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偉
【摘要】在新課標下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對學生的要求更注重于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對知識的有效應用,而不是刻板的熟記背誦。文章立足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現(xiàn)狀,主要分析了遺傳與變異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中生物 遺傳與變異 教學現(xiàn)狀 教學方法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4-0133-01
在系統(tǒng)又復雜的遺傳與變異部分的教學中,要求學生既能熟練掌握教材中的每一句話,更要在嚴密的邏輯思維和扎實的知識基礎上,靈活應對多變的試題類型,因此,本文將在以上教學要求的基礎上,談一談有關高中生物遺傳與變異的教學方法,以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教學。
一、精準把握教材內容,奠定遺傳與變異知識基礎
在初中的生物教學中,有涉及一些遺傳與變異的內容,所以學生對這部分的知識有多多少少的了解,但是由于學習基礎不扎實,對一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不到位,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比零基礎教學下更大的功夫讓學生重新學習,只有對一些基礎的概念理解的透徹且清晰,才能在以后需要大量邏輯思維轉換的內容中,不必因基礎不扎實而無法準確分析。在進行一些概念和名詞的講解時,首先要根據(jù)教材中的概念進行反復的分析,引導學生如何解讀教材,從僅有的文字中推敲出關鍵的知識點,也可以將一些平時易接觸的實例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例如在學習相對性狀時,其概念為:一種生物的同種形狀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叫做相對性狀,在這短短的一句話中,卻有很多可以判斷一對性狀是否為相對性狀的知識點。比如豌豆的高莖和蠶豆的矮莖,其并不是同一生物,所以不是相對性狀;人的長發(fā)和卷發(fā),這雖然是同一生物,也都是頭發(fā)的形狀,但是并不是同種形狀,卷發(fā)對應的應該是直發(fā),而不應是長發(fā),所以不是;貓的直耳和折耳,這個滿足了相對性狀概念中所有的判斷要點,所以很快就可以明確這是相對性狀。在逐一舉例說明之后,學生對概念中的每個關鍵點都有了準確的理解,在今后學習概念時,就不會再一眼掠過或者死記硬背,而是學會認真推敲內容,從最基本的描述中掌握知識點。遺傳與變異的知識其實就體現(xiàn)在我們的身上和身邊,所以在教學時不妨以人為說明對象進行授課和舉例,學生也會因為對自己身體的進一步了解而對生物學習更具主動性。例如學習遺傳的時候,可以在課前給學生留一些作業(yè),讓學生觀察自己和父母,對單雙眼皮、睫毛長短、酒窩等易于觀察的形狀進行記錄并思考,為什么有的性狀是遺傳了父親,有的是遺傳了母親,有的卻是與父母都不同的呢?在課堂教學中在將這些例子引入到顯隱性性狀和純合子、雜合子的講解中,讓學生不僅學習了知識,還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也在例子中加深對概念的記憶,鞏固基礎。
二、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遺傳與變異是整個高中生物中最難理解的部分,很多學生因為基礎不扎實,在后來學習的時候既不能重新學習基礎,又因為綜合性較強的題目而難以有效分析,導致學習生物的興趣大大降低,也沒有最初學習時的積極性。這時,教師就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起來,并將一些難度較大的內容轉變?yōu)楦庇^明了、方便學生思考理解的知識,這樣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就是合作教學,教師在基礎講解之后,留出一部分時間供學生思考和討論,讓學生在課堂上解決問題,并在小組討論中發(fā)現(xiàn)自己理解中有哪些偏差和不足,及時糾正,這樣既能彌補教師精力的不足,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照顧,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同時能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被帶動起來,主動參與到同學們的討論中。還可以利用一些教學教具和實驗器材讓學生動手實踐,以生物知識為基礎,把課堂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例如在學習DNA的分子結構時,教師可以帶來DNA分子模型,讓學生自己動手組一組,拼一拼,在組裝模型的同時也加深了對DNA分子結構的認識,學習過程也更加有趣。
三、從習題中感受遺傳與變異的魅力,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在歷年的生物高考中,遺傳與變異部分的題目都是難點,尤其在新課標改革以來,題目的創(chuàng)新性和綜合性都進一步增強,學生需要對遺傳與變異進行完全系統(tǒng)的學習之后才能游刃有余的解答。這不僅需要基礎內容的熟練掌握,還需要從習題中學習解題思路,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并學會如何在一些陌生的題目背景中提取有效信息,做到完整的分析與解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重視習題解答的步驟和環(huán)節(jié),通過細致且清晰的分析,幫助學生了解題目的考察內容,分析題目的理論依據(jù),以及解題思路等,這樣才能利用一道題的解答,讓學生掌握遺傳類題目的解題原則與技巧,達到授人以漁的教學效果。例如用黃色雄鼠a分別與黑色雌鼠b和c交配。在幾次產仔中,b產仔為7黑6黃,c產仔全為黑色。那么在親本a、b、c中,最可能為純合子有是誰?在分析這道題時,首先判斷顯隱性性狀,因黃色雄鼠a與黑色雌鼠c交配,其后代全為黑色,說明黑色對黃色最可能為顯性,所以黃色雄鼠a最可能為隱性純合子;而黑色雌鼠b與黃色雄鼠a雜交后代有黑色和黃色,且后代性狀比接近1:1,很可能為測交,所以黑色雌鼠b為雜合子。在講解時教師可以從反面進行推理,讓學生對答案理解更深刻,如學生不明白為什么可以推測出黃色為隱形,教師就假設黃色為顯性,如果a為雜合子,c后代中出現(xiàn)全為黑色的可能很小,對比黑色和黃色下的兩種可能性,可以推測出黑色為顯性性狀。在習題講解中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也能在習題中掌握很多遺傳與變異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假說演繹法,對今后的遺傳與變異乃至整個生物的學習都大有裨益。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遺傳與變異的教學時,教師應充分的解讀教材內容,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并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加強對習題的講解,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幫助學生邏輯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從而系統(tǒng)的進行遺傳與變異部分的教學,幫助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馬天云.淺談高中生物有效教學[J]. 學周刊 2014年13期
[2]張杰.拆去思維的“墻” 點亮探究的“燈”——淺談高中生物探究教學中困惑的破解[J]. 中學課程資源 2014年03期
[3]李云美.芻議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的內含及策略[J]. 生物技術世界 201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