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安徽省淮南市龍湖中學民生校區(qū),232001)
教學有招:探討教學規(guī)律 提高教學實效 妙用短繩發(fā)展上肢力量
曹海
(安徽省淮南市龍湖中學民生校區(qū),232001)
上肢力量是影響運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借助短繩作為發(fā)展上肢力量的主要器械,集實用性、趣味性于一體,易操作,適合開展。
1.直立拉伸目的:發(fā)展學生上肢力量。
方法:在肋木上將折疊好的短繩固定(與胸部等高),雙手緊握短繩,背部 微微向后傾斜,雙腳站立于地面(見圖1)。動作開始時,臀部向后移動,身體下蹲,始終保持手部與肋木之間的短繩處于拉直狀態(tài),雙臂向前伸展,同時雙膝彎曲。還原動作時,雙手用力拉動身體,并且舒展雙膝以及髖關節(jié)(見圖2)。
圖1
圖2
2.側(cè)面拉伸
目的:發(fā)展學生單側(cè)手臂力量(以右手為例)。
方法:在肋木上將折疊好的短繩固定(與胸部等高),右手緊握短繩,確保短繩處于未拉伸狀態(tài),身體直立,兩腳并攏(見圖3)。動作開始后,身體向左側(cè)緩慢傾斜,直至短繩處于拉直狀態(tài)后(見圖4),右手臂主動發(fā)力拉動短繩,直至身體恢復起始狀態(tài)。
圖3
圖4
3.正面拉伸
目的:發(fā)展學生手臂力量。
方法:在與胸部等高處的肋木上將折疊好的短繩固定,雙手緊握短繩,確保短繩處于未拉伸狀態(tài),身體直立,兩腳并攏(見圖5)。運動開始后,身體緩慢后倒,直至短繩處于拉直狀態(tài)后(見圖6),手臂主動發(fā)力拉動短繩,直至身體恢復起始狀態(tài)。
圖5
圖6
4.背面拉伸
目的:發(fā)展學生手臂力量。
方法:在高于頭頂處的肋木上將折疊好的短繩固定,背對肋木,雙手緊握短繩,確保短繩處于未拉伸狀態(tài),身體直立,兩腳并攏(見圖7)。運動開始后,身體緩慢向前傾倒,直至短繩處于拉直狀態(tài)后(見圖8),手臂主動發(fā)力拉動短繩,直至身體恢復起始狀態(tài)。
圖7
圖8
建議:以上練習短繩折疊2次為宜;保持雙手干燥,能抓緊短繩;注意呼吸。
1.雙人單繩
目的:發(fā)展學生單側(cè)手臂力量(以右手為例)。
方法:兩人側(cè)面站立,右腳在前,右腳腳外側(cè)接觸,各用右手持短繩兩端(見圖9)。游戲開始后,通過不停的變化用力拉動對方,同時,保持己方穩(wěn)定(見圖10)。先移動的一方,判為失敗。
圖9
圖10
建議:短繩折疊2次為宜;用力過程中不可突然松手。
2.雙人雙繩(面對面)
目的:發(fā)展學生上肢力量。
方法:兩人相對而立,距離略小于1/4繩長,雙手握繩(見圖11)。游戲開始后,通過不停的變化用力拉動對方,同時,保持我方穩(wěn)定(見圖12)。先移動的一方,判為失敗。
圖11
圖12
建議:短繩折疊2次為宜;用力過程中不可突然松手。
3.雙人雙繩(背對背)
目的:發(fā)展學生上肢力量。
方法:兩人背對而立,距離略小于1/4繩長,雙手握繩(見圖13)。游戲開始后,通過不停的變化用力拉動對方,同時,保持我方穩(wěn)定(見圖14)。先移動的一方,判為失敗。
圖13
圖14
建議:裁判一名;短繩折疊2次為宜;用力過程中不可突然松手。
4.三人三繩
目的:發(fā)展學生上肢力量。
方法:三人相對而立,距離略小于1/4繩長,雙手握繩(見圖15)。游戲開始后,通過不停的變化用力拉動對方,同時,保持我方穩(wěn)定(見圖16)。先移動的一方,判為失敗。
圖15
圖16
建議:短繩折疊2次為宜;保持雙手干燥;用力過程中不可突然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