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河
摘 要:任何一門中學課程的教學,都要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為前提,以奠定學生基礎學習能力為目的,擁有了學習的熱情,學生對一門學科的感悟才會更加深刻,才能夠充分的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語文教學同樣如此。中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堅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運用學生喜歡的方式,上“活”語文課,構建更加輕松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語文熱情,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中學語文;學習熱情;活躍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351-01
引言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上“活”語文課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使其能夠主動學習,愿意學習,奠定了這樣的基礎,學生的語文學習才能在語文知識的海洋中暢游,能夠汲取更多的養(yǎng)分,豐富自己的頭腦,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
一、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激“活”學生思維
上“活”語文課的第一步,是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知道血色灰姑娘興趣、愛好,學習特點,才能夠做到因材施教,使學生能夠樂于學習語文,主動學習語文。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將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興趣愛好與教學內(nèi)容相結合,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會更富有生機,學習氣氛才會更加活躍。
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中學時期,學生對新鮮是事物充滿好奇,樂于探索,根據(jù)這些特點,教師可以將課堂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以“我心中的樂園”為主題,想象自己生活中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樂趣和有趣的事,然后將這些有意思的事情講出來,此時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思路已經(jīng)打開,開始暢游在自己想象的海洋中,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出魯迅先生兒時的樂園——百草園,通過引導分析,結合自己快樂的經(jīng)歷,讓他們體驗作者兒時自由的百草園生活,然后再將自由的百草園生活與枯燥的三味書屋生活相比,揭示文章的主題——“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殘害兒童的身心健康”。
二、引入趣味故事,激“活”學生興趣
傳統(tǒng)中學語文課堂,教師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學方式比較主觀、單一,學生思維被制約,教師一味講解,學生被動接受,這樣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死氣沉沉,為了能夠“活”化語文課堂,教師可以通過引入趣味故事,增加語文教學的樂趣,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確保課堂信息傳遞的雙向性,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趣味故事,可以利用一些課外故事,即能夠拓展內(nèi)容,也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巧妙設置問題,激“活”學生好奇心
設置問題的目的,就是要集中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獨立探究的好奇心。中學生本身正處于思維急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對于新鮮的事物,想要去探究。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通過創(chuàng)建情境、趣味故事等方法,吊足學生胃口,在學生興致達到最高的時候,拋出問題,使學生不得不去探究,不得不去琢磨,之后教師通過合理的引導和幫助,使學生獲得問題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總結能力、分析能力等等,都會得到鍛煉,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會越來越濃厚
比如:進行《梅嶺三章》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白雪皚皚的深山中,松樹的松枝都被冰封了一層寒冰,就像一根根冰棍一樣,扎在人的身上格外的疼。在一棵松樹下面,一位年輕游記隊員正在思考:如何能夠帶領隊伍沖出突圍,擊退敵人的圍剿呢?故事講到此處,戛然而止。這樣學生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想要之后故事后面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是不是找到了解決的辦法?此時,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在課文中尋找答案。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促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使語文課堂“活”了起來,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不僅獨立完成了學習任務,還學會了總結歸納,提高了語文學習能力。
四、引入分組探究,激“活”課堂信息傳遞
在學習《木蘭詩》一課時,教師首先應讓學生認識事情發(fā)生的原因,這樣才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在學生了解了全部的內(nèi)容之后,再進行問題的探究。對于這種體裁的課文,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全而深入地予以掌握,并且一個班級中有幾十個人,他們的能力水平和興趣點都會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分組合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互動、互助,從而獲得共同提高。首先我將學習目標分為兩個方而:一個是語高基礎知識,一個是閱讀鑒賞。其次,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有若十人,一旦完成學習任務就在黑板上寫出結果。這樣的小組活動始終充滿養(yǎng)競爭,人人都爭先恐后,踴躍地同答問題,往往一個任務都由幾個小組同時爭搶完成。這種教學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小組活動還可以加強學生的組織凝聚力,提高團隊意識,多方而鍛煉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而發(fā)展。
結束語
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學生個體差異以及學習特點出發(f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內(nèi)容,全面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使學生能夠從語文學習中獲得快樂,獲得真知,感受到生活的真滴以及語文的魅力,這樣才能夠?qū)⑦^去死板的中學語文課堂,變得鮮活、生動,才能夠真正發(fā)揮出語文教育的作用,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以及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蔣翠紅.智慧“理答”順學而導[J].中學生世界.2014(48)
[2] 何冬艷.淺談當前中學語文生成性教學的四個注重[J].華章.2011(32)
[3] 黃建恒.本體論與新課標[J].語文教學之友.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