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敏 劉海龍
【摘 要】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要養(yǎng)成習慣”。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有直接的影響,良好學習習慣是促進學生取得較好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習慣;培養(yǎng)
一、培養(yǎng)小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
專心聽課對孩子來說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小學生來說,是靠老師有意識地采取各種措施,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課堂場面生動活潑,把學生的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結合起來,不斷轉移學生的興奮中心。使學生在一定的時間里把注意力集中在應注意的對象上,從而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盡量使用直觀教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給學生提出明確的專心聽講的具體要求,聽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求學生注意聽,邊聽邊想,同學回答的對或不對,如果不對錯在什么地方,如果讓自己回答,該怎樣說好,久而久之,就使學生形成了注意聽講的好習慣。
二、培養(yǎng)小學生認真思考的習慣
學習一定要學會思考,這個習慣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學習、掌握知識必須經過自己的頭腦。學生養(yǎng)成了獨立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他的學習就會進步快、質量高。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我們不但要教育學生上課時邊聽、邊看、邊想,而且要充分利用一切機會,使學生集中精力,勇于鉆研,肯于動腦。《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崩?,我在教學《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時,首先讓學生觀察,這節(jié)課我們要研究的問題與以前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我們沒有學過。老師問:那你學過什么樣的除法?孩子回答: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我們會算。教師立刻跟上,那就簡單了,把除數改成整數不就好了????孩子們開始驚訝,那能行嗎?是啊,能行嗎?頓時,課堂活躍了起來,大家展開討論……孩子們經過認真思考,通過自己研究找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既解決了本課的重點,也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又如,教學《圓的面積》時,當學生把圓轉化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后,教師適時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把圓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后,仔細觀察拼成的圖形,與原來的圓的各部分之間有什么關系?”“思考一:它們的面積有沒有改變?思考二: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的什么?思考三: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什么?思考四:通過長方形你能推導出圓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嗎?”通過一連串的問題的思考、討論、交流,學生終于找到了圓的面積公式。教師提出問題,然后教師要求學生獨立思考,一次思考不出來,可以兩次、三次……學生實在思考不出來,教師可以適當提示,予以引導,讓學生真正思考起來。如此持之以恒地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就會增強。
三、培養(yǎng)小學生合作交流的習慣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每個學生都應積極參與,與人合作。在數學課堂中開展合作交流,既可營造一種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氛圍,使學生能夠主動思考,發(fā)表意見,充分發(fā)揮認知能動性,又可活躍學生思維,增大思維強度,從那些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和方法中得到啟發(fā),從而對問題的理解更豐富和全面,還可彌補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形成知識技能的互補,例如,在教學“十幾減九”時,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組際相互競爭的氛圍:觀察11-9=2 12-9=3 13-9=4 14-9=5 15-9=6 16-9=7
18-9=9 19-9=10這九個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秘密?小組交流,比一比,哪一組發(fā)現的秘密多秘密大?老師的話音剛落,情緒高漲的各組同學已圍在一起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想法,等到大組交流時,小組長們都爭著第一個發(fā)言,有的組長說組里發(fā)現了三個秘密,有的組長說發(fā)現了四個秘密,還有一個組長說發(fā)現了五個秘密。于是我從發(fā)現秘密少的組開始匯報:我們組發(fā)現的第一個秘密是減號前面的數從上往下看,一個比一個大1;第二個秘密是減號后面都是9;第三個秘密是算出來的得數從上往下看也是一個比一個大1.接著我請發(fā)現四個秘密的小組補充:有的說,我們發(fā)現減號后面的數和等于號后面的數合起來正好是減號前面的數;有的說我們發(fā)現當減號后面的數都是9時,減號前面的數越來越大,得數也就越來越大,減號前面的數越來越小,得數也越來越小。最后發(fā)現五個秘密的小組還補充道:我們發(fā)現把減號前面這個數的十位上的1和個位上的幾加起來,就是減去9的得數。交流結束,我先肯定了各組的積極思維,更突出表揚了發(fā)現當減號后面的數都是9時,減號前面的數越來越大,得數也越來越大,減號前面的數越來越小,得數也越來越小這一秘密的小組。競爭的誘惑給學生的思維帶來了活力,通過合作探秘,同學們從中了解了有趣的規(guī)律,同時也促進了創(chuàng)新熱情和創(chuàng)新意識。又如,在教學“一千米有多長”時,我提出:“同學們手拉手站成一排,需要幾個人才能站成大約10米長?”這個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然后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發(fā)表意見,最后學生進行練習,以達到鞏固的目的。經常這樣啟發(fā)練習,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參與合作的習慣。
四、培養(yǎng)小學生仔細審題的習慣
在做數學看圖題時,我采用“二看”法。第一次看圖是了解圖意,已知哪些條件,要求什么。第二次看圖是掌握數量關系。如:倍數、平均、和、差、積、商、多多少、少多少等,為分析數量關系做準備,必要時畫出示意圖及線段圖,以幫助理解題意。
教學文字題的審題方法,我又采用“一讀、二畫、三想”。讀是讀準題,不添字不漏字,標點符號處要停頓,關鍵字詞要讀重音。畫就清楚地看出數與數的關系。想是想一想求的什么問題,有幾個層次,怎樣列式,要用哪些運算,運算順序怎樣,有沒有什么簡單的算法,有幾種算法等等。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小學階段是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在有教育目的訓練下,逐步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相信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肯定會讓學生在學習方面受益匪淺,乃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參考文獻】
[1]《淺談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中外教學研究,2008.10
【作者簡介】
韓立敏,本科,小學一級教師。劉海龍,本科,小學一級教師。重要榮譽:本文已收錄到教育理論網。
(吉林省農安縣哈拉海鎮(zhèn)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