、展示學習、交流學習、深化學習的“生本課堂”,我們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何俠齋. 現(xiàn)代小學人文教育[M]. 北京: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200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語文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