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明錦
摘 要:數學是門邏輯性強、十分抽象的學科,而小學生則正處在由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認知階段,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更加適合其學習的教學方式顯得十分迫切。陶行知說:“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在數學課堂上,如何解放學生,真正
做到以生為本,那么課堂的趣味性就顯為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
數學學科是我國小學階段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屬于昀為基本的必修科目?!缎W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性。新課改的精神重在落實對少年兒童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以我們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特別是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一、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性現狀
數學的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數學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但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學科。這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來說,學好它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現在迫于升學壓力,部分教師和大部分家長都提倡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來學數學,不關心公式、定律是怎么來的,只要背會就可以了。這就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記憶負擔,同時也讓學生產生了恐懼和厭煩心理,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學習興趣。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性途徑
根據筆者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認為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適當調整教學方式方法,不斷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趣味性,盡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要切實做到讓“學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睘榇耍P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精心設計充滿趣味性的課堂導人
課堂教學導入是教師譜寫優(yōu)美教學樂章的前奏 ,是師生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 ,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教師在每一節(jié)課的開始都注意用課堂導入藝術來提高小學生的興趣,那么就很容易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師可以采用多種辦法設計課堂導入,比如開展競賽小游戲、猜謎語、講故事等活動,保持整節(jié)課的氛圍濃厚。“猜謎語”是低年級學生十分喜歡參與的游戲形式 ,老師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 ,很容易造成輕松的課堂氣氛,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 ,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引導學生開展觀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 ,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初步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事物 ,思考問題 ,激發(fā)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 ,正是符合了現在的新課改理念。
2.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課堂形式課堂教學要求教師采用多種方法來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可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課堂環(huán)境。通過改變傳統(tǒng)的橫排豎排相互對齊的老農種田式的課堂布局 ,根據數學教學內容將一個小組學生的桌子擺放在一起,組成圓桌就坐,也可以讓全班的學生將桌子擺成馬蹄形,學生圍坐,從形式上擴大教學活動的參與面,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凸顯了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數學課堂的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合作、探究、交流的過程中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
其次,教師可采用的角色扮演法。利用兒童表現欲望強烈,活潑好動的特點,讓他們去扮演各種角色,加強自身的展示,以及和教師的溝通。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來扮演教師,自己準備"教案"上臺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擴展學生的課外學習,加強他們自學的能力。教師也能通過學生的講解更加清楚學生對哪些知識點的理解存在錯誤,從而在后續(xù)教學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學效率。
昀后,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以趣味數學知識小競賽的形式來豐富教學,比賽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全班比賽;可以分男女同學比賽;可以分小組比賽;還可以將學生按能力分組比賽,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獲勝的機會增加,激勵的作用將會更大,參與的熱情就會更高;也可以將一些趣味數學故事改編為小游戲,在進行游戲設置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班容量,鼓勵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來,體驗數學游戲過程掌握數學知識,感受數學魅力,提升數學教學效果,讓學生參加這些形式都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3.關注學生的差異,鼓勵不同的學習歷程,實現共同進步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教學內容提出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智力、能力等不同方面的差異,探索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有差異的教學活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中都能有所收獲,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昀近發(fā)展區(qū)”前進,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教學中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兩頭”實施分層次教學,鼓勵不同的學習方式,讓每一位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歷程中獲得成功,利用這些差異鼓勵不同的學生都能展現自我,施展自己獨有的才華,避免兩極分化。
三、小結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以來,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學生通過教學實踐掌握數學的基本知識,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應該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迸d趣是教學成功的秘訣。在數學教學中,突出教學的“趣味性”,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將學生的生活和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他們更多的學習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趣味和作用,體驗數學的魅力,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樂于學習,學會學習,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取知識,讓我們的數學教學真正成為一門“愉快的藝術”。
參考文獻:
[1]劉玉平.如何加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科學咨詢,2014,(20):163 -163.
[2]霍秀芳.數學教學中如何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4,(17):61 -61.
[3]崔華君.新課標下構建快樂小學數學課堂[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4,(16):99 -99.
[4]梁海.淺談如何導入小學數學的新課[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16):163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