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機器人的教育在如今信息化發(fā)展迅速的社會已經(jīng)刻不容緩,很多中學開展了機器人興趣班或社團,學生在機器人社團中能夠充分結合各領域知識,開動腦筋,將想象力與實踐動手充分結合,得到能力上的提高。在這種新興社團中,教育者要特別注意用一種全新的動態(tài)教學方法,充分聯(lián)系實際,能夠集各領域知識于一身,充分發(fā)揮機器人社團的能動性。
【關鍵詞】機器人教學 優(yōu)勢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0-0245-02
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隨著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全面覆蓋,機器人,已成為了時代的一個代表。機器人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也不斷的滲透到各個領域,從工業(yè)到醫(yī)藥業(yè),從服務業(yè)到教育,現(xiàn)在我們的學生,也可以通過對機器人的學習來發(fā)展思維,鍛煉動手。機器人是當今教育的又一新興領域。
緊跟這一趨勢,很多學校都引入了各個類型的機器人模型或套件,另辟了機器人教室,開展了機器人社團或興趣班,那么,在學校開展機器人社團到底對學生有怎樣的正面意義呢?
一、把握契機,讓學生興趣與時代特征相連
眾所周知,機器人是現(xiàn)代科技的產(chǎn)物,更是未來世界科技發(fā)展的重要領域,是各種新興科技的集合者。機器人,越來越完善的人工智能,讓每一個人都充滿了好奇和渴望。這種好奇心是一種天然的優(yōu)勢,學生在一種濃厚的興趣中開始的學習,算是良好的開端。學生們來到機器人社團,首先,他們腦子中抽象的對機器人的各種想象會幻化成一種現(xiàn)實,各種機械或塑料零部件,各種馬達,各種傳感器及計算機編程等擺到了他們的面前。雖然他們只有中學生的年紀,但是從一個簡單的機器人社團中,在一種簡單到復雜的學習過程中,他們就能夠產(chǎn)生對機器人產(chǎn)業(yè)的由淺入深的認識——再復雜的結構也離不開最基本的物理結構,再精巧的反應都離不開精密的傳感器,類人的反應都離不開復雜巧妙的編程。從社團的興趣學習,引導他們對機器人產(chǎn)業(yè)的了解,為他們今后的職業(yè)發(fā)展,或知識儲備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的助益,尤其是對那些生來對機械結構著迷的學生,對動手、動腦游刃有余的學生,更是一種機會,讓他們在上大學前就有一種良好的體驗,這對于未來社會所需的大量的機器人人才也是一種準備。
二、合理想象,實現(xiàn)夢想
再沒有什么事情比將自己的夢想實現(xiàn)更令人激動人心了。機器人社團就是個小小的夢想實現(xiàn)廠,你設計一個機器人,分析它的功能性,想辦法設計它的機械結構和身體構造,為它的身體加上很多觸覺(傳感),為它的反應設計一套思維(編程),最后動手一一實現(xiàn)。整個過程就是一個夢想完成之旅,學生在基礎的學習過后,就能夠利用知識不斷的發(fā)展出新的,有意思的機器人,這一過程,調(diào)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覺的吸收大量的課外知識,主動地尋找各種辦法,嘗試著去解決各種問題。這不再是一個枯燥而煩人的過程,而是一種探索的旅程,沒人知道他們在其中花費了多少精力,想象了多少種可能性,學習了多少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最終才能夠勉強讓自己的機器人完成。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學會了收集知識、辨別知識、提取知識,知道了動手與想象的差別,工具的重要性,團隊合作的精神等等。這是一個開放的過程,那些不氣餒的孩子們會學到的更多。這些,才是一名學生應該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
三、積極面對競賽,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大家都知道,參與競賽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團隊的凝聚力,社團中也會遇到各種賽事。面對一個提升自己,挑戰(zhàn)自己的機會,我們都會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勇敢應戰(zhàn)。面對從來沒有過的問題,面對從未想到過困難,學生們都要一一面對。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對于學生們可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這一過程中,需要學生們學會制定計劃,學會合理分工,學會處理難題,甚至,要學會求助。機器人的知識涉及面廣,不但有物理、數(shù)學的知識,機械機構、各種傳動、液壓、滑輪等知識,還需要計算機知識、編程的知識、無線控制的知識等等。這么多的知識不是一己之力或幾個人的能力所完成的,所以,他們需要一種合作交流的能力,這種能力非常的重要,能夠集合大家的力量、智慧,是一種思想、知識的碰撞,學生們?nèi)绻麑W會了與別人交流與分享,那么他們將是打開了世界的大門,或者說他們擁有了一種全新的打開世界的方法。
怎樣去認識對你有幫助的人,怎樣從別人那里獲得幫助,怎樣給與別人同等的回報或是能將這一聯(lián)系繼續(xù)下去,都需要學生們的智慧,這一過程的艱難的,但又是絕對有用的,通過一個比賽,可以連接很多人,通過很多人,可以成全一個任務,通過一個任務,可以感受更多這個世界,對于社團的學生們來說,就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對于社團的學生們來說,以上這些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在帶領社團的過程中,并不都是一帆風順的,其中作為社團教育者,又會遇到哪些問題,做出哪些反思呢?
