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華
【摘要】新課改對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時期,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則國強。作為初中體育教師,引導學生掌握體育技能和保健知識,拓展身體素質,強健體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從三個方面討論初中體育教學關于身體鍛煉與體能發(fā)展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體育教學 身體鍛煉 體能發(fā)展 教學策略
在2000年開始的體育新課改中提出了“身體健康”的新概念,體育課程名稱也從“體育”改為了“體育與健康”。這是在過去的體育課程要求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和進行身體鍛煉的目標的基礎上,提出的一個更高的身體發(fā)展要求。
長久以來,人們常常解不開的一個困惑是:“練了體育身體并不見得好,不練體育的身體也不見得差?!逼鋵嵸|應該是在質疑體育學科與健康之間的關系。其實體育也是一門科學,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正確引導和教學是至關重要的,而健康與體能的含義也非常寬泛,其中也受到遺傳、生活等方面的影響。所以在體育教學中發(fā)展體能和進行身體鍛煉也要有針對性地工作,既不能泛泛而談,也不能無視鍛煉的意義。因此需要特定的教學策略。
那么,什么是體育教學策略呢?《體育教學策略的概念、結果及其模型》中指出:體育教學策略是為了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根據(jù)所預想的教學環(huán)境和條件設計體育教學過程,教學方法以及根據(jù)實際發(fā)生的教學情境調整教學過程和方法的思想和方略。這個概念表名,第一,教學策略不同于教師教案,而是設計教學方法的思想和方略;第二,教學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調控性。
解決了這個問題,接下來就隨筆者一起,探討初中體育教學關于身體鍛煉與體能發(fā)展的教學策略。
一、宏觀策略:為什么教和教什么
(1)、要將“體育與健康”理解為“體育為健康”
不能將“體育與健康”課變成講授健康知識的理論課,也不能把健康教育的知識傳授當做了促進學生健康的途徑,而忽略體育課中的技能傳授和身體活動性。更不能將其理解為“本次體育新課程改革是健康與技術之爭”。
筆者認為,首先應該把“體育與健康的關系”在心中理解為是“體育為健康”,也就是說體育要為學生現(xiàn)在和將來的身心健康服務,體育課教學是個手段和載體,而學生的身心健康和體育實踐能力的形成是目的。也就是說,體育的身體活動性應該在“身心健康”的大目標下統(tǒng)一起來。而實現(xiàn)這個統(tǒng)一的第一標志就是要在體育課教學中積極地鍛煉身體,使體育課程能夠成為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做出實實在在的效果,讓“體育好”和“身體好”在體育教學效果上得到最大的統(tǒng)一。
(2)教學中應著重體現(xiàn)“身體鍛煉”和“保健養(yǎng)護”兩個方面
身體鍛煉,顧名思義就是指通過體育鍛煉來實現(xiàn)學生身體結構和機能的改善,這也就是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也就是體育課中的身體活動和技能學習;而“保健養(yǎng)護”則是指通過衛(wèi)生保健的方法來保養(yǎng)學生的身體,這主要通過體育課的保健意識和保健能力的培養(yǎng)來實現(xiàn),這也是對新課改下的體育教師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二、中觀策略:教多少和教會多少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不得不仔細的研讀和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同時還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指出,在初中階段的“身體健康”目標下,主要實現(xiàn):1、掌握保健知識與方法;2、發(fā)展體能和運動素質。
筆者看來,“掌握保健知識與方法”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有關保健方面的知識尤其是保健原理,從理性上建立對身體健康自我保護和養(yǎng)護的認識基礎,有著既著眼現(xiàn)在又兼顧未來的重要意義。它能夠提高學生對身體和健康的認識,使學生掌握有關身體健康的知識和科學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堅持鍛煉,增強體能,促進身體健康;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當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不同需求,選擇個人喜愛的方法參加體育活動,挖掘運動潛能,提高運動欣賞能力,形成積極的生活方式等等。實是“授人以漁”的工作。應當成為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重點內容。
三、微觀策略:用什么教和怎么教
這一方面的內容,其實是體育教師教師技能和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根據(jù)學校條件和設施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安排。在此筆者主要談談多年教學中積累的經驗。
(1)、教學中應該樹立“健康”和“體育”是渾然一體的理念
在未來體育與健康的課程中“體育傳承”和“健康促進”不能稱為兩張皮,應該是渾然一體的。這就要求體育課要時時刻刻地想著為學生的健康服務,體育課教學要從單純的“運動技能傳授”變成“通過運動技術為主題的學習為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服務”的課程。
例如:在學習體操時,如果我們只是為了教會學生一些體操動作,那么我們的教學評價也只是學會了多少動作,動作做得怎么樣;但是如果我們瞄準為學生的身心健康而學習體操,那么這時的體操教學就會產生變化,它將從“競技場上的體操”變成“體育鍛煉中的體操”“老年人甚至是殘疾人都能做的體操”;教學目的從“教會學生不會的動作”變成“既教會學生不會的動作,又教會學生不知道的鍛煉方法”。于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隨之產生變化,教師就必須告訴學生哪些體操動作可以進行哪些肌肉的鍛煉,哪些素質的鍛煉應該采用怎樣的運動負荷,進行怎樣的間歇和休息,甚至連應該補充怎樣的營養(yǎng)也要教。這樣,體育教學就與傳統(tǒng)教學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又例如,我們在過去球類教學中,更多的是為了教會學生打球,而新的健康體育教學中,我們就必須讓學生體驗到各種球類項目的樂趣,讓學生喜歡這些運動并能理性地去認識這些項目,這樣他們才能把這些運動變成他們未來生活的一部分,這樣才能為學生的終生健康服務。
(2)、“發(fā)展體能和運動素質”的教學需要有“現(xiàn)在”和“未來”兩個時間概念和兩方面的工作
這個問題實際就是以發(fā)展的眼光開展“發(fā)展體能和運動素質”的教學。
“現(xiàn)在”策略說白了就是科學合理的安排每節(jié)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和程序。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和“教學”相結合。課的節(jié)奏流暢,形成技術教學、領會思考、技術練習、素質鍛煉、戰(zhàn)術比賽、休息調整幾個主要課堂環(huán)節(jié)交替有序,相得益彰。最好的教學應該是:教學中有練習,休息中有思考,練習中有鍛煉,比賽中有練習;課的運動也要負荷符合學生的身體狀況。
【參考文獻】
[1]張建文. 體育教學策略的概念、結構及其類型. 體育教育,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