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茂生
摘 要: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本文圍繞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師生互動問題,從思想品德師生互動的含義、存在的問題分析、應采取的策略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初中 思品 師生互動 分析
眾所周知,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作為基本理念的新課程改革,其就是將課堂師生互動進行著重強調,從而讓動態(tài)狀況呈現(xiàn)于課堂教學,并對教學過程中建立積極、適宜、和諧的師生互動進行大力提倡,并使師生共同成長得到促進。課堂師生互動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活動基本形式之一,然而在現(xiàn)實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課堂師生互動中,師生互動形式單一、互動的主導壟斷、深度不夠等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由此來看,加強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師生互動分析和研究,從理論與實踐來看,都存在很大的意義。[1]
一、初中思想品德師生互動的含義
所謂師生互動,即教師與學生之間,因為教與學的關系而發(fā)生的所有相互影響與作用。而課堂師生互動則為教師與學生處于課堂特定的教學教育情境之中,彼此之間通過教學內容這一媒介,圍繞教學目標所產生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關系。由此,則可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師生互動定義為:教師通過初中思想品德課堂的講授、問答教學、討論教學等一些教學方式,為初中學生開展公民道德、國情和社會責任等教育并引導其健康的心理品質,為學生培養(yǎng)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形成提供幫助,促使教師與學生能夠借助于教與學的過程而形成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的相互關系。這一活動主要發(fā)生與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課堂之上,使教師與學生的認知互動、行為互動和情感互動的充分體現(xiàn)。
二、初中思想品德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這門課程對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協(xié)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培養(yǎng)得尤其重視,其在課堂上,對學生要求必須圍繞如何貼近實際生活,而盡快有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并可在課外以自己的行為表現(xiàn)而內化為自己的價值體系。師生互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能夠有效地應用,不僅對學生理解知識有利,而且也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還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培養(yǎng),并使該課程的課堂活力進一步增強,為提升教學質量增加更大的動力。但就目前看,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師生互動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
⒈流于表面的師生互動實質意義不大。僅僅就初中思想品德課堂表面看,有著比較活躍的氛圍,可就實際來看,低質量的課堂提問、學生學習內容隨意化、學習質量也較低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而那些比較深層次的啟發(fā)思考方面的內容相對缺乏。
⒉比較單一的師生互動的形式。目前,相當多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師互動,基本在教師提問和講解的情況下才發(fā)生,這就充分顯示出單一性和局限性很強的互動方式。相當多的教師存在比較局限的課堂師生互動的認識,在他們看來,只有在課堂上,才可發(fā)生師生互動,提問和回答的交流在教師與學生比較多的開展,就是師生之間互動的增加,實質這為一種誤區(qū)。
⒊教師對課堂師生互動的積極反饋比較缺乏。在課堂上,一些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讓學生回答好問題之后,基本是對全部學生都做出“很好,請坐”、“再思考下,請坐”諸如此類的話語來做回復,這就很容易在學生中間產生不良影響,當學生再次向老師回答問題,也就消退了與教師互動的興趣。
⒋以教師為主導導致學生互動的被動性。呈現(xiàn)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之間的對話與交流應具有雙向性,是兩個平等個體之間的互動。一些教師尚未從傳統(tǒng)教學的誤區(qū)走出來,把自己看成思想品德課堂的實際掌控者,對學生提出要求做好的事情,學生就必須認真去做好,學生變?yōu)楸粍拥膶W習者,而非自己學習的主人。
⒌課堂師生互動中的教師與學生不平等。教師為導致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互動的不平等的主要實施者,在課堂上出現(xiàn)了這類問題,是因為教師互動比學生擁有優(yōu)勢權。而互動的對象、內容與方式則是由教師所決定,學生的位置被動,其所扮演的角色被動而消極,這就未免被教師主導著互動。[2]
三、初中思想品德師生互動應采取的策略
針對目前初中思想品德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建議今后應從如下方面采取措施:
⒈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上,教師的正確的教學觀是在理念上將學生的主體性確立起來,讓學生擁有一個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在彼此的交流、溝通、理解與作用下,使師生的有效互動能得到實現(xiàn),兩者的共同發(fā)展使教學相長可以實現(xiàn)。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全情投入到課堂上,讓學生被感染,教師的熱情互動來換取學生相應的互動熱情。
⒉設計與生活貼近的互動內容。時政性為思想品德課的最大特點之一,其伴隨著社會的經濟、文化、科技等同步發(fā)展,而當下教材的滯后性是日新月異的信息資源所致。這就需要思想品德課教師不斷挖掘新的信息資源來充實新的教材資源,并有意識地從互動角度進行教學設計,將那些能夠吸引學生、有利于師生互動的教學資源盡量挖掘出來。一方面,要設計情景化的互動內容。具有情景化的具體生動的場景被教師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出來,學生可以在具體情景之中對課堂真諦有素體會,并能感受和體驗情緒,對教師講授的內容有所理解。
3.互動內容的生活化。在傳統(tǒng)意義上,課堂教學使以知識為中心,將學生未來生活準備作為教學的主要目的,則就難以避免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脫離的狀況。而思想品德課就是通過課程讓學生將觀察和認識社會的能力掌握好。要讓學生親身感受教學內容,就需要將課本內容與現(xiàn)實熱點問題有機結合,在融入社會和參與社會過程中,獲得自我感受,不僅能將課本知識理解,而且還能讓其向自身的思想覺悟內化。
4.增加課堂師生互動的方式。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探索以多種方式將課堂激活,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主動參與課堂,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課堂教學效果。推動學生去發(fā)現(xiàn)、思考和解決問題,為課堂現(xiàn)代意義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大趨勢。以此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過程的不斷實現(xiàn)。這就要求教師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上,能圍繞學生活動多才采取一些互動形式,如,以體問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組織學生投身課堂游戲、教師指導合作小組學習、開展一些旨在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論辯活動等等,這些課堂師生活動都比較為學生所歡迎。
5.創(chuàng)設利于思考的問題情境。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可以將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激發(fā)出來,讓學生在獨立和探索性之中,將知識獲取。這就要求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不僅新穎有趣、啟發(fā)性強,而且小而具體,也必須存在一定的難度。同時,與教學內容的一致性是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所必須把握的關鍵。這就需要初中思想品德任課教師,與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結合,采取懸念式提問、遞進式提問、糾正式提問等不同的提問方式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6.課堂評價要多元化。實現(xiàn)課堂評價標準、手段和目的從單一走向多元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教學反饋與評價的教學導向作用不容忽視,引導和激勵功能是通過科學的評價機制才能實現(xiàn)。教師在思想品德課堂上,要將語言和非語言評價積極運用,當師生開展問答之后,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采用積極語言進行激勵,讓學生的心理得到相應的支持;教師需要通用無形之中的一些非語言評價來影響學生。教師所采取的親切關注、一個包含肯定的眼神或指導性強的手勢,或者給予一個會心的微笑等,無疑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教師的支持,這就需要教師對評價學生的內容、方式和標準能進一步明確。
此外,對待互動對象要公平公正。要求任課教師,不對學生按成績和人際地位來劃分,僅僅與自己喜愛的學生開展互動,對課堂上任何一位學生都不能忽視,要將所有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都調動起來。
綜上所述,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有效的課堂師生互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實施,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性。只有做到如此,才可以促進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吳華萍. 略論新課教學中的互動策略[J]. 中學政治參考,2012,(12).
[2]吳陸順. 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轉變師生互動方式的思考[J].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