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秀敏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語文教育不斷提檔升級。在現代教育體系下,小學語文是開展情感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利用小學語文教學資源,滲透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學科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同時也是強化小學素質教育的題中應有之意。本文立足教學實踐,探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進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既是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語文學科發(fā)展的重要方向。開展情感教育,需要小學語文老師根據學生特點,從聽、說、讀、寫多個方面切入,著眼語文知識細節(jié),實現情感教育和語文知識的有機融合,提升情感教育的實際教學效果。
一、依托朗讀教育,注重情感細節(jié)
在最新《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當中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育要重視朗讀教學,要通過朗讀教育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通過細致的朗讀,培養(yǎng)學生認知文章主題和情感的能力。在小學教學當中,教師要從細節(jié)著手,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并且在朗讀過程中,注重把握文章中人物的情感,特別是對話部分,要融入現實語境,體會文章中的具體情境,實現作者、文中人物、讀者之間的共鳴,進而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實現情感教育的目的。
舉例來說,在蘇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篇課文名為《母親的恩情》,在文章第一段中,對于母親一舉一動有著細致的刻畫和描寫,包括“夜深了”的場景鋪墊,包括母親“一針針一線線”的細微動作,都反映出了母愛的偉大。在語文課堂上,每名學生都和作者一樣,對母愛有著相同的認知,只是由于年齡和情感表達方式的不同,學生無法通過這樣細致的文字,表達內心的感情。因此,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就要強化親情教育,讓學生注重作者描寫的細節(jié),通過細節(jié)體會其中的情感,進而加深自己對母親和親人的感情,讓學生獲得較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在閱讀過程當中,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指導,讓學生找到蘊含情感的文字細節(jié),進而豐富自身情感,實現情感教育的目標。
二、激發(fā)學生共鳴,深入品讀課文
在語文教學體系當中,蘊含著大量可以開展情感教育的教學資源。但是,由于年齡和知識水平的限制,學生自主挖掘和發(fā)現其中情感內涵的能力仍有待提升,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就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課堂設計,為學生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感悟課文中所蘊含的情感,進而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實現自身情感體系的豐富和完善,實現現代語文情感教學目標。
比如說,在小學語文課文《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當中,將疾病描寫為“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這樣的表述方式蘊含著深刻的思想情感,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并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師就要在課堂教學開始前,提前對學生進行引導。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紀錄影片,讓學生了解文章發(fā)生的背景和現實情況,進而樹立起在疾病來臨前,醫(yī)生舍己為人的光輝形象,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受到思想和情感上的感染與鼓舞,實現情感教育的目標。
三、強化情感體驗,升華感情思想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情感體驗,進而實現思想感情的生化。在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有很多勵志的典型故事,都是通過對文章主人公命運和奮斗的描寫,表達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和人生態(tài)度,對于小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思想體系,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注重對于學生的引導,充分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元素,創(chuàng)新開展情感教育。從年齡角度來看,小學生掌握認知情感的能力仍然比較弱,作為教師,要發(fā)揮引領作用,強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并通過與現實生活的對比,發(fā)現真善美,摒棄不良習慣。
舉例來說,在講解《花瓣飄香》的時候,教師就要進行充分發(fā)掘,先幫助學生找到文眼,呈現給學生一副美的畫卷,讓學生通過學習提升自身心靈美麗程度。在文章中,“懂事”的小姑娘摘下美麗的月季花,送給自己生病的母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并進行自我反思,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自己的父母生病了,自己會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父母的關心和愛。
四、預留想象空間,培養(yǎng)學生情感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開展情感教育,要充分利用小學教材中的“留白”。隨著現代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小學語文學科不管是內容還是體系,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在課本中,很多課文的設計,都給學生留下了自我探索和情感體驗的空間。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留白”,通過“意猶未盡”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思索,深入體會情感,讓學生形成自我情感體系。比如說,在講解《做一片美的葉子》中,作者在作為就采用了“留白”的方式,留給學生一個開放式的結尾,基于此,學生可以進行充分想象,并且通過想象,感悟美好的情感和思想,進而明顯奉獻精神對于自然和社會的意義,從而受到情感教育。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課程教學結束后,可以讓學生在空白位置,寫下自己學完文章后的感受,把自己的內心的情感體現在書面上。在復習的時候,看一看自己寫下的文字,重溫自己學習時候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強化情感教育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教育,可以提升小學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豐富學生情感體系,打造現代知性人才,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握把好方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依托語文的豐富人文資源,有針對性的開展情感教育,實現語文學科和情感教育的同步提升,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為學生成長成才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茂林.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6,32(32):96-97.
[2]梅仕文.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11):182-182.
[3]陳瑜姝.品賞細節(jié)以情激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12):25-26.
[4]黃朝容.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中外交流,2016(23):203-203,204.
[5]曾曉麗.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的思考[J].小學科學:教師,2011(9):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