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瑞華
[摘 要]低年級課外閱讀不僅是語言積累的有效手段,也是進入中高年級習作教學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積極開展親子閱讀、同讀一本書活動,讓低年級學生喜歡上閱讀。在具體實踐中,先師生或父母與孩子共讀一本書,激發(fā)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接著在指導閱讀的基礎(chǔ)上,分享課外閱讀的成果;最后考查學生語文運用能力,使他們感受到課外閱讀的魅力。
[關(guān)鍵詞]課外閱讀 激趣分享 提高能力 低年級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2-020
低年級課外閱讀不僅是語言積累的啟蒙階段,也是進入中高年級習作教學的重要過渡階段。《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第一學段的學生提出“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的要求;并強調(diào)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基于此,我們開展了低年級課外閱讀與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個案研究。通過同讀共享,激發(fā)了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使之形成習慣,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一、同讀課外書,激發(fā)閱讀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盧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毙抡n標在閱讀目標中也指出,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所以,我們通過閱讀、交流、分享,激發(fā)孩子們的課外閱讀興趣。
(一)以內(nèi)容來激發(fā)課外閱讀的興趣
1.繪本激趣。低年級的孩子對繪本有一種本能的喜愛。繪本中那色彩艷麗的圖畫、簡潔明了的語言、風趣幽默的對話,無不吸引學生的眼球,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因此,我們從繪本入手,通過介紹一些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繪本,促進低年級孩子產(chǎn)生一睹為快的心理,進而激發(fā)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
2.故事激趣。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決定他們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情節(jié)曲折動人的故事。有一次,我向?qū)W生們講了《白雪公主》的故事,然后再引導他們:“同學們,你們還想知道更多的童話故事嗎?”最后向他們推薦了《格林童話》這本書。這樣,他們興趣高漲,爭著去閱讀這本書。
3.題目激趣。可以從題目中提煉出閱讀內(nèi)容,讓孩子們找到閱讀的興趣點。如,《我有友情要出租》一書,我引導他們想一想:友情怎么能出租、又怎樣出租。孩子們在美麗又快樂的圖文中旅行,不知不覺愛上了課外閱讀。
(二)以活動拓展課外閱讀,激發(fā)閱讀興趣
1.親子閱讀。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看書,孩子會非常喜歡閱讀。當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對讀書很有興趣,他們也會認為讀書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通過親子共讀,父母親口向孩子傳遞那些最重要的語言密碼,父母就與孩子真正成為一家人,而不僅僅是生活在同一個房間里的陌生人。因此,我們非常重視親子閱讀,通過家長會,使家長和教師在課外閱讀上達成一致,并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在閱讀中,家長和孩子一起體驗讀書的快樂,一起積累語言、談論感受,使孩子從小養(yǎng)成愛讀書、好讀書的良好習慣。
2.午間閱讀。“人寧可一日不食肉,不可一日不閱讀?!蔽覀儗W校的孩子每天中午2:00到校,2:30上課。利用這30分鐘,讓孩子靜心閱讀。學生一來到學校,在讀書組長的帶領(lǐng)下認真地看書。長期堅持下來,學生就養(yǎng)成習慣。這樣不僅使他們增長知識,而且也充實他們的生命。
3.好書漂流。每學期開學,我們動員學生帶一本他們喜歡的課外書來學校進行漂流。我們將這些書匯集后,貼上標簽,分發(fā)給班上的學生。一個孩子閱讀完手上的書后,再傳給下一位同學讀,以此類推。進行“好書漂流”活動之后,學生閱讀的范圍更廣了,閱讀的效果也更好了。
二、分享閱讀成果,激發(fā)參與的興趣
(一)積累分享
1.采蜜集?!安粍庸P墨不讀書?!背鯇W閱讀的學生,我要求他們專門用一本“采蜜集”做積累。剛開始,我讓學生每次閱讀積累5個好詞語,一個好句子;一個學期后,逐步讓學生自主摘抄古詩、好詞、好句。同時,還利用班隊課時間讓孩子們互相交流,大聲誦讀自己積累的好詞好句,這樣達到既分享閱讀又體會成功的快樂的目的。
2.摘錄卡。單純的閱讀和摘抄,時間久了學生會厭煩。于是,我鼓勵學生利用卡紙設(shè)計成各種形狀,畫上插圖,做成摘錄卡。學生之間還可以相互把摘錄卡當作禮物贈送給同伴,交流閱讀。這樣不僅積累語言,還可以增進友情。
(二)活動分享
為了鼓勵孩子多讀書,我組織學生每雙周開展一次讀書交流活動。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們開展了好書推薦會、古詩大比拼、詞語接龍等一系列活動。每月利用班隊課舉行一次“故事會”,評出了“故事大王”“小書蟲”等,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
(三)方法分享
在如何“讀”的問題上,低年級學生沒有一定的方法。因此,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但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獲。我利用每周的閱讀指導課,向他們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經(jīng)驗,分享一些好的讀書方法。
1.快速閱讀。即對所讀的課外書,不是逐字逐句地讀下去,而是快速地觀其插圖,了解大概內(nèi)容。一般可以指導低年級孩子先看封面、書名、作者,再從內(nèi)容簡介中了解書里講哪方面的內(nèi)容。最后,讓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進行具體閱讀。這種方法對低年級的學生閱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選取閱讀。學生根據(jù)自己在課內(nèi)外學習的需要,有選擇地閱讀課外書籍中有關(guān)篇章,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內(nèi)容。
3.背誦閱讀。學生對課外書籍中好的句段篇章或重要內(nèi)容,認真細致地閱讀,并摘抄到自己的“采蜜集”上,進行積累背誦。
4.交流閱讀。讀完一本書后,學生填寫讀書卡,并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課外閱讀感受,或介紹故事內(nèi)容等。有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書中的人物作出評價,分清是非善惡。
三、提高學生能力,感受閱讀的魅力
(一)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濃濃的讀書氛圍,使孩子們把讀書當成一件幸福的事。課余,總能看到他們津津有味讀書的樣子。有的家長反映,孩子晚上睡覺前,總不肯放下手中的書籍,要父母再三勸說才肯休息。學生讀書的積極性不斷提高,讀書逐步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種愛好。
(二)拓寬語文知識面
課外閱讀,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一年來,我們感覺學生的改變非常明顯:學生上課回答問題能引用更多的資料,寫作業(yè)時的詞匯量明顯增加,寫話時好詞好句不斷。
(三) 提高寫話能力
汪潮教授在《中國語文讀寫結(jié)合研究》一文中指出,由讀到寫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讀,有現(xiàn)成的文章;寫,卻是從無到有,靠自己組織語言。大量的課外閱讀為低年級孩子的寫話插上想象的翅膀。孩子們從豐富的課外材料中汲取營養(yǎng),寫話的能力不斷提高。
總之,課外讀物以它獨特的魅力,讓孩子愛不釋手。孩子們在閱讀中快樂著、享受著……只要我們在課外閱讀中善于思考、積極行動,低年級孩子們就可以在課外閱讀這片廣闊的天地上踏歌而行。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