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宇飛
【摘要】通常情況下,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主要是靠學生發(fā)揮想象力來完成的。所以,語文教師在整體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一步對學生的想象力進行培養(yǎng),以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掌握文章中的修辭技巧與語言藝術,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接下來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簡要分析在教學過程中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 初中生 想象力 朗讀 懸念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56-02
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是教育的最終目標,想象力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翅膀。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想象是促進人類發(fā)展的偉大天賦?!笨梢赃@樣說,一切創(chuàng)造發(fā)明都是從想象開始的,沒有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造發(fā)明。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任務一方面要教會學生聽、說、讀、寫,另一方面要挖掘學生的潛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而培養(yǎng)想象力是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滲透想象力內涵,引導學生重視想象力
想象,心理學上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jīng)過新的配合而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也作“象”,而想象力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jīng)過新的配合而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也作“想象力”。通過“想象”與“想象力”這兩個概念的比較,我們應明晰想象力是人的一種思維能力。S ·阿瑞提在《創(chuàng)造的秘密》一書中說:“想象力是心靈的一種能力”,愛因斯坦曾強調:“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编嵨墓庀壬舱f:“任何科學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從科學幻想起步的?!笨梢?,想象力,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想象力的培養(yǎng)在人們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進行創(chuàng)造活動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
二、在教學過程中設置懸念,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
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留給學生疑惑進行思考、想象的機會很少。一般情況下都是教師將自己的問題設置出來之后,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套路展開教學。所以就出現(xiàn)了人們認為凡是老師的話都是真理的普遍現(xiàn)象。某位老師在課上畫出一個月牙狀圖形,然后問學生所畫之物為何物,有些學生說是鐮刀,有些學生說是豆角,還有的學生說是發(fā)夾,答案各有不同。但最后教師卻回答:“你們的答案都不對,這是一只小船?!睂W生立刻對此信以為真。試著猜測一下:在老師設置好的答案下,哪有同學敢對此進行辯駁,長此下去,學生不僅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會喪失想象能力。幸運的是,當前在新課改下,“老師少說話”“讓學生進行更多的質疑”的有效措施在語文課堂上起到了顯著的作用,由學生自主進行解答或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分析,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要勢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當前語文課堂上,師道尊嚴的不復存在,使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大大提高;教師的各種問題不存在了,加大了學生的質疑;標準答案消失了,出現(xiàn)了學生多種多樣的回答。這種課堂氣氛下,減輕了教師的課上負擔,卻提高了課堂效率,促進了學生的活躍思維,所以說這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重視朗讀教學,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
教師朗讀之前,讓學生先了解一下課文,對生字生詞進行查找從而加深印象,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有的學生在讀課文時,全盤按照老師的方式去讀,他們對課文讀得朗朗上口,卻很少有人完全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意思,最終也只不過是一個形似而神不似,卻沒有人達到形神兼?zhèn)涞男Ч?。面對這些誤區(qū),新課標主要針對學生對課文的自我朗讀體驗,大力支持“四步讀書法”,即通過動手查字典將課文讀準;通過反復閱讀,熟讀課文,將課文讀暢;通過分析課文的內容,抓住作者的感情基調讀,懂課文的思想感情;通過發(fā)揮充分的想象力,讀出課文的意境。這樣層層遞進,可以引導學生對語文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強調學生進行情感體驗,使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的交流,這樣才能讀出作者內心的感情。尤其是后面的兩方面,學生的朗讀感情可以發(fā)揮想象力,以“內在的眼”去觀察作者眼中的世界,用“內在的耳”來聆聽作者的內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任何人都有不一樣的看法,正所謂“一千個讀者中就存在一千個哈姆雷特”,然而不同人的觀點又十分深邃,鮮明而富有個性因為這并非別人逼迫的,而是出于自己的內心想法。這樣的朗讀脫離了“見字出聲”,達到了“內明于心,外達于人”的境界。基于真摯的感情朗讀,有如小溪流水般叮叮咚咚;或像洶涌澎湃的激流奔瀉千里;或如置身于鳥語花香的世外桃源,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四、加強課后訓練,提高學生重組表象的能力
表象是想象的基礎,但是想象絕對不是表象的堆砌,而是按照表象自身的規(guī)律“重新組合”。想象力的強弱要靠“重新組合”表象的能力來驗證。因此,會不會重新組合表象就成為培養(yǎng)想象力的關鍵。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重新組合”表象的能力,并把這些方法傳授給學生。我認為重新組合表象的能力是下列諸因素之和:對表象的觀察力,對表象之間的聯(lián)系方式及聯(lián)系后的發(fā)展方向的分析力,想象者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靈感。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是從客觀入手進行分析,再進入想象。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作文練習的途徑訓練學生重新組合表象的能力。中學語文課本有關“想象”的練習題中編寫在初一、二、三冊里。以期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對初中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這不僅是對想象力的注重,更是對學生語文綜合知識、能力的注重。學生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就能夠更快速地學習好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素養(yǎng),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吳金龍.基于想象力培養(yǎng)的初中語文教學對策探究[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7.
[2] 孔令燕.如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J].學周刊:A,2014,2.
[3] 楊振軍.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4,3.
[4] 關文殊.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J].學園,2014,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