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立鍇
摘 要:小學生肥胖是現(xiàn)階段學校體育教學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同時也是社會較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導致兒童肥胖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將以我校學生為切入點,以運動為載體,分析我校學生肥胖的原因以及應對措施。我?,F(xiàn)有學生1999名,每個班級都能見到“小胖墩”,而且數(shù)量能夠占到班級人數(shù)的10%左右。本文將通過文獻法、問卷調(diào)查法來淺析我校學生發(fā)胖的原因以及有效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小學生;肥胖;飲食結構;運動
一、我校學生的現(xiàn)狀
我校是撫順市著名的窗口學校,建校已有50多年的歷史,學生家庭生活條件較好,因此學生在生活中受到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形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導致他們產(chǎn)生肥胖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1.飲食結構不合理
學生在飲食上多喜歡甜食、零食,經(jīng)常喝含糖量高的飲料,如可樂、冰紅茶等,這些因素是引起肥胖的重要因素。我以所任教的五年級為調(diào)查對象,七個班級中,每個班級抽樣調(diào)查5名“小胖子”,其中存在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學生有27人,占調(diào)查人數(shù)的77%??梢?,飲食結構不合理是學生產(chǎn)生肥胖的重要原因。
2.家長生活的誤區(qū)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正處于成長階段,不能缺乏營養(yǎng)。因此在學生飲食上,經(jīng)常吃動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
3.缺乏運動
在調(diào)查中,我發(fā)現(xiàn)這些肥胖兒童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都不愿意參加體育運動。這主要是由于他們運動能力不強,身體機能指標對比同齡孩子有差距所導致的。
由于他們不參與體育運動,導致他們的身體在耐力、速度、力量、柔韌、有氧運動能力等方面都不能達到標準。
二、導致學生肥胖發(fā)生的原因及危害
1.導致學生肥胖發(fā)生的原因
導致學生肥胖發(fā)生的主要因素多是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行為特點。肥胖兒童在喜好甜食、習慣吃零食、經(jīng)常吃西式快餐、經(jīng)常飲含糖飲料以及睡前進食、看電視時間方面, 明顯高于體重正常的兒童。
2.肥胖學生的煩惱
(1)自信心受到嚴重影響。一堂體育課通常是學生快樂的天堂,但是對于肥胖學生來講反而不是這樣。由于肥胖的影響,他們的運動能力不如其他學生,往往會在做動作的時候遭到其他學生的嘲笑,這對于學生的自信有著很大的影響。
(2)身體健康情況令人擔憂。由于不能得到有效的體育鍛煉,自信心受到影響,導致他們不愿意參加體育運動,體質(zhì)明顯下降,身體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都不如正常的學生。他們?nèi)绻荒苡行У乜刂企w重,身體的健康情況令人擔憂。肥胖不僅僅體現(xiàn)在身體的外表,內(nèi)臟器官也同樣受到影響,心臟、肺、肝臟等功能也會受到影響。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肥胖的學生都有著愛吃零食、缺乏運動的習慣,這是他們的共同特征。
2.建議
(1)教師和家長做好教育,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導致學生肥胖產(chǎn)生的重要原因,其中零食、甜食以及洋快餐是他們最喜歡的。家校聯(lián)手共同教育,要讓學生認識到這些食品對他們身體健康發(fā)展所帶來的危害。
(2)引導肥胖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肥胖學生因為運動技能不強,導致他們遠離體育鍛煉。教師要及時與他們溝通,積極引導他們參與體育運動。在體育課堂中,可以使他們的鍛煉標準低于其他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教育,鼓勵他們參與到學生的體育游戲中去,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對體育產(chǎn)生熱情,逐步融入體育生活。
(3)正確的營養(yǎng)搭配。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三餐正常保證,少吃零食,不喝飲料,尤其是碳酸類的飲料。每次用餐營養(yǎng)要均衡,葷素搭配合理。
(4)鼓勵學生多參加體育活動。體育教師要發(fā)揮積極作用,無論是在體育課堂上還是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多鼓勵肥胖學生參與到運動中,通過體育課堂的積極引導,使他們成為班級活動的一分子。課外體育運動的時間和效果要好于體育課堂的40分鐘,因此只要真正觸動肥胖學生,讓他們產(chǎn)生體育運動的熱情,才能讓他們在課余時間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
肥胖學生越來越受到家庭和社會的重視,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外在的體型,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內(nèi)心也在受到?jīng)_擊。肥胖學生問題的解決不單單是學校教師單方面的努力就能夠達到的,而是需要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切實解決學生的肥胖問題。
參考文獻:
[1]邱梅婷,賈紹華.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機制和影響因素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6).
[2]陳麗珠,畢仲春.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形成影響因素的理論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3).
[3]劉新蘭.影響青少年體育鍛煉行為的動機因素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