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要: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既要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又要讓學生學得輕松、效果好。教師應有目的地創(chuàng)造和設立問題,營造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深厚興趣,使其對知識產生渴求,把學生掀進"陷阱",引發(fā)他們對知識急需求得的"饑餓感"。保證隨時處于高昂的、集中的學習狀態(tài),吏師生的情感和諧、增強教學感染力,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出現一個妙趣橫生的生動場面。
關鍵詞:學習熱情,學習興趣,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035-02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從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入手,擺正"主導"與"主體"的關系,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是我們每位數學教師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F就結合教學實際談幾點做法。
1.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增強他們學習的自覺性
明確的學習目的,高昂的學習情緒,是學生學習最主要的內部動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自覺性,啟迪學生思維,開發(fā)學生智能,是教師教學的一個最重要的任務。
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呢?作為教師,首先應積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造成學生認知的不平衡,使他們產生一種知識上的"缺陷感"和"饑餓感",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活動本身的熱情。如:"小數的意義"的教學,教師首先讓學生用米尺去量黑板的長,并讓學生用學過的數來表示度量的結果。這時學生發(fā)現不能得到整米數,同時也不能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面臨的問題,這就讓他們從心理上產生了知識的"缺陷感",從而促使他們產生求知的欲望。這時教師指出,像這樣不能用整數來表示的情況,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建設中的事例大量存在,這就需要學習小數的知識,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并教育學生要自覺地學好小數。
1.培養(yǎng)學生深厚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興趣是人們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成分是認知興趣。學生對學習缺乏直接興趣,會使學習成為枯燥無味的負擔,沒有間接興趣,又會使他們喪失學習的毅力和信心。在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呢?我的體會是:第一,充分利用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以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如:利用數學知識的生產和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某些實際問題,使他們感到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從而激發(fā)起學習數學 的興趣。第二,在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積極進行觀察、思考、實驗、計算等,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如教學"小數的基本性質"時,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先在黑板上寫出"5、50、500"三個數,要求學生添上不同的單位名稱,使三個量相等。這時學生總認識50比500小,怎么能相等呢?經過思考,終于發(fā)現"5分米=50厘米=500毫米",于是興趣盎然。接著又可以讓學生思考:只用一個單位,使等式成立。學生又會思考出:"0.5米=0.50米=0.500米"、"0.5分米=0.50分米=0.500分米"。這時再引導學生觀察以上兩個等式,什么變化了?什么沒變?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樣生動而的趣地讓學生學習小數的基本性質,的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第三,用成功后的喜悅激勵學生。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是在自身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和發(fā)展的,因此,對學生數學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可以給予及時的肯定。在教學中,還可以設法讓學生看到自己學習數學的才能,盡量創(chuàng)造學生自我表現數學才能的機會,充分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歡樂和駕馭數學知識的樂趣,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強烈興趣。
2.創(chuàng)設愉悅的課堂教學氣氛,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設愉悅的課堂教學氣氛,即盡量通過生動的教學語言、形象的手勢、恰到好處的比喻、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啟發(fā)和誘導學生,使教師和學生的情感和諧。這樣不僅可以增強教師教學的感染力,而且還可以使教與學和雙邊活動出現一個妙趣橫生的生動場面,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如,在教學"圓的面積" 計算時,充分利用教具、學具,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把圓等分成若干份,剪開后可以拼成近似的長方形,然后引導想象,如果把圓等分的份數不斷增多,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呢?在此基礎上引導思考:割拼后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和原來的圓的周長與半徑有什么聯系,從而引導學生順利地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對數學學習也就更加熱愛。
3.啟發(fā)誘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3.1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啟發(fā)和引導學生自己動腦筋想問題,探索知識的奧妙,尋求客觀真理,總結科學結論,從而發(fā)展他們的思維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一節(jié)課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點要看學生是否在積極思考。
為了使問題提得恰當,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廣泛了解學生智力水平和基礎知識,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的來龍去脈,提出問題。同時要注意把問題提在關鍵處,問在點子上,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緊扣學生思維發(fā)展的脈絡。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求做到用詞準確,判斷恰當,并能說明作出判斷的依據。學生答對了要肯定,回答不完整或不確切的,要引導學生給予恰當的修改或補充,即使答錯了,也不要簡單否定,要啟發(fā)他們弄清錯誤原因,自己改正。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要注意引導學生思維步步深入,并通過學生相互間的補充與啟發(fā),使他們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