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鋼
摘 要:面對經濟波動、金融危機的蔓延,我國需要大量的金融專業(yè)人才,以解決金融業(yè)發(fā)展與穩(wěn)定的問題。金融課堂教學對培養(yǎng)適應我國金融業(yè)開放的急需人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金融學基礎》的課堂教學擔負著“知識傳授”和“人文教育”兩大重任,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爸R傳授”是指使學生學會某種金融知識,掌握某種金融技能;而“人文教育”是指使學生學會做人。金融學課堂教學也只有在讓學生增長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具備與市場經濟發(fā)展相適應的新的能力,包括綜合應用知識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才能實現金融學教學的最終目的,達到金融學教學的理想境界——培養(yǎng)通曉前沿金融理論、精通金融業(yè)務、具有良好職業(yè)道德的高素質金融人才。本文結合作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從“知識傳授”和“人文教育”兩方面研究金融課堂教學方法。
關鍵詞:知識傳授;人文教育;教學改革
一、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直觀教學,抓好課堂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多媒體教學集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于一身,將知識顯像化、趣味化,正確表達了學科的知識內容,反映了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機交互、遠程反饋的功能,彌補了板書表達的不足和缺陷。金融學精品課程課件的制作,只有在教學實踐中反復使用,不斷修改,才能符合教學規(guī)律。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手段進行課堂教學,必須同時抓好傳統(tǒng)的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講清基本知識點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金融教師講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其重要性和所處的地位與作用,也是課堂教學所要達到的最起碼的目的。否則就可能是課上熱熱鬧鬧,課后茫茫然然,對所學課程缺乏理論功底。金融課對許多學生來講,本身是一門很生疏的課程,專業(yè)性強,概念抽象,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基本知識點的講授。如:在講到商業(yè)信用、消費信用基本概念時,可用超級鏈接重點講解,從現實中如何操作具體業(yè)務出發(fā),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然后推導出理論進行總結,加深學生的印象。
第二、抓住重點和難點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謂重點,就是重要的理論、知識等內容;所謂難點,就是較難理解,不易把握的內容。由于課時的限制,在講授中除按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講授一般內容外,講清重點、難點,就能以點帶面,加深理解,否則本門課程的學習就只能是囫圇吞棗。要引導學生理清知識點,明確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把握知識的內在結構和規(guī)律,了解知識的產生過程。在非本專業(yè)要深入淺出地講授,重點是“貨幣政策”,難點是“金融市場”,使學生學會分析我國金融領域的現實問題。而在本專業(yè)“貨幣理論”是重點,貨幣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是難點。這里必須明確本專業(yè)與非本專業(yè)講授金融課是有明顯的區(qū)別,才能有的放矢。因為本專業(yè)學生金融知識較豐富,自學能力強,也更注重課程的前沿理論,教師可以重點講授核心內容,其他內容可以讓學生自學;還可以結合講授內容,指定閱讀外文資料,以便為學生撰寫畢業(yè)論文作準備。而非本專業(yè)的學生,由于金融專業(yè)底子薄,建立不起知識間的聯系,教師必須按照其能負擔的原則授課,傳輸知識信息的數量要適度,難度要稍低些,知識梯度不要陡峭,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
二、注重金融案例教學法,培植創(chuàng)新力
金融案例教學法以實用主義為原則,重在培植創(chuàng)新力,提倡學生作出與真實答案不同的結論,以培養(yǎng)他們的個性化思維。同時,提高了金融專業(yè)教師的專業(yè)水平,調整專業(yè)知識,拓寬專業(yè)口徑,促使教師在教學領域為社會做出更有價值的學術成果。在案例教學中體現了“師生互為主體”,由課程內容以應試為主向體現內容的現代化轉變。
創(chuàng)新力是用已有的知識去產生新的知識,對學過的知識靈活運用,并在實踐中加以升華的能力。而金融案例教學法是由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通過精心選擇案例、適時布置案例、安排學生討論以及寫出分析報告,最后由教師作出畫龍點睛的評價的一種教學方法。金融案例具有圖文并茂或數表同存、牽涉面或寬或窄、主體范圍幾乎沒有限制、體裁多樣、時效性強等特征。
三、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師觀
現代金融學既是理論經濟學,又是應用經濟學,既有理論問題、應用技能問題,又有管理問題;既是宏觀經濟學,又是微觀經濟學,既有宏觀金融,又有企業(yè)金融,金融學與經濟學密不可分。特別是1997年學位委員會調整了專業(yè)目錄以后,將原有目錄中的貨幣銀行學、保險學、國際金融、投資經濟合并為“金融學”,列在經濟學門類“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之下,扭轉了專業(yè)劃分過細的弊端,現代金融學成為多種學科的交叉、滲透與綜合,數學、計量、工程、信息、博弈、倫理學等都在金融學科中留下痕跡。為適應這種拓寬的培養(yǎng)口徑,金融專業(yè)教師應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的原則授課。講授理論課要有實踐的印證,需要補充專業(yè)課外相關知識或相近專業(yè)課方面的知識;講授實踐性、可操作性強的內容,如銀行經營管理,應站在理論的高度來講授,使理論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了解實踐與理論的內在聯系。
一個好的金融教師“功夫在課外”。金融學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終身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搜集新資料、研究新問題、撰寫新文章、參加學術會議,挖掘金融前言理論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技能,做到金融學教學常講常新,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時間花在培養(yǎng)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使學生成為掌握現代金融知識的人才。
四、金融學教學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威信為基礎
金融學教學是一個漸進性的啟迪、感悟過程,需要長期的耳濡目染。教師的師德人品、治學精神、教學態(tài)度等都起著“春風化雨”的作用?!叭烁竦难铡⑿撵`的激蕩”是金融學教學的本質特征。
“身教重于言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威信具有極大的精神力量與教育作用。金融學教師既要做傳授知識的“經師”,更要做培育人格的“人師”。案例教學中,教師在課前沒有充分的準備,包括案例資料的收集、整理,時間限定,如何組織,如何完成等,教師都漫不經心、敷衍塞責,很難培養(yǎng)學生合理地安排有限時間,有主有次而且善于安排次序,也很難培育出一批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應用知識能力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