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信英
摘 要: 新課程改革以后,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課堂學習的氛圍也改變了。新課程改革對高考的考題方向等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具有導向性作用。高考中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高考數學秉承著創(chuàng)新的理念和精神,降低了難度,也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在難度上設置了梯度,卷面上的選擇題數量減少,更注重對學生思維過程的考查?;诖?,本文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數學題教學導向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 高考數學 教學導向
當前,新課程改革已經開展起來,并且課程改革的理念也在教師的頭腦中建立起來,創(chuàng)建新的教育形式已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新課程改革下,高考數學題導向發(fā)生了變化,為了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改變人們對高考的極端看法,需要對高考進行重新解讀。以下對高考數學題的教學導向進行分析。
一、高考數學試題應降低難度,設置難度爬梯
很多專家都指出,高考數學題的難度增加,學生的分數降低,這樣對于高校對學生的選擇沒有過多影響,高考依然是公平的選拔。高考數學難度的加大對于功能選擇的發(fā)揮沒有過多影響,但是對于數學教育及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卻能夠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非常深遠。高考數學教學的難度有所加大,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就會減少,這樣學生對數學的直接體驗就是厭煩和難度增加。改革開放以來,高考一直是學校教學的導向和指揮棒,無論是哪種數學教材,很多在高考面前都顯得非常無力。一般來講,學校都是高考考什么內容,教師就教學生什么內容,高考已經成為教學的指南[1]。在課程教學中,會按照高考的考綱進行不同程度的取舍,若是高考的難度加大,那么素質教育的目標就很難實現。高考數學的難度降低,對于高校人才的選拔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也是需要重點分析的問題。在近幾年的高考教學過程中,教師看到,在一些有難度的題目上,一些學生能夠得到分數,能反映出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水平,但是這種分數在高考的錄取中卻沒有非常大的作用。這樣就有一些學生寧愿把學習精力放在其他學科上,也不愿意放在數學學習上,因此極大影響了數學學習。在一般情況下,如果高考依靠增加難度對學生進行區(qū)分,只是適合高分段的學生,不利于全部高校的人才選拔。在高考數學中需要設置難度不同的題目,難題少,中等題偏多,有梯度的數學試題才能讓教學更全面,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有效鍛煉。試題的難度需要有一定的梯度,這樣對于學生的層次區(qū)分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能夠讓學生的才華和能力極大地展示出來[2]。
二、高考數學降低選擇題數量,強化思維過程考核
高考數學題中選擇性習題的增加,讓高考閱卷的難度大大降低了。這樣高考閱卷的客觀性也集中體現出來,更有利于閱卷公平性的體現。知識點試卷的覆蓋面極大地增加,但是選擇題越多,學生的思維激發(fā)程度越低,學生會在心理上產生依賴感。在當前的高考過程中,評卷方面的技術和組織已經非常成熟,使用網絡進行評價提高了閱卷的質量和速度,這樣減少高考數學的選擇題,能夠讓閱卷不再復雜化,同時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以前,高考數學試卷中會出現很多比較優(yōu)秀的實體,但是各種類型的習題在匹配上不是非常理想,一些好的習題經常摻雜難度比較高的技能和技巧,試卷整體上看,計算的題目比較多,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很少會深入分析數學習題,拓展思維。因此,教師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讓高考的試題發(fā)揮出選拔人才的作用,進而對中學數學形成良好的導向。平時教學,就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習題,減少選擇,增加激發(fā)學生思考過程的習題,學生就會在思維拓展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解題,對數學學習更有信心,讓學生對解題過程更有興趣,平時的教學并不是為了高考而高考,而是讓學生能夠在平時學習中強化數學的解題思維能力,進而使用這種思維解決其他問題[3]。
三、高考數學降低記憶模仿型試題,實現對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數學素養(yǎng)全面考查
在高考的不斷改革中,要想對學生的能力進行考查,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探索就需要有更多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數學習題,但是這樣的習題因為蘊含的知識點比較多,在同一個試卷中涉及更多解題技巧,又是對學生高思維水平的考查,因此在難度上也極大地增加了,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分數會有所降低,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考查并不是非常有利,學生在這方面的習題上得分也比較低。高考的數學習題應該讓不同學生在試卷上都有發(fā)揮的空間,并且題目的難易程度也需要相互做好協調和匹配,有些試卷可能每一個題目都是好題,但是不一定這些題目疊加在一起就能構建出一整套完善的試卷。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師和學校更注重對學生數學概念性問題,以及數學習題中蘊含的數學結論進行的分析和考查,更關注的是學生的直觀感受,注重學生對問題的探索和發(fā)現的過程,注重數學中的歸納類比思想及抽象思維空間的想象能力,還有對數學直觀性的感知、有效的觀察和發(fā)現,數據的證明和演繹及反思,等等,這些數學思維能力的拓展才是數學平時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所在。讓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讓數學的交流和表達能力更強,在數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和探索。這些都是教師對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都是數學素養(yǎng)的極佳表現,已經成為我國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所在[4]。
綜上所述,本文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考數學題的教學導向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從三個方面出發(fā),分別是高考數學試題應降低難度,設置難度爬梯、減少選擇題數量,強化思維過程考核、減少記憶模仿型試題,實現對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數學素養(yǎng)的全面考查,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師的教學導向性更明確,才能不斷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田敏.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考數學題的教學導向[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5(6):199-199.
[2]劉金曉.重視數學課本例、習題教學[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3(3):9-11.
[3]王東峰.平穩(wěn)、平實、平易,緊扣教材彰顯特色——2014年高考江蘇數學試卷特點與教學啟示[J].數學教學通訊,2014(33):19-21.
[4]夏文濤,馬生蘭.論高考改革下的數學創(chuàng)新試題[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4(10):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