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人的家魚
青草鰱鳙是我國四大家魚,但順德人更愿意將草鰱鳙鯪看作他們的四大家魚,青魚鯉魚等也是不可少的家庭成員。
草魚又稱白鯇、草鯇。身體圓長,鱗片大,背青灰,腹灰白,性活潑,游泳迅速,常成群覓食。它長至10厘米長后,就只吃水生植物,故而魚味清甜。草魚還能適應(yīng)一定鹽濃度的咸水,依據(jù)這個特點,中山一些地方曾養(yǎng)殖出脆身鯇,比普通草魚口感更為爽脆香甜,常用來打邊爐,久煮依舊爽脆。草魚味道清甜,宜清蒸,以三斤左右為宜,燜煮則以大為好。
與草魚身形相近的青魚,也稱黑鯇。青魚習(xí)性不活潑,通常棲息在水的中下層,以螺螄、蚌、蜆、蛤等為食。青、草兩魚模樣身形近似。青魚吻雖鈍,較之草魚又鋒利些,畢竟是吃肉的。青魚生長速度很快,也比草魚長得大。前些年在南京金牛湖漁民曾網(wǎng)上一條大青魚,長1.86米,重218斤。
鰱魚又叫白鰱、鰱子。體型偏扁、稍高,呈紡錘形,北部青灰色,兩側(cè)及腹部白色。生活在水域的中上層。鰱魚喜高溫,夏季的鰱魚食欲最為旺盛。鰱魚性情活潑,喜歡跳躍,有逆流而上的習(xí)慣,水中缺氧即浮出水面,不久即會沒命。
鳙魚,“狀似鰱而色黑”,頭部肥大,故又稱花鰱、黑鰱、胖頭魚、大頭魚。鳙魚形似鰱魚,但體色較深,而且有花斑點。其肉被認(rèn)為口感粗糙,不被待見,鳙魚之鳙,也是取庸常之意。其實鰱魚之美在腹,鳙魚之美在頭,肥厚豐腴,蒸或煎都很過癮。
鯪魚又稱土鯪、鯪公、雪鯪,是水底層魚類,喜棲息于水溫較高的地區(qū),溫度低于7℃即開始死亡。因鯪魚能吃掉水底的著生藻類和有機碎屑,故又成為池塘的“清道夫”,肥水塘更是非養(yǎng)鯪魚不可。鯪魚是順德菜中不可或缺的主角,鯪魚長不大,講究一斤幾條,一斤幾口,加上生長速度不快,年頭養(yǎng)年尾才能收,往往是北風(fēng)起入冬后味道最鮮美,口感最好。鯪魚刺多又不大,順德人就愛將之拆茸做魚餅、魚丸、魚面等。
順德人把魚養(yǎng)家了,摸透了魚的脾性,做起魚菜來自然得心應(yīng)手。蒸魚是他們的殺手锏,懂道的人蒸魚,會將魚脊骨切去一小段,以免蒸后魚骨收縮使得魚身不完整。魚的大小、蒸的火候、蒸魚豉油的調(diào)制都是道道,端看各人走的深淺了。
順德有種啜魚,其實是清湯涮魚片而吃的吃法,因魚片涮熟后自然拱起如女人的胸部,便有了這個諢名。一般用大頭魚做啜魚,切去魚尾后不斷用流水沖洗干凈魚身中血水,這樣魚片色澤才會晶瑩漂亮;刮干凈魚身上的粘液,去泥腥味;只取魚背脊那條魚肉切薄片做啜魚,因背脊線及脊骨自然將魚肉分開兩半,在清水中略涮即鼓起成型。有人喜歡用油和蛋清撈過魚片再涮;有人就原片涮之,吃魚的本味。
冬天吃青魚,常是將青魚切大塊與白蘿卜燜煮,味道清甜鮮香。青魚味香但肉質(zhì)略粗,故而會吃的人就吃青魚尾,肥美香滑很多。這道菜需將大鐵鍋都端上桌子,小火一直煮著,至湯色濃白魚肉蘿卜入味時,大口吃之,絕對滿足。越煮越入味,最后來碗白飯,澆上煮稠的魚湯,混著魚肉,攪勻了一頓吃,舒坦至極。
將魚脊骨拆去一小段,能使蒸出的魚形狀完整,不散。
大魚頭去尾,以流水不斷沖去魚身上的血水,魚片才會漂亮。用刀刮去魚身上的粘液,這樣魚吃起來沒有泥腥味。只取魚脊肉,切薄片。切出的魚片帶著晶潤的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