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艷(遼寧省錦州市第十二中學,121000)
教學有招:探討教學規(guī)律 提高教學實效 巧用短繩發(fā)展初中學生上肢力量的方法
王金艷
(遼寧省錦州市第十二中學,121000)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體發(fā)育的重要階段,身體各部位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尤為重要。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不僅能增進學生的身體健康與機體的協(xié)調(diào),而且還能使身體的線條更優(yōu)美。身體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過程中,上肢力量練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而上肢力量能為身體全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了采用短繩指導學生進行上肢力量練習的方法,既簡單又實用,現(xiàn)提供給大家做個參考。
1.甩繩
練習方法:先將兩根短繩一端固定在重物上或單杠上,繩子放平于地面上(見圖1)。讓練習者雙手持繩子另一端進行甩繩練習。練習者采用上體直立、兩腿分開且微屈膝的方式,手握繩子未被固定的一端,進行上下甩動的動作。練習時,可以單手交替甩動繩子,要求手臂用力甩動,必須讓繩子舞動起來才能達到練習的效果(見圖2);也可以雙手同時甩動繩子,同樣也要求手臂用力甩動繩子(見圖3)。
圖1
圖2-1
圖2-2
圖2-3
練習負荷量建議:練習4組,每組練習時間為3分鐘,兩種方式交替練習,間歇時間為1分鐘。
2.支撐拉伸
練習方法:先將短繩的兩端固定在手腕或者手掌上,然后成俯臥支撐(見圖4)。將身體重心轉(zhuǎn)移到左手臂上,慢慢上抬右手,伸直短繩算作標準,然后還原成
圖3-2
圖3-3
圖3-4
俯臥支撐。接下來繼續(xù)將身體重心轉(zhuǎn)移至右手臂上,左手上抬,拉直短繩,還原成俯臥支撐。左右手臂各抬起一次為一組。
圖4-1
圖4-2
圖4-3
圖4-4
圖4-5
圖4-6
練習負荷量建議:練習3組,每組完成5次,每組練習間隔時間為1分鐘。
1.雙人角力
練習方法:兩根短繩頭尾對齊然后對折。兩人雙手一前一后緊握住平分的繩子。兩腳前后開立,微屈膝,右腳在前,并相抵(見圖5)。要求雙方的腳部不能移動,只能用上肢力量拉動繩子,繩子被搶走、腳部移動或者倒地者為失敗。
圖5-1
圖5-2
圖5-3
2.俯臥撐雙手推地過繩
練習方法:短繩一端固定,另一端用手拉直。練習者在短繩的后面做俯臥支撐(見圖6-1),屈臂俯臥撐之后上肢快速發(fā)力推起上體(見圖6-2),雙手抬離地面然后越過短繩,落在短繩的前面(見圖6-4)。然后再以同樣的方式返回到繩的后面,至此完成一輪完整練習。
圖6-1
圖6-2
圖6-3
圖6-4
圖6-5
圖6-5
練習負荷量建議:練習3組,每組完成5輪完整練習,每組練習間隔時間為2分鐘。可以視練習者的情況抬高繩子,增加難度或增加次數(shù)與組數(shù),提升練習強度。
1.推小車過短繩
練習方法:將學生分成兩排,在規(guī)定的10~15米的距離內(nèi),面對面原地坐下按一定的間隔將短繩離地10厘米拉直形成一道道障礙。從排頭學生開始,兩人相互配合,練習者兩腿分開雙手撐地,幫助者站在練習者分開的兩腳之間,兩手握住練習學生雙腳腳踝抬起后放在身體兩側(cè)(見圖7-3),成推小車姿勢。裁判員發(fā)令后,練習者在幫助者的配合下用雙手前行(見圖7-4),越過本隊所有的短繩障礙后,再間隔一定的距離原地坐下,拉開短繩設(shè)置新的障礙。新的排頭學生在看到前面的學生已經(jīng)設(shè)置新的障礙后,立即按前面學生的方法依次進行練習,直到所有人全部完成。然后練習者與幫助者交換角色,按此方法調(diào)換方向繼續(xù)練習,直到所有人都返回到起始位置,不比速度,全隊都能順利通過所有障礙的隊為勝。
圖7-1
圖7-2
圖7-3
圖7-4
注意事項:幫助者不能過分用力向前推,更不能速度太快。
2.支撐橫行過短繩
練習方法:將學生分成兩排,在規(guī)定的10~15米的距離內(nèi),面對面原地坐下按一定的間隔將短繩離地10厘米拉直形成一道道障礙。從排頭學生開始,側(cè)面面向障礙短繩(見圖8)成俯臥撐,然后身體橫向移動,依次越過障礙短繩后,兩人一組拉直短繩設(shè)置新的障礙。依次有序進行練習,直至全部學生完成。
注意事項:開始練習障礙繩的高度要低,然后逐步提高,以提高練習的難度。
圖8-1
圖8-2
圖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