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彩虹
【關鍵詞】 語文教學;“隱性”;“顯性”;表達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2—0103—01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也許就是我們在訓練表達的過程中只重視了“顯性”的表達,卻忽視了“隱性”的表達。在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一種“隱性”的表達,它是通過閱讀文本進行理解與感受——是一種把作者的表達“內(nèi)化”為自己的表達的過程。這種“隱性”表達是“顯性”表達的生成,滲透著表達中的人文熏陶,是“顯性”表達的基礎與來源,學生能否學會表達,能否很好地表達,在某種程度上是要依賴于這種“隱性”表達來實現(xiàn)的。
那么,如何很好地提高“隱性”表達的能力呢,我認為可以通過理解和實踐的方法,形成有效的“隱性”表達,以支撐精彩的“顯性”表達。
一、巧理解
1. 深度挖掘文本中作者或人物形象的情感,引起共鳴。在語文教學中,對文本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挖掘的不夠深透,許多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很少去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當時的思想、情感,只由老師總結(jié),完了背會,根本無法引起共鳴,所以對文本的表述也只能停留在表面,這就需要我們教學者深度挖掘文本的內(nèi)涵,將作者的情感挖掘出來,使學生感同身受,進而內(nèi)化為自己的情感體驗,形成“隱性”表達,這樣,才可以算真正理解了文本。例如,在教學《普羅米修斯》這課時,老師不斷地抓住教材空白,引導學生想像人類無火時的悲慘和有火時的幸福及普羅米修斯的痛苦,使學生走進了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了普羅米修斯的英雄形象,然后激發(fā)學生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時,學生們都能侃侃而談,有說對普羅米修斯懷有崇敬之情的,也有說要從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做一個善良、無私、堅強、勇敢的人。正是因為在教學中,通過挖掘情感,使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共鳴,生成了“隱性”表達,才使“顯性”表達豐富,富有感染力。
2. 復述、概括、擴充內(nèi)容。在對所學文本進行復述、概括、或內(nèi)容擴充時,就需要深入理解文本信息,這樣才可以做到準確、合理。因為,在學生對文本進行復述、概括、擴充內(nèi)容時,會通過思考,提煉出有效的內(nèi)容,在此過程中,一定會有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其中也會滲透自己的情感體驗。
3. 利用插圖、板書,重組文本。表達的方式很多元,每種方式所內(nèi)隱的技能也各不相同。而“利用插圖、板書,重組文本”就是訓練學生對所閱讀信息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重組的能力,即表達的完整性、連貫性、邏輯性。首當其沖就是要對文本理解,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有效梳理文本信息,最終達成語言的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就是訓練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文本信息的重組,體現(xiàn)了表達訓練的完整性、連貫性和邏輯性。
二、巧實踐
1. 利用“口語交際”設計各種各樣的活動。為了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可以根據(jù)單元內(nèi)容舉辦故事會,演講比賽等等,這種實踐性活動會有效地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他們通過“說”,將內(nèi)容“顯性”表達出來,而背后一定有“隱性”表達做支撐。對內(nèi)容的積累,理解,內(nèi)化,加入自己的思想,情感體驗,才會使他們的表達精彩完美。
2. 利用文本抓重點,練仿寫。仿寫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例如,《燕子》一文中,第一自然段作者三言兩語將一只活潑、機靈的小燕子展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我們能不能也像作者那要三言兩句描寫一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呢?于是我設計“三言兩語”話動物的活動。強調(diào)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抓住這種動物的特點。很快學生寫出來了,也是三言兩語,有小短腿的狗,綠眼睛的貓等等,還真寫得不錯,于是擴展,“三言兩語”話課間,請仿照第三自然段,用三言兩語描繪課間同學們活動的場面,要寫出有代表性的場面來,讓讀它的人感覺好像在看電影一樣。繼續(xù)擴展,“三言兩語”話畫面,請你靜下心來,四處走一走,看一看,讓眼睛“定格”一下,用三言兩語把這個畫面描繪出來。通過仿寫,學生不知不覺中將所學運用于自己的表達中,完成了知識“內(nèi)化”的過程,也已形成了“隱性”表達,為以后的“顯性”表達做了很好的鋪墊。
3. 用好語文綜合實踐課。語文綜合實踐課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它重在學科內(nèi)外的聯(lián)系、重在學習過程,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能較好地整合知識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閱讀感悟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我們應該很好地利用這個平臺。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