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琴
摘 要:高中歷史是高中階段的重要課程,其課程內容枯燥繁雜。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一直是諸多高中歷史教師重點思考的問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文史結合的教學方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得到了應用和發(fā)展,它讓歷史知識以形象化、具體化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歷史課堂教學效果。本文圍繞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文史結合這一中心論點,淺析了高中歷史教學中文史結合的作用,并從三個方面詳細闡述了高中歷史教學中文史結合的途徑。
關鍵詞:高中歷史;文史結合;歷史教學;途徑
筆者在多年的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發(fā)現高中歷史課堂存在諸多問題。在此背景下,筆者結合多年高中歷史教學經驗,并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就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文史結合教學的作用進行分析探討,并對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文史結合教學提出了相應的觀點和應用對策,以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文史結合的作用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教學模式中,對于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教師往往采取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方法去學習,這種方式使得學生對歷史學習感到厭煩,逐漸喪失學習歷史的興趣。而在歷史教學中采用文史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營造一種愉悅的課堂氛圍,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欲望。
2.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文史結合教學方法獨具的趣味性,可以減輕學生學習歷史的畏懼心理,降低學習歷史的難度和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高中課堂上開展文史結合教學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并且讓學生對其印象深刻,回想起來歷久彌新。
3.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
歷史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歷史課堂中將帶有歷史信息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學習新穎有趣的歷史課外知識,擴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在循序漸進中拓寬學生文化知識,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文史結合途徑
1.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引入文學作品
文學作品是作者情感思想的表達, 從文學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理變化和思想精神。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展示歷史內容中主人公的文學作品,加深學生對歷史人物的理解,了解當時的歷史現狀。
2.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引入影視作品
當前,信息技術和數字化教學資源在課堂中的普及,為教師開展新的教學模式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借助數字化教學資源和多媒體教學設備,引入歷史影視作品,為學生提供直觀的視聽享受,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深入了解歷史,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例如,教師在講授抗日戰(zhàn)爭的知識時,可以在課前通過互聯網準備一些與抗日戰(zhàn)爭有關的影視視頻如《百團大戰(zhàn)》等。在課堂中根據課程時間安排,借助投影儀等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展示中國共產黨為挽救民族危亡,打破亡國和投降的論調,率領八路軍和新四軍挺身而出的感人歷史事跡,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充分認識到毛澤東、朱德等中共領導人為抵抗法西斯侵略所做的偉大貢獻,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精神,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引入人物故事
高中階段的學習比較枯燥,如果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穿插講解一些歷史故事,對于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來講,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有關歷史人物的故事很多,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有意識地選擇一些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知識的人物故事,開展文史結合的課堂教學。
三、總結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采取文史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營造愉悅新穎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高中歷史教師應當結合課程內容和學生實際,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采用引入文學作品、引入影視作品、引入人物故事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掌握高中歷史知識。
參考文獻:
[1]張京京.高中歷史教學的文史結合[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5.
[2]陳 敏.文史結合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文理導航(上旬刊),201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