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靜
摘要:任何的體制本身都需要通過一定承載物才能夠產生作用,教育機制也不例外。同時這一承載物還必須連接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兩端。同時,這一機制需要隨著時代進步,不僅僅是要對過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還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革新創(chuàng)造。本文擬在通過對傳統(tǒng)教育機制的分析,從而淺析如何進行高等學府思政教育機制的革新。
關鍵詞:高等學府;思政教育;傳統(tǒng)條例;革新
在當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團體接受了開放式思想。這一點在給當前的思想教育機制帶來壓力的同時,也促使著教育者去思考高等學府的思政教育的合理性和存在的現(xiàn)實原因。而且,還推動著教育者對高等學府思政教育體制本身的革新。大學生,作為明日的棟梁,怎樣引導這一個團體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是當前工作中,我們需要重點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沿循傳統(tǒng)和條例
哲學意義上講,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相互存在的,因而,我們學會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故而,對于原有的教育機制不能夠“一棍子打死”。事物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所以,教育機制在新的時期也應該有創(chuàng)造和革新。但這并不是盲目的,我們知道傳統(tǒng)是一種氣質,影響著我們整個機制的作用發(fā)揮。而是沿循原有的傳統(tǒng)和條例:
(一)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任何的時代都具有這適合自己時代的教育模式。在時代的發(fā)展中,有的被歷史遺棄,有的歷經滄桑,殘存至今,但因其本身舊有的體制和現(xiàn)代社會不能夠相互兼容,或者說排斥現(xiàn)代文明的介入,所以顯得落后。對于這種情況,如果棄之不管,必將被歷史淘汰。但是,它曾經有過輝煌的過去,如果能夠加以吸收,轉化,也許這會是另一個教育契機。
(二)言傳身教,春風化雨
現(xiàn)代教育體制中,教育者即教師的作用大大凸顯,教師就是一個小型教育體制的創(chuàng)造者。他的一言一行可以給整個體制內的人注入靈魂。從此不論歲月更迭,人員流逝。這個體制內的人將永遠會跟隨著教育者的引導而成長。春風化雨,雨潤人心。這才是教育的傳統(tǒng)。
(三)科學技術,前行明燈
現(xiàn)代式教育和傳統(tǒng)的教育存在著許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規(guī)模高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和普及。教育科技使得大量的信息能夠在教育過程中通過教育者傳遞給受教育者,從而完成教育的目的。同時,教育科技還能夠為處在思想困惑期的這些大學生提供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可能是一張圖片、一篇美文或是一部影片。
二、革新機制的探討
(一)管理體系的優(yōu)化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何以成方圓”。管理體系是相互監(jiān)督、相互戒律的。在此之前,高等學府也都以建立了完善的監(jiān)督機制和體制。不過,所謂體制和機制,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對思政教育效果的影響,甚至有所削弱。因為監(jiān)督體制是個讓人不寒而栗的名詞。更重要的是,思政教育的對象是大學生團體。根據科學調查,引起大學生思想波動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現(xiàn)實原因、非現(xiàn)實原因等等。思政教育需要針對不同的思想問題對癥下藥。而僵化的監(jiān)督體制是否能夠應對千奇百怪,層出不窮的思想問題?
任何成功的前提都是管理體系的保障。在高等學府思政教育也不例外。其實,談起管理體系的優(yōu)化,并沒有太多的意見。只是想要強調:管理是為了更高度地教育,而不是為管理而管理。如果不能夠做到這一點,教育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意義。教育尚且如此,況乎思政教育?
(二)社會實踐的新想法
當前,高等學府的大學生活動主要局限在學府內部。雖然有部分已經涉足社會,但就其本質而言,并沒有多大的社會影響力。下面簡要談談我的新想法:1.既然學生活動主要局限在校內,那么在這些活動進行的同時,校方能夠對這些活動多加關注。我認為,校方的關注和支持,能夠大大促進校內實踐的進行。這又何嘗不是社會實踐的一次新嘗試;2.涉足社會。學府的象牙塔畢竟不能長久,在社會里歷練才能全面發(fā)展。我們提倡“書呆子”的努力,但我們并不需要“書呆子”。微公益、敬老院、留守兒童學校、支教、傳播國學等等,這個社會需要我們的地方太多太多,只是我們學府本身能否為大學生聯(lián)系或者提供方便?實踐中獲得思想啟迪,將遠遠勝過所有的理論灌輸;3.如果說思想源于文化氛圍,那么文化的熏陶是不可避免的。紅色景點肯定是陶冶情感的重要地方;博物館也是啟迪智慧的關鍵場所;紅色影片也是一場不可或缺的精神洗禮。這些或有形,或無形的輸入和洗禮,才是社會實踐的意義。才是真正的思政教育方式。
(三)信息承載物的革新
步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科技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而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信息媒介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的紙質書信,現(xiàn)在的電子郵件;以往的口口相傳信息到現(xiàn)在即時交流工具如QQ等新的傳播方式?,F(xiàn)在的時代是一個“快時代”。思政教育也同樣如此?;ヂ?lián)網的大規(guī)模普及,大大延展了思政教育的時間、空間、深度。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某一固定的時間地點,而是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進行學習,交流。高等學府需要在這些即時交流工具的使用上,用正確的思想精神加以梳理,互聯(lián)網和即時交流工具就能夠真正便利新時期的思政教育。所以,革新教育機制,不可不革新信息承載物。
(四)活動機制的創(chuàng)造
高等學府中,并不缺乏學生社團。如果放手學生社團,不在高墻內設置眾多的禁錮,而只是在思想觀念上加以正確的引領和疏導,是否就能夠完成一次活動創(chuàng)造。其實也不盡然,活動需要人的參與,單純的思政教育活動,并不能夠獲得足夠的參與人數(shù),同樣,也不能達到預期目標。如果我們能夠革新活動形式,同時劃分區(qū)域,將區(qū)域內的學府連接起來,從而形成區(qū)域間的競技和組合,我想活動將會取得更高的層次的影響和深入人心的思政教育?;顒訖C制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創(chuàng)造的契機和蛻變。
古語有云:“不謀全域者,不足謀一域?!彼颊ぷ魍瑯有枰绱?。在工作進行中,堅持以中共中央最新精神的引導,集中管理,科學分配各種類型的活動;其次,關于活動,應以自發(fā)性活動為主,這類活動中,更能夠把握學生思想狀況,進行思想教育,以矯正思想中的不當之處。
三、結語
梅貽琦校長曾說:“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大師之謂也?!倍魏蔚拇髱煹钠鸩剑荚谟谒枷?。所以,高等學府的思政教育機制的革新是我們不得不,同時必須要常抓不懈的工作。
【參考文獻】
[1]魏魏.智能手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探析[J].巢湖學院學報,2016(01).
[2]楊素麗.基于大學生網絡自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03).
[3]張詣,常學洲.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J].石家莊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