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萍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科教育中的情感滲透越來越受到關注,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在獲得基礎的語言知識的同時,逐步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和人生閱歷,這是語文學科獨有的魅力所在。因此,本文立足教學案例,深入探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更好的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以便交流分享,共同進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4-0129-01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門兼知識、能力與情感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學科教學中包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然而,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捉襟見肘,更多的注重知識的積累,這種缺乏情感教育的教學常常表現(xiàn)出來的是教師勤奮努力,而教學效果收效甚微。因此,立足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從學生的情感教育入手,知識與情感、能力與素質兼修,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就是本人在實施情感教育方面的一些方法。
一、創(chuàng)設美境,喚醒情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結合課文內容的特點及需要,以創(chuàng)設出不同的美好情境,這樣不僅能更好的渲染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熱情,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而且在特定的情境中,學生借助于想象的翅膀,使得自身的思想情感能與教材中作者的思想情感進行交融與碰撞,以更好的體驗與感受文章中的內在美。
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中,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故事,為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小女孩一次次擦然火柴時的幻想場景,使小女孩饑寒交迫的現(xiàn)實與幻想的美好之間產生鮮明的對比,以更好的喚起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然后還可以再播放《賣火柴的小女孩》這首歌曲,使學生在低緩的旋律中,在帶有淡淡感傷與哀愁的歌聲中,與原文相對比,以更深刻的凸顯出小女孩那惹人憐愛的形象,加深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
同時,《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也非常適合于組織學生表演。通過讓學生上臺表演小女孩擦然火柴時的幻想,并配合以音樂,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加深了對該文章學習的興趣,又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了作者的情懷,感受到了作品中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以及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
二、加強朗讀,激發(fā)情感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作品的聲律氣韻入手,體會文本豐富的內涵和情感,實乃語文教學之佳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或通過深情并茂的朗讀、感受表演式的朗讀,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或通過對關鍵詞句、重點段落的反復誦讀,領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內涵。
譬如在教學《難忘的一課》時,為了進一步理解“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一核心句子,教師可以抓住一些關鍵性的句段,比較揣摩,著重朗讀,其中有兩句:“這里原來畫的都是日本的偉人,現(xiàn)在‘光復了,畫上了我們中國自己的偉人?!薄拔揖o緊地握著這位年輕的臺灣教師的手,但是想不到還有什么話,比他剛才教給孩子的那句簡單的話,更足以表達我這時的全部感情?!睂@樣的句子進行揣摩、指導,讓學生反復朗讀,真正理解簡單的字面下深蘊著的內涵,理解禮堂的主人由日本人變成中國人——我們中國自己的偉人,此時再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一種強烈的民族情感和深厚的愛國情感便也油然升起。當然,朗讀體驗要與理解文本有機地結合起來的,做到讀中感悟,悟中促讀,兩者相輔相成,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讀時自然地表達出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感情朗讀。
三、生活體驗,領悟情感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也是紛繁復雜的,有目的有計劃地鼓勵、引導學生關心生活、熱愛生活,記錄身邊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這對語文教學中喚起生活體驗實施情感教育是有極大的好處的。譬如親情教育,如今的孩子們大多生活在長輩的愛的包圍之中,因此,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尊敬他人、關愛他人之心,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為了加強親情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安排了不少相關的文章,如圍繞“可貴的親情”組織專題,先后編排了《可貴的沉默》、《七顆鉆石》等文章,這些文章都有利于喚醒學生心中的親情體驗,培養(yǎng)正確的親情觀?!犊少F的沉默》圍繞“生日”,將父母與孩子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xiàn)進行對比。在對比中,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這樣的文本,情感鮮明,教師在解讀過程中要將鮮明的親情主題滲透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深刻領悟父母親對自己無私的愛,使其感情受到深深的震蕩,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深入感悟文本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喚醒學生的親情體驗,譬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你的父母親是怎樣疼愛你的?你有沒有關心過父母親?等等。有些學生可能比較粗心,生活的印跡在心中留下的不多,會給情感領悟帶來一些障礙,所以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課外拓展任務,譬如讓學生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由來,因為每一個孩子的名字都寄托著父母的理想和希望,這一活動能使學生明白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從而感受到父母深深的愛。
四、有效評價,鞏固情感
教師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也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情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對自己情感的尊重。換言之,教師需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足夠的情感,讓學生感受到的教師情感的投入,才能夠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能夠在閱讀教學中更加積極和主動,進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師需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利用有效的教學評價支撐情感教育。教師需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利用教學評價進行情感教育,要針對學生的心理、意識和情緒進行引導,調節(jié)學生的情感,豐滿學生的情感。從根本上說,教師使用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對學生進行關懷,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愿意信任教師、尊敬教師。在此基礎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得到提高,更關鍵的是學生心理的負面意識會在教師的關懷與撫慰中得到舒緩,能夠幫助學生克服情緒上的陰影,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語文教師應挖掘文本,點化學生情感,拔動學生心弦,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讓“情感”在教學中起到培養(yǎng)人、教育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錦錦.情感交融——小學語文課堂情感教學培養(yǎng)[J].新課程:上,2015(12)
[2]惠區(qū)潔麗.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審思與重塑[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