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瓊
(湖北工業(yè)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8)
課外體育活動對大學生心理的影響實驗研究
魏玉瓊
(湖北工業(yè)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8)
采用POMS測量工具,經過篩選后,對消極情緒紛亂總得分(TMD)較高的120名大學生進行4個月的體育鍛煉指導實驗,結果表明:(1)有計劃、有組織、有規(guī)律的體育活動能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2)大學生的心理的影響受體育運動項目的不同而存在著差異;(3)性別差異,體育活動對大學生的心理影響存在差異。建議相關部門采取有效措施盡快進行校內的體育活動改革,完善大學體育選項課的分班機制,健全制度,加強教學管理,在一定的紀律或契約的約束下盡可能滿足大學生的體育活動的需要。
課外體育活動;心理;影響;關系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發(fā)展的脊梁,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自己、民族、社會及國家的興衰。大學生在他們成長和學習生活中,總會不斷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成為他們健康、成長乃至成為社會建設者中的絆腳石。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教學的延伸性活動,是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施、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從學校體育育人的功能來看,課外體育活動所特有的情境、特點及功能使得它對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
課題組在征得湖北工業(yè)大學2015級本科新生本人同意后,簽訂參與體育選項班的協(xié)議(該協(xié)議規(guī)定參加者必須堅持參加一個學期的課外體育鍛煉)。然后對自愿報名的全體學生采用POMS量表進行測量,從中選出消極情緒紛亂總分高于大學生常模的人,最終選出學生60名(男女各30名)作為本研究的實驗組被試,選擇常規(guī)體育選項班的學生60名(男女各30名)為本研究的控制組。
1.2.1 研究工具簡式《心境狀態(tài)剖面圖》(POMS)
該量表由華東師大祝蓓里教授1994年修訂的中國常模表,采用5級量表法答題(從幾乎沒有—非常地,相應地計為0~4分,消極情緒紛亂總分(total of motional disturb,簡稱TMD),其計算方法:通過量級表答題統(tǒng)計,將5種消極情緒的得分相加為總分,減去2種積極情緒的得分的總分,再加上校正值100得到的為最后得分。根據常模中大于280分為高分組,小于200分為低分組。其信度在0.60~0.80之間,平均為0.70;其效度的檢驗是通過測量優(yōu)秀運動員和一般運動員并比較其得分進行的,結果表明該量表的效度是高的(祝蓓里,1995)。
1.2.2 研究步驟
根據篩選后學生本人的愛好和要求,將學生分成武術班、籃球班、形體班,每次訓練適當加入一些簡單的心理訓練(如自信心訓練等),為期4個月、每周3次各1.5小時,4個月的訓練,結束后再分別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一次POMS測量,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
研究結果表明,實驗前后控制組的各項得分沒有顯著差異,但實驗組(武術班、籃球班、形體班)的各項指標實驗前后均具有顯著性差異(表1)。通過對表示體育鍛煉效果的效率尺度(ES)的計算,可以看出體育鍛煉對各項指標的影響效果,效率尺度的計算是用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均數和標準差來檢驗其差異顯著性,即Es=(M實驗組—M控制組)/SD控制組,為了便于理解,Es低于0.39為低效率,0.40—0.69為中等效率,超過0.70為高效率(Thomas,Salazar,&Landers。1991)。
表1 實驗前后實驗組和控制組心理各項指標得分結果
本實驗的結果表明,TMD的Es為0.70;緊張的Es為0.32;憤怒的Es為0.47;疲勞的Es為0.39;抑郁的Es為0.40;精力的Es為0.62;慌亂的Es為0.58;自尊的Es為 0.24(表1)。這 Petruzzello等人(1991)以及 McDonald和 Hodgdom(1991)的研究結果相似,其中實驗班采用慢性的體育鍛煉方式,測量了實驗前后焦慮的生理心理指標,得出Es為0.56(N=138),認為課外體育鍛煉對減輕焦慮具有中等效率;實驗班采用有氧鍛煉的方式,使用POMS進行測量時得到的Es值(所有的N=20):緊張ES=0.32,憤怒ES=0.18,疲勞ES=0.27,抑郁Es=0.28,精力ES=0.40,慌亂ES=0.40,自尊ES=0.56。以上所計算的Es也說明,有計劃的課外體育鍛煉對TMD以及緊張、憤怒、疲勞、抑郁、精力、慌亂和自尊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將實驗組根據不同的鍛煉方式進行測試分析,結果表明,實驗前后進行比較,不同的運動項目對學生心理的指標具有不同的影響作用。其中,籃球運動對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性的意義,除心理自尊指標外。武術運動對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性的意義,除心理緊張指標外。形體訓練運動對其他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性的意義,除心理憤怒指標以外(表2)。
