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摘要:生命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的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材充分體現(xiàn)了“重視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意義,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與衛(wèi)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生物教學應達成的情感目標??梢哉f,生命教育是生物教學的主旋律,這就要求生物學教師擔當起進行生命教育的重任。作為生物教師要不斷充實自己與生命教育相關的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達到生命教育的目的,喚醒生命意識,提升生命的價值,把生物科學知識的傳授與生命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命教育;生物課堂
“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意義,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與衛(wèi)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生物教學應達成的情感目標。生命教育是生物教學的主旋律,如何在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提升學生的生命價值觀是生物教學成敗的重要指標。
一、生命的成長,生命的價值
人是萬物之靈,人生來不僅僅是活著,還要使有限的人生有意義、有價值。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衛(wèi)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尤其是青少年,他們正處在身體生長發(fā)育十分迅速的時期,生物教學結合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青春期不僅是一個人生長發(fā)育最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學習知識、開啟智慧、增強能力和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最容易發(fā)生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的時期。據(jù)有關資料顯示,每8個中小學生中就有1個心理是亞健康的。為此,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使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成為中學教育的重要任務。生物學教學就可以結合學科特點講解有關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知識,使學生能認識了解自我,解開人的生理現(xiàn)象之謎,從而順利渡過青春期。
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又處于一個學習任務繁重的時期。比如,結合《神經(jīng)調節(jié)》的學習,自己制訂合理的作息計劃和學習計劃,做到合理安排時間,勞逸結合等等。一個人,只有勤于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才有可能追求高質量的人生。
二、生命的起點,生命的不易
現(xiàn)實中青少年不體諒父母,不贍養(yǎng)年邁的父母、虐待父母乃至殺父弒母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這樣的場景讓人心酸,更值得我們去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因固然很復雜,但我想與青少年缺乏對生命的認識,對生命理解不透有關系。結合生物教材的知識,我就讓學生了解人的胚胎發(fā)育和分娩等知識,讓學生體會生命的起點,生命的來之不易。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胚胎工程》這一章對胚胎發(fā)育的過程有簡介,我主要通過科教短片和電影來教育學生。例如,《人的生殖》,男性每次可以產生幾億個精子,它們在女性的陰道內爭先恐后地通過子宮游向輸卵管,在到達輸卵管時只剩下數(shù)千個了,最后能夠與卵細胞結合的只有一粒最健康、最強壯的精子。受精卵再到子宮內發(fā)育10個月。可見,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最優(yōu)秀的個體。生命是多么來之不易的,它是多么珍貴!任何生命都是自然界的成員、都有其生存的權利。我們只有敬畏生命,才能珍愛生命,無論是植物、動物,還是人,生命都應該得到珍惜。
為了讓學生知道母親分娩的痛苦,認識到為他們的到來父母所付出的艱辛,我讓學生觀看了第六代導演張楊的電影《向日葵》,該片是以主人公張向陽的出生為開頭,用他兒子的出生作為結尾的。特別是結尾那些血淋淋的真實的分娩鏡頭真的讓每一個人感到一種震撼。我注意到許多的女生甚至閉上眼睛,不敢觀看??擅總€人包括他們就是這樣來到這個世界的。生命的孕育和誕生是多么艱辛和不易!
經(jīng)歷過這樣一次次生命的洗禮,很多學生回家對待父母的態(tài)度有所改變,也有很的家長跟我反映,他們的孩子懂事了很多,好像一夜之間長大了,這些變化讓人很欣慰。
三、生命的外延,生命的和諧
生物教材中生態(tài)章節(jié)的開篇語這樣寫道:“在這個星球上除了我們人以外還有很多生命,同樣需要我們珍視。我們并不是地球唯一的居民,也不是最早的居民,還有很多的生命和我們一起生活著,他們的存在對我們,對我們的地球都非常的重要。同樣需要我們的呵護?!杯h(huán)境被嚴重污染,野生動物瀕臨滅絕,溫順的動物襲擊村莊等等,這些令我們震撼但又熟視無睹的畫面經(jīng)常發(fā)生,為什么會無視,因為對其他生命的藐視和不在乎。所以在生物課堂中也要滲透對其他自然生命的重視教育。
四、生命的終結,生命的珍愛
生命的誕生是喜悅的,生命的衰亡也是必然的。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人們回避死亡問題的討論,期望擁有吉利和平安。一些青少年時不時就放棄了生存而選擇死亡,這種逃避現(xiàn)實、輕視生命的做法,是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的不負責任,也是不能正視“死亡”的表現(xiàn)。“死亡”,它不僅僅是一個生物學范疇的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學、哲學、倫理學和人文學的問題。對此,我們可以在生物學教學中從生物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生死教育,使學生更加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價值。
總之,生命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的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因此,作為生物教師我們要不斷充實自己與生命教育相關的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達到生命教育的目的,喚醒生命意識,提升生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