一、機器人教學不適合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機器人的學習有別于傳統(tǒng)課程的學習,口授的知識傳授法并不適用。要大量運用實物、圖片、視頻等素材,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之初就能將機器人復雜功能及實現(xiàn)方式搞清楚。而素材的好壞又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比如,要介紹一款機器人,將它的功能和形態(tài)說清楚。只有圖片和口頭描述,顯然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明顯會覺得不夠吸引人,積極性大大降低,這樣就很難體會到機器人的主要特征及要點,不能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這時,最好將圖片素材換成了視頻素材。實踐證明動態(tài)素材可以大大的提高課堂效率,學會將無趣的知識教學融入到趣味的素材展示中,會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瑢W習的心情會變得輕松、愉快。而自覺學習會使注意力持久和集中,觀察力更敏銳,思維創(chuàng)造力更活躍。
二、機器人社團需要大量的多學科知識
機器人教育中,并不是一個單一學科的知識就足夠了,涉及面廣且雜,通常需要學生的自覺學習。這對于習慣了填鴨式教育模式的中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困難的。他們往往不是不想要自己解決問題,而是沒有方向,不知該從哪里入手。作為老師,此時可以幫助他們尋找一個切入點。比如在做循跡小車時,大家都知道是要用到光電傳感器,可是,怎樣才能讓小車一直在線上走,并且又快又準呢?大家的思路沒有打開前,覺得是一個很難得問題,此時老師大可不必直接講解一些解決方案,可作出一些提示即可:比如,光電傳感器的數(shù)量對巡線有沒有什么影響?再比如,講解求導的知識,引出PID方法等等;解決問題的方案不只一套,學生的思路也沒有正確錯誤與否,只要能夠有思路,并能夠完成任務都可以,即使學生利用的并不是你想要他們完成的方式。此時的老師切記不要阻止他們利用想象力去解決任務的做法,學生的想象力雖然有時不能夠在現(xiàn)實中起作用,但是,這一想象的過程都是學生們寶貴的財富,老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和鼓勵,學生可能饒了一大圈終于找到了通向解決任務的路,那么這一大圈的路就成為他這次學習中的意外收獲。
三、機器人社團需要不斷聯(lián)系實際
機器人教學受材料、經(jīng)費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做到機械化生產(chǎn)的緊密型,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在社團的學習中與實踐相連。
首先,學科知識的學習必然與實踐相連。比如升降機中學習機械臂的抬起和放下;抽屜的三節(jié)式導軌學習手臂的伸長和收縮;杠桿原理、滑輪的原理等等大量的知識要來源于實際,更好的設計機器人,就需要我們認真觀察生活,展開聯(lián)想。
其次,設計機器人要符合實際。我們在設計機器人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用真實的思路去設計和改造機器人,比如,做一臺搜救機器人,滅火的原理可以是用水噴、風扇吹,滅火器等等。與實際相連的原理和方案才是我們設計一臺機器人的初衷。
最后,機器人的制作材料可以來源于實際。并不是所有的零部件都需要是特別制造。生活中處處是原材料:釣魚線可以使滑輪滑動,可樂瓶也可以做風扇葉,廢舊的膠皮也可用來做履帶,生活中的每一樣物品都可以被利用,只要能夠利用得好,就能夠達到不可思議的組合,由廢變寶,由舊變新,改變思路,就能夠有新的一片天地。
機器人社團的開展從興起到發(fā)展才不過短短幾年的時間,其中的意義及包括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和動手動腦的開發(fā)甚至對他們今后職業(yè)發(fā)展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很多學校也在思考和關注這一問題。相信在今后機器人產(chǎn)業(yè)大發(fā)展的帶動下,會有越來越多的教育資源投入到機器人教育,會得到全民的認可和重視,會有越來越多的教育學者投入到其中,那么,學校機器人教育的力量將會越來越強大,只要這些都以學生為本,以人類發(fā)展的利益為基礎,那么,相信,未來機器人教育在學校的發(fā)展的大繁榮時期一定會很快到來。
參考文獻:
[1]陳永明.教師教育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傅道春.教師的成長與發(fā)展.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周宏.教師新素養(yǎng)(共四卷).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
[4](美)麥金太爾,奧黑爾.教師角色.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2
[5]冀文秀,施紀華.“雙軌制”教師培訓模式探究.內(nèi)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
[6]施良方,崔允漷主編.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7]盛群力.現(xiàn)代教學設計應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簡介:
楊娜,畢業(yè)于上海師范大學,研究生學歷?,F(xiàn)就任于上海市金山區(qū)第二勞技學校,擔任機器人應用技術課程教師并兼任樂高機器人社團輔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