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光明
筆者曾多次教學過《三角形的面積》這一課時,在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探究活動中,會根據(jù)學情引導學生選用不同的探究方法,大膽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互教互學,順利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從而理解掌握并實際應用。
【教學片斷一】
教師布置每個學生課前自己做一個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
課堂上提出下面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操作:(1)誰能把自己做的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2)比一比,這兩個三角形的面積與原來的圖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3)想一想,怎樣求三角形的面積?試著寫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學生的小組展示匯報:
生1:我是沿著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剪成兩個三角形。這兩個三角形可以重合,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由此我知道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原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每個三角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等底等高。所以我可以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生2:沿長方形的對角線也可以分割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也可以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師歸納:我們用的“分割”的方法?!暗住粮摺鼻蟪龅氖瞧叫兴倪呅蔚拿娣e,分割成的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它的一半,所以再用“底×高÷2?!?/p>
【教學片斷二】
教師給學生準備了操作材料:每組都是完全一樣的兩個三角形,分別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強調(diào)操作指導:請小組長分好工,任選一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看能不能拼成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
操作完成后小組交流:拼成的圖形與每個三角形的面積、底和高分別有什么關系?你能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學生的小組展示匯報:
生1: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每個三角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等底等高。所以我們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生2: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還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同樣可以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反思】
新理念注重學生的學,強調(diào)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所以在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探究過程中,必須注意了以下幾點:
第一,設計不同層次的操作方案,根據(jù)學生的學情選擇合適的探究方法。
教學片斷一是用“分割”的方法。繼承了上一課時的思路,但又不完全相同,把平行四邊形分割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從而達到了探究目的。雖然探究性不夠強,但是能為“雙拼”提供鋪墊作用。
教學片斷二是學習用“雙拼”的推導方法。它為后續(xù)學習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打基礎??墒钱斘覀冊凫o靜地思考一下,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真就理解了“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一定是平行四邊形”嗎?拼成的是不是平行四邊形怎么證明呢?如果采用這種探究方法前,探索了“分割”的方法,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所以片斷一和片斷二兩種方法是互為補充的兩種不同思路方法。
第二,教師提供的操作材料都具有一般性和開放性的特點。每種方案都提供了各種有代表性的圖形,提供各種可能的情況讓學生去探究,從而使得出的結論具有說服力。
第三,這一課時還要做到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話語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些教學片斷中,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在不斷爭辯中深刻體驗和感悟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第四,課堂中合理把控時間,提高探究效率。學生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任務,所以教師要做好操作指導,提出的探究問題要有明確性,操作方法要有指向性。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效率。
三角形面積推導過程的探究,既有區(qū)別也有聯(lián)系。教學片斷一和教學片斷二是兩個完全相反的推導過程:一個是由合到分,一個是由分到合,殊途同歸。
教師不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獨立探索。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是有自由空間的,學生體驗了“再創(chuàng)造”的樂趣。學生在開放的探究方法中,用不同的方法能得出相同的結論,就好像走了不同的路線都能到達同一個地方。因此,數(shù)學學習中,探究的過程和結果是同樣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