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紅
摘要: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學習的內容范圍廣,對于學生的要求比較高,學好語文知識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但是在教學中,這些素養(yǎng)的提升都需要學生自主去實踐,才能發(fā)揮出其作用。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體現(xiàn)其實踐性和綜合性,也成為了眾多語文教師所關心的一件事情,本文,筆者將根據(jù)自己的一些教學經驗,闡述實踐性和綜合性的體驗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實踐性;綜合性;體現(xiàn)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054-02
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要學生掌握好工具,只靠口耳是不行的。需要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去自悟,自得,自己去獲得語言能力,自己鍛煉用語言去吸收、去交流、去儲存的本領,對此別人無法代替,也別無捷徑可走。
1.在教學中體現(xiàn)實踐性與綜合性的意義
1.1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語文的學習將伴隨著一個人的一生,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啟蒙階段,通過學習語文知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以提升。但是,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學習的時候,他們很容易就會被外界的事情所左右,在課堂上學生很容易走神,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得快也去的快,學生一旦覺得教師的教學方法沒有新意,就會對學習提不起興趣。而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如果能夠將實踐性與綜合性相結合,在實踐中開展語文教學,則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
1.2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和能力,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也不例外。語文知識所包含的內容十分的廣泛,如果僅憑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學生很難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完全的消化。但是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能夠將課堂知識進行實踐,則可以將死板的知識變得靈活起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
2.小學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體現(xiàn)的方法
2.1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想將小學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體現(xiàn)出來,首先就必須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才是課堂上的主人翁,積極的配合教師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的語文教學才能實現(xiàn)其價值和意義。
例如在學習《雜交水稻之父》這一課的時候,可能有不少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就聽過課文中主人公的故事。那么,教師在教學時,又該如何將這個學生已經聽過的故事講得生動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呢?體現(xiàn)出語文的實踐性與綜合性。筆者在教學時,曾嘗試過將學生帶到田野上,讓學生用心感受豐收的喜悅。通過自己的感受,再來理解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于研究水稻的科學精神,這樣學生既付出了實踐也較好的掌握了教學知識。
2.2表達與交流,體現(xiàn)實踐性與綜合性。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與語言相關的學科,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本領和技能。小學生在進入小學學習語文之前,就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能力。比如說,有的學生在入學前已經聽了不少的故事,有的還會被一些簡單的唐詩,學生所具有的這些語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教師的教學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使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更加順利的開展語文表達與交流的活動。
比如說,在教學《一次特殊的實驗》這一課時,教師也可以模仿文章所說的實驗,讓學生自由的表達和交流。但是,在學生自主的進行表達與交流的時候,教師也必須注意要要有差異的進行教學,因為即使是在同一個班級里,由于學生的學習天賦不同,也會存在有較大的差異,所以在進行表達與交流的時候,必須要因材施教,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實踐性與綜合性。
2.3通過閱讀,體現(xiàn)實踐性與綜合性。閱讀是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必須要具備的一項能力,閱讀所包含的知識范圍廣,內容多,綜合性強,而且學生閱讀的許多知識,都可以運用在語文學習的其他地方,比如說閱讀知識運用在寫作上,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運用在口頭交流上則顯得學生知識淵博。
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也是體現(xiàn)語文實踐性與綜合性的一種重要方法,但是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必須要注意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學生學習了《少年閏土》這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魯迅的散文《朝花夕拾》,而且在閱讀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意引導他們,不能只是走馬觀花的將書看一遍,而是應當學會思考。同時在閱讀的時候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這種習慣有利于知識的遷移和運用,也能更好的體現(xiàn)語文的實踐性與綜合性。
總的來說,在素質教育發(fā)展的今天,教學已經不能再只滿足于將知識簡單的灌輸給學生而是應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而是要求教學要真正提升學生的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而不是只是學一些毫無意義,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的知識。當然,語文實踐性與綜合性的體現(xiàn)也并非一日之功,教師在教學時還必須要不斷的探索,尋找出適合的教學方法,將實踐性與綜合性體現(xiàn)出來。
參考文獻:
[1]劉燕.素質教育下如何正確把握語文學科的實踐性特點[J].新課程(小學).2015(08)
[2]董國艷.快樂與快樂的碰撞——小學語文良好課堂氛圍的構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年03期
[3]黃春玲.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思維[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