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
[摘 要]語言教學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學,它不僅僅是一種公式,一種對課文內(nèi)容的簡單識記,更強調(diào)一種對語言的感知,這對初學者來說是一種全新而陌生的東西。教師要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或方法來讓學生感知英語語言,提高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英語語感 語言意象 語言信息 情境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4-047
語言教學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學,它更強調(diào)一種對語言的感知。對于剛初步接觸英語的學生來說,就是一種全新卻陌生的事物。由于初學英語的學生的年齡特點,其英語預感的認知能力非常有限,這給學生的英語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要運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掌握生詞,增加詞匯量,使其養(yǎng)成用英語思維思考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
一、通過朗讀加強聽覺體驗
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語感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朗讀,不僅可以讓學生認識到音符之間的聯(lián)系,積累大量的運用詞匯,養(yǎng)成一定的語音語調(diào),了解英語結構之間的聯(lián)系,加深對英語語言的感知和理解,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朗讀技巧,通過朗讀加強其聽覺體驗。
二、引導默讀形成預感
默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過程,默讀的過程就是一種回憶、一種期待。英語句子間的意向性,對下文的英語閱讀有引申與鋪墊,能起到預估的作用。如“hou old are you?”的回答通常是具體的數(shù)字回答,當學生回答不相一致時,則會對它再次修正,這樣能夠打破學生的常規(guī)猜想,在再次閱讀時就會有所回味和期待。
三、利用教材多讀多背
很多學生認為花時間背誦課文、對話是沒有必要的,唯有記單詞、做語法練習才能真正提高英語水平。然而,多讀多背才是積累詞匯、訓練語感的法寶。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反復朗誦直句型、對話、課文或篇章,日積月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促進他們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愿望與信心,使那些怕學英語的學生不再怕學習英語,實現(xiàn)英語學習的質(zhì)變。
四、堅持開展課前幾分鐘的“flree talk”
在每節(jié)課上課前留幾分鐘給學生自由對話,這時可設計一些簡單的對話訓練,或讓學生自由選題,自由對話。為了減少難度,提高會話時效,可讓學生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長時間下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就會得到大大提高,同時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語感。
五、營造情境,引導多聽多說
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使學生的語感得到發(fā)展,能夠快速進入英語課堂教學氛圍中來。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教學輔助媒體的優(yōu)勢,利用多媒體,把學生帶進英語情景中,讓學生去聽、去看、去說、去交流。這樣教學可以快速地提高學生的語感,使他們愛上英語,主動用英語與他人進行交流。
如在教學交通工具時,教師設計了一個“Guessing game”,通過簡筆畫讓學生猜測是哪種交通工具。教師先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問學生“What is this?Can you guess?”,引導學生充分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并發(fā)揮想象力,“Car”“Bike”“Bus”“Plane”……在情景教學中,學生很快進入角色,踴躍參與,在快樂中學習,玩中得到鞏固,并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這樣教學,不僅調(diào)節(jié)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對英語的運用能力,還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很好地培養(yǎng)了他們的英語語感。
六、拓展讀面,努力促成英語語感的形成
要想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教師絕不能拘泥于教材,必須以課標要求為依據(jù),研究設計課堂教學的新思路,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引導學生讀一些課外閱讀書籍時,在閱讀的選材上要注意先易后難、循序漸進,選用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并貼近生活。同時,將興趣愛好相似的學生組成閱讀興趣小組,共同閱讀研討,進行適量的翻譯,凡達到要求的給予表揚,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閱讀中遇到詞匯豐富、文才較好的文章時,可以讓學生背誦下來,為語言的積累向質(zhì)的飛躍奠定扎實的基礎。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展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如課本劇表演、相互對話、說英語故事等,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要想形成一定的語感,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多讀、多誦、多交流。融洽的課堂氛圍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英語語感的前提,教師要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張揚學生的個性,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能力,讓英語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