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麗
語言是人類最為寶貴的財富,語言的豐富性和語言所發(fā)揮的作用,使人類在萬物生靈中能處于絕對優(yōu)勢地位。維果斯基認為語言在兒童認知發(fā)展中起關鍵作用。他相信,擁有高度發(fā)展語言的人,可以完成那些文盲所不能完成的復雜任務,學好語言對于其他的方面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大量研究表明,學前時期是語言發(fā)展尤其是口語發(fā)展的關鍵期。在此期間,幼兒的聽覺系統(tǒng)、發(fā)音器官和語言神經中樞日趨成熟,發(fā)音逐漸準確,詞語不斷豐富,開始掌握語法規(guī)則,語言運用能力迅速發(fā)展。而且,語言是幼兒學習概念、發(fā)展智力、擴大交往范圍、促進社會化發(fā)展的基本元素,因此,幼兒園語言教育不容小視。
一、幼兒語言教育的重要性
(1)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幼兒在學會說話以前,已經可以使用一些非語言的方式與周圍人交往,例如幼兒通過哭表達餓或者身體的不適。但是這些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常不被人們所理解。因此,只有正確表達各種意思的語言,才是人們最簡單、準確、迅速的交際工具。
(2)幼兒階段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眾所周知,七歲狼孩回到人類社會以后,開始學習說話,但是經過幾年的訓練,他只記住了四五個單詞。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幼兒錯過了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是難以彌補的,幼兒的語言教育對人一生的語言發(fā)展起著重要的影響。
(3)語言教育能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我國的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教授認為,兒童言語連貫性的發(fā)展是兒童言語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標志。因此,語言不僅可以使幼兒直接認識事物,而且還能使其間接地、概括地認識事物。幼兒語言的迅速發(fā)展,必定會促進其認知能力的充分發(fā)展。
(4)語言教育可為幼兒學習書面語言打好基礎。人們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語言是傳遞信息的主要載體,但不是唯一載體。書面語言是信息交流的另一種方式,但書面語言是以有聲語言基礎的。在掌握口頭語言的基礎上,才能學好書面語言。因此,幼兒語言教育對其書面語言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幼兒語言教育實施的方法
(一)培養(yǎng)興趣。
在教學中,我們不僅應重視孩子的智力因素,更應重視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不僅要重視孩子的智力商數,更要重視孩子的情緒商數。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是學習成功的關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使你對感興趣的東西平添幾分愛意,幾分熱情。在教學中是否不斷激發(fā)了孩子學習拼音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是拼音教學成敗的關鍵。一開始,我就用親切的話語向孩子們介紹拼音的重要性。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是善于模仿,機械記憶強,喜歡自我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利用生動的口語,優(yōu)美的體態(tài)語以及恰當的手勢給孩子們講解,更容易被孩子們吸收。如在拼音教學中:我在講韻母“a”時,問孩子們:a像什么?(像一個小女孩頭。)待孩子們回答后,指著板書形象地講解哪兒是她圓圓的頭,哪兒是她的小辮。再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攏成半圓形,右手的食指當小辮,做出“a”的形狀,讓孩子們也伸出手指跟我一起邊做動作邊讀。孩子們臉上流露出笑意,在愉快中記住“a”的形狀和讀音。又如,教學平舌聲、翹舌聲時,用右手做舌頭,發(fā)平舌音z、c、s時伸直放平,發(fā)翹舌音zh、ch、sh、r時將指尖輕輕向上卷起,學生們出伸出右手,一邊跟著老師發(fā)音,一邊將小手平放,向上卷起……,一個個都學得非常投入,非常開心。
(二)示范法
教師通過自身的規(guī)范化語言為幼兒提供語言學習的樣板,讓幼兒始終在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中接受教育。示范可以由教師親自進行,在學前教育階段,教師的語言是幼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幼兒都會看在眼里。幼兒園孩子常說的一句話:我要想我老師那樣!所以教師的語言示范必須正確、清楚、富于表現力。如,教a時,邊讀邊拍手,用四個節(jié)拍讀出a的四聲。在拼讀兩拼音時,聲母、韻母連拍兩下,拼成音節(jié)時重拍一下。在教三拼音節(jié)時,聲母、介母為一拍,韻母為一拍,音節(jié)為一拍,學生在新奇、興奮和高興的情緒中學會了拼讀音節(jié)。我覺得這個辦法真好!我教得輕松,像個音樂指揮家,學生學得愉快,何樂而不為呢!
(三)表演法
幼兒園語言故事教學中,表演法是非常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比如在故事教學《三只蝴蝶》中,為了能讓孩子們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中蝴蝶和花兒的對話,在幼兒了解了故事情節(jié)、內容后安排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由全體幼兒來做蝴蝶,我來做花并念旁白。孩子們的情緒頓時高漲,邊做蝴蝶飛舞的動作,邊聲情并茂的學說故事中的對話。之后我又請了6名孩子分別扮演3只蝴蝶和3朵花,我來念旁白。表演的孩子一板一眼,當觀眾的孩子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通過表演,孩子們能準確的說出故事中的對話,同時也更好的理解了故事內容,課堂效果非常的好。
三、語言教育應遵循的原則
(一) 實踐性原則
幼兒學習語言不同于學齡兒童。幼兒的語言能力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在與成人獲同伴的交往中,在各種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中不斷發(fā)展起來的。《綱要》明確要求“要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獲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p>
(二)直觀性原則
在語言教學中,通過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手段的運用,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繪,能夠使幼兒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形象具體地掌握新知識,理解新詞匯。通過直觀性原則,可以減少幼兒理解抽象事物的困難,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三)因材施教的原則
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對象是不斷變化著的不同的個體,每個人的水平和特點各不相同。教師要根據全班幼兒的水平特點來進行語言教育。在集體教學中,教師必須考慮教育的最大效益,要照顧大部分學生的水平與需求,依據全體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現狀與特點來進行教學?!毒V要》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發(fā)展具有特殊意義”。
(四)整合性原則
在語言教育中,幼兒學習吸收的內容是語言信息材料,但也包括那些與語言有關的信息材料??梢哉f,語言教育是以語言符號系統(tǒng)操作為主,多種符號系統(tǒng)參與的。在語言教學中,除了語言,還可能有音樂、美術、動作等不同領域的內容并存。因此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發(fā)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fā)展的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在組織語言教育中,應該注意整合性原則。教師要注意吧語言教育滲透到各種游戲和日常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幫助幼兒擴展自己的語言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