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裔娟
歷史課不僅僅傳授給學生歷史知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有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些歷史教師上課很枯燥,學生不愿意聽,上著上著就走神了。歷史知識沒記住,更別說提升道德情操。這是因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歷史課堂“活”不起來,課堂效率低。要想提高歷史課堂效率,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歷史課的地位
歷史課在很多學校不受重視,在教師、家長、學生的心目中,歷史課是“副課”,地位遠不如語文、數(shù)學、英語這些“正課”。歷史課教學資源匱乏,專業(yè)教師少,學校把歷史課分給其他專業(yè)的教師兼職任教。歷史課被邊緣化,歷史教研活動無法開展。學生把精力都放在“正課”上,根本就不重視“副課”。在這種情況下,歷史課課堂效率很難提高。如果學校重視歷史課,豐富教學資源,加強師資力量,提高歷史課的地位,那就為提高歷史課堂效率準備了必要的條件。
二、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新世紀的教師一定要不停學習,積極參加各種培訓,新老教師互幫互學,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水平。教師要學會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變化,否則,就會被時代淘汰。要打破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熟練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制作高質(zhì)量的課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博古通今,圖文結(jié)合,引領學生穿越于歷史上的重要場景之中,置身于歷史事件之中,與歷史人物進行心靈上的對話,用心靈感知歷史,用靈魂觸摸歷史,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的話總是正確的,是真理,是權威。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這種師生關系讓學生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不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和諧的師生關系就是師生之間民主平等,公平公正,互相尊重。教師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新時期的教育要求教師轉(zhuǎn)變觀念,轉(zhuǎn)換角色,打破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用心建立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系。如果學生把歷史教師當朋友,其自然喜歡歷史課,樂于參加師生間的教學互動,課堂教學也會事半功倍。
四、認真做好常規(guī)教學
首先,課前要精心備課。不僅要背教材教法還要背學生學,力求做到“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胸中有方法”。有些教師認為自己已經(jīng)對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難點十分熟悉,不需要再備課了,甚至認為備課是浪費時間、浪費精力。這對上課十分不利,因為學情是不斷變化的。第二,要用心上課。備課充分,課堂自然豐富多彩,教師激情洋溢就能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思考;備課不充分,教師照本宣科,課堂自然就枯燥無味。第三,課后要做好三件事:作業(yè)、輔導和考試。布置作業(yè)要講求實效,批改認真及時,輔導要有耐心,認真組織考試,檢查教學效果。第四,針對作業(yè)考試反饋的情況進行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的自我反省,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第二次要比第一次上課效果好,第三次要比第二次上課效果好,通過不斷反復地實踐、反思,逐步提高教學水平,進而提高歷史課堂的效率。
(作者單位:江西省湖口縣湖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