表2 實驗前后不同活動方式的實驗組和控制組心理各項指標得分結果
通過Es的計算,在武術運動中較高的Es出現(xiàn)在TMD(0.65)、精力(0.52)、慌亂(0.59);較低的Es出現(xiàn)在緊張(0.10)、自尊(0.21)等方面;在籃球運動中較高的Es出現(xiàn)在TMD(0.71)、慌亂(0.54);較低的Es出現(xiàn)在自尊(0.16)等方面;在形體訓練運動中較高的Es出現(xiàn)在TMD(0.80)、精力(0.64)、慌亂(0.61);較低的Es出現(xiàn)在自尊(0.32)等方面(表3)。
表3 實驗對各項心理指標的效率尺度(Es)
表4 實驗前后實驗組男女心理健康各項指標得分結果
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的運動項目對男女大學生的心理影響作用是不同的。其中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的運動項目對心理影響的各項指標中,男女差異比較顯著的是緊張、憤怒、疲勞和自尊(表4)幾個心理方面。這可能與男學生喜歡選擇籃球或武術項目,女學生喜歡選擇形體訓練和武術項目有關。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學校體育目的與任務的重要途徑。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規(guī)律的課外體育活動,不僅能促使學生增強體質,增強體育鍛煉意識,培養(yǎng)自覺鍛煉習慣,也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課外體育活動對大學生的心理影響,結果存在差異,是受課外體育鍛煉方式、男女性別、體育運動項目等影響,且影響效果也不一樣。
建議學校體育部門盡快完善科學的大學體育選項課分班,健全長效機制,注重加強教學過程管理,這是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從心理健康角度考慮,應盡可能采取男女混合分班上體育課,讓異性交流變?yōu)橐环N常態(tài);以學生體育興趣為主,應盡可能滿足大學生的合理要求。“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終身體育為目標,通過契約、心理暗示、考查與考核相結合等多種形式督促大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
[1] 王建平,林文娟等.簡明心境量表(POMS)在中國的試用報告[J].心理學報,2000(1):110-114.
[2] 祝蓓里.POMS量表及簡式中國常模簡介[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5(1):35-37.
[3] 張力為,任未多.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王樹明,張靜,左從現(xiàn).大學生身心健康與體育鍛煉的相關研究[J].體育科學,2003(3):18-21.
[5] 季瀏,符明秋.當代運動心理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6] 賀亮鋒.體育鍛煉和心理社會性健康[J].殷都學刊,1996(4):73-77.
[7] 殷恒嬋,傅雪林.對體育鍛煉心理健康效應研究的分析與展望[J].體育科學,2004(6):37-39.
[8] 趙殿軍,徐金堯等.在讀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與體育鍛煉的相關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4):471-473.
[9] Stuart Biddle.Exercise and Psychology Health[J].Re?search Quarterlyfor Exercise and Sport,1995(4):29-297.
[10] Berger,B.G.Owen D.R.Preliminary Analysis of a Causal Relationshipbetween Swimming and Stress Reduc?tion:Intense Exercise May Negate theEfectslJJ.1992(1):70-85.
Experiment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on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y
WEI Yuqiong
(PE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68,Hubei,China)
魏玉瓊(1977-),湖北武漢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田徑運動訓練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