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夕萍
大語文觀下的小學低段語文教學思考
李夕萍
“大語文觀”即把語文教育置于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中,把語文生活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起來的一種宏觀語文教育觀念。大語文教育背景下,要從遠處看語文,學生要從多處學語文,教師要從廣處教語文。作者從低段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出發(fā),從四方面論述了如何使大語文這一宏觀教學理念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落到實處。
大語文觀 大教材 大課堂 大作業(yè) 課外 生活 實踐
如何做一名大氣的語文教師,使大語文觀在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落到實處呢?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識字與閱讀齊步走
一年級下冊時,我開始嘗試早讀時間讓孩子們讀背《三字經(jīng)》,通過不求甚解的“素讀”和背誦,孩子們鞏固認識了不少漢字。到了二年級,語文教材中明確提出了“主動識字”這一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刻意的講解與過多的指導(dǎo),二年級上學期只用了兩周的早讀時間,孩子們競已經(jīng)能背誦《千字文》的二分之一!現(xiàn)在,大部分孩子對于教材中的課文,可以實現(xiàn)無障礙閱讀,語感的提升十分顯著。
早晨,是書聲瑯瑯,午后,則是孩子們靜心閱讀的時間。一年級剛?cè)雽W不久,我便在班級開展了“把圖書館搬進教室”活動:每人每月來分享一本書,放在班級圖書角。
(二)識字與閱讀多元化
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生活就是識字的背景和舞臺。街邊的商店,超市里的物品,電視里的廣告……學生每天都在接觸,但是常常視而不見。我們可以引導(dǎo)學生利用上下學的機會問問家長:那個店叫什么名字呀?廣告上寫的是什么呀?……教師看似無意實為有意地指引,在課堂中不經(jīng)意地提及,讓學生通過自我回憶與同學回憶,到主動地自我積累,不但認識了很多字,還增強了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了主動識字興趣。
(一)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
語文學習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就是把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母語科學化、系統(tǒng)化、理論化,所以,學好語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讓課堂回歸生活。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練習一有一組描寫秋天的詞語:金風送爽、天高云淡、雁過留聲、秋色宜人。要讓學生感受秋天的美麗,學會積累運用這些詞語,僅僅靠背誦是不夠的。于是,我組織學生走出教室,感受那颯爽的秋風,高遠的天空,南飛的大雁,尋找那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落葉,拍下動人的照片,最后在班級展示,寫一寫自己心中的秋天。如此,這組詞語被具體化,課堂被生活化,秋景秋詞,盡收心中。
(二)“聽、說、讀、寫、演”一體化
“聽是用耳讀,說是用嘴寫,讀是用眼聽,寫是用筆說。聽、說、讀、寫四者相通?!边@是葉圣陶先生的精辟闡述。在我看來,低段教學中,除了“聽、說、讀、寫”,“演”也不可小覷。《三個小伙伴》中那團結(jié)有愛的好朋友可以演,《春筍》中那充滿生命力的小春筍可以演,《雨點》里那亦動亦靜的小雨點也可以演……它形式自由,實用性強,是低年級學生最感興趣的一種學習方式。
(一)授之以漁,推進字理識字
大部分漢字都有字理,正如我在課堂上告訴孩子的:“漢字真?zhèn)ゴ螅瑳]有嘴巴會說話?!苯虒W形近字“清、晴、睛、情”時,可以根據(jù)構(gòu)字規(guī)律,編出了這樣一首兒歌:“有水河清清,有日天氣晴,有目眼睛亮,有心好心情?!蓖七M字理識字,學生的學習更加有章可循,對形近字的區(qū)分更加清楚了,寫錯別字的概率少了,記憶印象更加深刻了。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教是為了不教”。
(二)教無定法,于無法之中取法
會教的老師總是會以自己的導(dǎo)學意識,讓學生自己去經(jīng)歷“注意”、“思考”、“生疑”、“釋疑”。蘇教版二年級下學期開始學習部首查字法,然而練習二“學用字詞句”卻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像“豐”這類沒法拆開的字,怎樣去找它的部首呢?引起學生注意后,啟發(fā)他們結(jié)合學習實際思考,師生共同總結(jié):在學習中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不能拆開,弄不清部首,就可以按照起筆的筆畫去找部首。
接下來,教材中安排了“教小猴查字典填表”的環(huán)節(jié),我決定“把講臺給學生”:請你來當小老師,教教小猴怎樣查“世、義、電、書、我”。
給學生一個舞臺,他們會給你創(chuàng)造奇跡!讓師生關(guān)系活起來,從而成功地把學生推向了課堂中心。
二年級上學期,在對我校1-3年級21個班級連續(xù)一周的抽樣訪問中,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或者家長---甚至老師的眼中,家庭作業(yè)就是書面作業(yè)。低年級家庭作業(yè)尤以抄寫最為突出:抄生字、抄筆順、抄詞語……書面作業(yè)永遠那么簡單機械、單調(diào)乏味----盡管如此,第二天的聽寫,照樣還是會有寫錯的。
課改新環(huán)境下,家庭作業(yè)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和補充,也應(yīng)變得具有靈活性和開放性。特別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電視、電腦已經(jīng)成了學習的新媒介,有選擇性地讓孩子們收看電視節(jié)目、上網(wǎng)搜索資料,也可以是語文作業(yè)的一種新方式。
語文學習應(yīng)是一種生活樂趣,通過語文學習,成為一個有人文素養(yǎng)的人,樸素、真切、從容地面對生活?!案哒咴诟埂保驗檫@里有廣闊的空間,相信大氣的語文老師會從“邊角”中走出來,讓“大語文觀”能在課堂教學中落到實處。
[1]張孝純.”大語文”教育三論[J].天津教育,1993.
(作者單位: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歷陽鎮(zhèn)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