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恒強
摘 要:課堂導入即教師采用簡潔的語言或輔助動作拉開一堂課的序幕。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一堂課導入的成敗直接影響著整堂課的效果。能否在一開始上課便將學生課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轉移到課堂上,并使學生處于積極狀態(tài),這是上好課的首要問題。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導入;方法
課堂導入語,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圍繞教學目標,一個精心設計的教學語言,即所謂的“開場白”.俗語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語是一節(jié)課的開始,老師必須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生特點精心設計開場白,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創(chuàng)設情景,提高參與意識和課堂教學效果.本文結合湘教版教材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種導入方法
一、課堂導入的要求
在一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導入應該是最基本的也是較為重要的一步。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如果導入得當,就會為整節(jié)課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作為一次成功的導入,基本上要符合以下三個要求:趣味性,課堂導入要注意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種心理狀況會促使學習者積極尋求認識和了解事物的途徑和方法,并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如果課堂導入充滿趣味性,學生便會把學習看作是一種精神享受,因而能更加自覺積極到學習;針對性,課堂導入時要注意針對性。課堂導入首先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導入方式。但首要前提是必須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明確課堂教學的目的。但不可以為了“導入”而導入新課。導入的目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點明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講清楚課堂教學的目的,為授新課作鋪墊;新穎性,課堂導入的材料要新穎?,F在的高中學生,很容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們對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因此,新穎的富有時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學生們的興趣。材料越新穎,越是大家關心的事,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參與的興趣就越濃,效果也就會越好。
二、課堂導入的方法
質疑導入。質疑式導入即教師根據學生認知能力和教學內容,設置問題,啟發(fā)誘導進行課堂教學導入,以期求得切入課題、明確要點、深化教學、融會課堂的良好效果。如在講“氣候的形成因子”時,可提問學生:河南在黃河中下游地區(qū),而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屬于什么氣候呢?學生回答說:“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边@是教師就可順勢抓住“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進行剖析:說“溫帶受什么因素影響而形成的呢?”學生回答說:“溫帶受太陽輻射因素影響?!薄澳敲础箨懶允苁裁匆蛩氐挠绊懚纬赡??”學生回答說:“大陸性受下墊面因素的影響?!薄岸撅L氣候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呢?”學生回答說:“‘季風氣候受‘大氣環(huán)流因素的影響。”接著教師說:“下面我們就從‘太陽輻射、‘下墊面和‘大氣環(huán)流等三個方面來探討自然因素是如何對氣候的形成產生影響的?!边@樣的導入直入課題,提綱挈領,效果顯著。
圖表式導入。圖表式導入就是在引入新課時利用課本上的插圖,或教學掛圖、圖表、畫片、儀器、模型等,結合老師適當的講解或提示,使學生視、聽、思維聯合起來,以取得較滿意的教學效果的一種導入。圖表式導入的最佳作用是強化教學的直觀性,幫助學生對一些較疑難的或模糊不清的內容作較直觀的了解,從而使他們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同時也降低教學難度。如導入“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這一知識時,教師可展示一組風景優(yōu)美的圖片或照片,學生既欣賞到美麗的風光,又形象而直觀地了解到地形知識。教師不用多費唇舌,學生就能領悟到:千差萬別的地表形態(tài)就是地形,進而激發(fā)了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電教演示導入。電化教學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現代化手段。電化教學手段包括投影、幻燈和錄像等,尤其是錄像有其立體感強、聲圖并茂的特點。電教演示可以化抽象為形象,變呆板為主動,有助于學生增強感知,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地球公轉運動”時,利用地球儀演示地球公轉運動過程,讓學生直接去觀察,把抽象的理論變得非常直觀,由此導入新課。這樣,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三、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首先,課堂導入,要注意時間不宜過長,3~5分鐘為宜。若導入時間延長過多,就會使導入顯得冗長,從而影響整節(jié)課的進程。畢竟,各種課堂導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設法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興趣,同時創(chuàng)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使他們“愿意學”、“樂于學”。其次,“導”無定法,切忌生搬硬套。對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學內容,應采用不同的課堂導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學內容,課堂導入對不同的班級也要有不同的導入設計,使用不同的導入方法。這需要我們根據所教班級的具體特點,進行具體分析而定。如較沉穩(wěn)班級和較活躍班級的導入設計應有所不同。對于同一個班級來講,課堂導入的方法也要經常變換,這樣才有利于保持學生的新鮮感。最后,導入是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導入、呈現、理解、鞏固和結尾五者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如果只重視課堂導入,而忽視其它環(huán)節(jié),那么,再精彩的課堂導入也不能達到預想的結果。所以一堂課開始就要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一旦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被調動起來,就要抓住這個“黃金時刻”,形成教學高潮,完成教學任務。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地理課堂的導入方式可謂變化無窮,這里所說的幾種導入方法只不過是一點粗淺體會.在教學過程中,教無定法.因此,就要我們從教學實際出發(fā),結合不同的課文內容,因材施導,因材而入,采用不同的導入方式,不僅可以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誘發(fā)思維,還可以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新穎別致的新課導入非常重要,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惠.解讀地理教學的生活化[J].地理教育,2010(4).
[2]李春紅.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中“地理過程”的認識[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