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摘要:英語專業(yè)翻譯課堂教學存在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脫節(jié)的問題,本文闡述了翻譯教學課堂所存在的問題,并對該問題的原因作出剖析,同時提出可行的翻譯教學課堂設計方案。
關鍵詞:翻譯教學;現(xiàn)狀;課堂設計
Abstract
The translation course of English major students has some existing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translation theories do not matc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translation.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translation courses, and gives suggestions to the designing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Keywords:translation course, existing problems, classroom activities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012-01
1.引言
對于英語專業(yè)學生而言,英語筆譯、口譯課程為高年級必修課,屬于英語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英語專業(yè)技能課程。根據大綱要求(1),大三學生應初步了解翻譯基礎理論和英、漢兩種語言的異同,并掌握常用的翻譯技巧,能將中等難度的英語篇章或段落譯成漢語。穆雷(2)曾指出,"對外語專業(yè)的畢業(yè)生來說,他們的英語水平主要體現(xiàn)在口筆譯能力上,聽、說、讀、寫幾種能力最終都要從翻譯能力上表現(xiàn)出來,因此可以說,翻譯能力是學生外語語言和知識各方面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
而筆者作為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師,生源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的英語專業(yè)能力水平低于考核標準。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在英語翻譯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尋找合適學生操練的翻譯素材,以期能夠最大化提升學生翻譯以及整體能力。
2.英語翻譯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
2.1翻譯課堂教學資源不夠充足?;讵毩W院的辦學特色及辦學能力,各學科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科理論課時設置不足或者僅能達到及最基本的教學要求。以筆者所任教的學院為例,英語翻譯教學學時——筆譯、口譯總共64學時,另有4學時的筆譯、口譯實踐。這不能充分滿足翻譯教學的需要,對翻譯教學造成一定的困擾。很多學生自身對翻譯學習也不夠重視,只是將之視為精讀等課程的一個延伸、補充,將翻譯課堂的練習與精讀課上的翻譯練習歸為一類。
在不能夠擴充課上教學時間的前提下,應盡量擴展課外操練空間。教師可將任務提前下達給學生練習,課堂上作為共同點評的時間,這樣能大大節(jié)省教學時間。
2.2學生語言基礎不夠牢固。英語專業(yè)現(xiàn)在招生較多,尤其是獨立學院學生的英語基礎更加薄弱。作為一個翻譯者,不僅應該熟練掌握英語,具有扎實的英語功底,同時也應該對漢語有很強的駕馭能力。學生基礎英語水平與翻譯任務之間的差距,使學生在學習中容易產生挫敗感,不利于學生技能提高。
翻譯不僅涉及到語言層面的知識,還是一種跨文化交流活動,涉及到社會、文化、歷史等方方面面。兩種不同的民族語言相交流,實質上是兩種不同的民族文化的交流。兩個不同國家或民族的人能否相互溝通,不僅取決于他們對于語言本身的理解,而且取決于他們對語言所負載的文化意蘊的理解。因此,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要想在翻譯能力上真正有所提升,就一定要在各個方面提升自身語言素質。曹瑞明(3)在總結語言能力時提出,翻譯的語言能力包括四個方面的能力:語法能力、篇章能力、言語之外的能力以及社會語言學能力。
而在實踐教學中,筆者所面對的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夠扎實,在翻譯練習中還常常出現(xiàn)語法、用詞等方面的問題。而對專業(yè)英語詞匯知識掌握不足,造成錯譯現(xiàn)象。同時,漢語作為學生的母語也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很多學生并不注意自身的漢語能力提升,總有一種"我是中國人,怎么可能用不好漢語"的心態(tài)。而實際翻譯過程中,筆者卻發(fā)現(xiàn)學生的漢語水平遠遠不足,語病、詞不達意現(xiàn)象比比皆是。
因此,教師不僅應該訓練、督促學生繼續(xù)英語知識、能力的提升,也應時刻提醒學生母語對于英語學習、英漢翻譯的重要作用。鼓勵學生多涉獵各方面的中文書籍,提升漢語修養(yǎng),這對成為更好的譯者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3翻譯課堂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大多數英語專業(yè)本科翻譯教學課堂,尤其是筆譯教學,還停留在句子、篇章翻譯練習-講評這樣的操練階段。教師以教科書為主,輔以句子或者篇章練習,基本以給出——練習材料-學生翻譯-給出答案-點評學生作品——模式進行課堂教學。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課堂內容失去興趣,產生厭學情緒。而且,在多媒體教學深入課堂的今天,教師教學主要以PPT為主,通常將例句、篇章投放到PPT上,很多學生不再勤于做筆記,甚至筆譯練習也僅僅在頭腦中建構句子,而不是落實到紙上,某種程度上也培養(yǎng)了學生懶惰的學習習慣。
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首先講解翻譯理論、技巧,然后布置任務讓學生做翻譯練習,以此來提高翻譯技能。這種教學方法比較機械枯燥,學生即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翻譯技能,也只是停留在書本、考試層面。學生在未來的實際工作中缺乏真正的應用能力,可見這種教學法并不能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
3.翻譯課堂教學設計建議
3.1項目教學法在翻譯教學中應用。孫新法(4)指出在翻譯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布置翻譯項目,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將一個大的翻譯項目分成若干小部分分給學生來做。通過課前擬定項目教學主題,在課堂上將翻譯理論和實際應用項目結合,學生自由分工組合,可以讓所有學生都投身其中,體驗翻譯帶來的樂趣。
教師在每個項目完成后進行點評、補充,這樣既避免了學生對于交替式的講解、翻譯所帶來的厭學情緒,也能夠讓學生體驗到模擬真正工作環(huán)境中團隊協(xié)作、互相學習的樂趣。
3.2交互翻譯教學法。交互翻譯教學倡導師生之間互動,通過學生相互合作,相互匯報、提問,相互質疑創(chuàng)造一種主動地、交互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自如的、積極主動的學習(5)。教師在課前布置一個課堂主題,學生可在課下利用圖書館、互聯(lián)網搜集相關主題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理分類。課堂上教師將學生搜集到的語料分類,分給學生進行翻譯練習,學生進行交互翻譯改正點評,最終教師進行反饋總結。在這一交互翻譯過程中,課堂所學得的翻譯技能、理論得到活學活用,可讓學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4.結語
英語翻譯課堂總體來說以實際操練為主,無論是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還是以任務為核心的教學方法,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使學生習得的翻譯技能不僅僅停留在課堂、書本上,而是讓學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夠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穆雷.中國翻譯教學研究[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曹瑞明. 母語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地[J].《外語教學》. 2006, 3.
[4]孫新法.項目教學法在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J].《語言文字學》.2015, 04.
[5]付林艷. 交互翻譯教學法在英語專業(yè)教學翻譯中的應用研究[J].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201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