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萌
[摘 要]實踐與寫作不是兩回事,而是相輔相成的。實踐,可以豐富學生的經(jīng)歷,積累素材,積淀情感,最終為提高習作水平奠定基礎。實踐最終指向寫作,教師可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通過語文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體驗,提升他們的習作水平。
[關鍵詞]實踐 體驗 興趣 素材 情感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2-081
新課標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非常重視,而教材編寫者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每一冊都安排相應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其實對語文來說,綜合實踐固然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更多的是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習作需要學生的情感,遺憾的是雖然有教師注意到了這一點,要求學生在實踐活動結束后作文,但更多的是把這當做任務,而不是一種表達的需要。本文結合實踐,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重點談談綜合實踐活動對豐富學生情感,提高他們習作水平方面的作用。
一、綜合實踐,可以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
從表面上看,綜合實踐和習作是兩回事,但兩者并不矛盾,它們都有一個情感體驗做中轉站,綜合實踐是輸入,習作是輸出。教師在強調(diào)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培養(yǎng)其動手能力的作用的同時,更要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表達興趣。
小學實踐活動很多,訪問調(diào)查、文娛活動、體育比賽等,都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實踐活動。實踐活動的目的,其實與課堂教學目的或者作前指導目的一樣,都是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有話可說,有話可寫。相對而言,綜合實踐活動越有趣,學生的情感體驗越豐富,表達的欲望越強烈。
這里,教師要引導學生淡化創(chuàng)作意識,強調(diào)寫與說是一樣的,怎么說就怎么寫。架設實踐與習作之間的橋梁,需要及時引導學生表達,可以通過小組的形式交流,還可以讓他們通過視頻、照片等形式進行表達,這樣一來可以豐富表達形式,二來能讓他們的情感體驗更深。實踐證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精神越興奮,想象力越豐富,表達就越流暢。
二、綜合實踐,可以豐富學生的習作素材
學生怕作文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素材。其實不是他們沒有生活,而是缺少細致觀察。因此,要指導學生習作,前提是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綜合實踐活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指導學生觀察的平臺。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去指導,去思考,在活動中培養(yǎng)他們的習作興趣。對實踐活動,最好的指導就是分步指導,即開始需要準備什么,中途重點觀察什么,包括觀察順序、方位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實踐前或活動中強化。
比如針對《找春天》這一習作,筆者一改常態(tài),把作前指導改成了綜合實踐,分別設計“找春天”“話春天”“寫春天”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里,到操場上,到花壇里,細心觀察春天花的變化、葉子的變化。當學生收獲滿懷的時候,教師及時提問:“找到春天了嗎?誰來說說春天是什么樣子的?能不能用筆來描繪一下春天?”學生的思維非?;钴S,習作精彩紛呈,有的說:“春姑娘來了,她吹白了梨花,吹紅了桃花……”
學生經(jīng)過實踐體驗后,可以說不缺素材了。教師需要認識到,寫作指導的前提是讓學生實踐,并且指導他們實踐,只有情感豐富了,才能文思如泉涌。只有認真觀察了,主動參與了,學生才會有那種真切細膩的感受。這才是習作首先需要的,畢竟方法可以很快掌握,而素材情感不可一蹴而就。
三、綜合實踐,可以引導學生抒發(fā)真情
綜合實踐是以活動形式體現(xiàn)的,強調(diào)的是學生親身經(jīng)歷,親自體驗,在探究、觀察等一系列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他們在實踐中觀察的內(nèi)容是真實的,情感蘊含也是真實的,習作是表達的最佳渠道,習作的生命也在于真情實感,兩者的融合進一步讓實踐指向了寫作,讓真情在實踐中醞釀,在習作中流露。
比如婦女節(jié),筆者就曾組織學生開展一次“我為媽媽做事”的實踐活動。有的學生回家?guī)椭鷭寢屜床耍械幕丶規(guī)椭鷭寢尨驋咝l(wèi)生,也有的給媽媽洗腳。學生表達心意的方式很多,真情流露得也很多。比如,有的寫道:“今天我?guī)蛬寢屜戳四_,我心里很高興,媽媽更高興,一個勁兒地夸我懂事!”有的寫道:“我?guī)蛬寢屖犷^,發(fā)現(xiàn)媽媽頭上又多了一根白發(fā)……”
真情的流露,讓習作更加感人。實踐活動提供的平臺,讓語文生活更加豐滿。教師要重視語文實踐,給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主動實踐,主動體驗。學生生活經(jīng)歷有了,情感體驗有了,真情流露也有了,習作自然水到渠成。
總而言之,語文實踐活動與習作不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而是相輔相成的。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的情感得以豐富,讓學生說話、表達等能力得以發(fā)展,從而最終為他們習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