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鋒
摘 要:課堂教學是物理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在物理課上教師應注意語言的準確、嚴謹的科學性;生動、形象、幽默的趣味性;重復、鞏固的精煉性;刻意留白的懸念性,這會使物理課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堂教學;語言;科學性;趣味性;精煉性;留白
學科教學活動就是教師借助一系列手段把所教學科的知識、思想、方法轉化為學生的認識和能力的過程。我國實行的現有課堂教學是實現這一過程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包括教學內容的研究、教材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等,而要使教學過程順利進行,教師運用語言作為傳遞知識信息的載體,完成教學任務是必不可少的。課堂教學中若能成功地駕馭語言,不僅能促進師生教學相長,更重要的是使課堂生動活潑,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物理課堂教學中語言的應用除注意聲音要清晰、有抑揚頓挫感、發(fā)音標準等基本要素外,還要注重以下幾方面:
一、準確、嚴謹的科學性
物理學科有它的專門用語和專有名詞,大多數物理現象、物理概念的解釋、說明,主要就是用嚴謹、準確、精煉的文字表達出來。在教學中應用這種語言務必準確恰當,嚴密有序,從而表達科學的物理世界圖景,如生活中常說:“物體從上面掉下來”“今天真熱,都三十度了”。教師引導學生從物理角度應這樣說:“物體從上面豎直落下”“今天氣溫真高,都三十攝氏度了。”這樣既反映了物理實質又使學生容易接受,同時也有利于對有關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深刻理解。同時教學語言避免拖泥帶水,據說有位石雕大師幾乎每件作品都是珍品,當有人問及他的雕刻水平如此之高的秘訣時,他說:“我只是要把不需要的部分統統砍去。”這句話對我的教學啟發(fā)很大,如果我們在課堂講得沒有廢話,或我們講的都是應該講的,那么我們的每節(jié)課能成為可供欣賞的藝術品。
二、生動、形象、幽默的趣味性
利用教學語言營造一種愉快、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談笑間輕松愉快地掌握所學知識。如:講熱學內容前先讓學生來猜一個有關物理名詞的謎語,謎面為“愛讀書”。再如,在給學生講磁場的磁感線時,為了幫助學生便于記憶:磁感線“.”和“x”符號所表示的方向,先讓學生觀察弓箭的箭體,它的箭頭、箭尾的橫截面各是什么樣,然后教師簡單地示范一下當箭從遠處射來(或射向遠處),看起來又是什么樣的,學生會答到:箭從遠處射來看起來像是一個“點”,(或射向遠處看起來像是一個“叉”),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說明:“.”符號表示磁感線是垂直紙面向外的線,“x”符號表示垂直紙面向里的線。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描述,可激起學生濃濃的興趣,總結為:“x”進“.”出,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記憶。物理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幽默的故事可以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在教學過程和日常生活中,適當巧妙地穿插一些幽默小故事,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又如,在講解自由落體運動時,可以結合學生以前在初中學過的馬德堡半球實驗編一個對聯。上聯:兩球落斜塔雙音一響,下聯:八馬拉半球一聲雙分,橫批:我愛物理。這個對聯一說出來,學生就會產生極大的興趣,課堂氣氛便能活躍起來。同時,學生也會在愉悅中牢牢記住這兩個著名的實驗。
三、重復、鞏固的精煉性
對教材中的一些難點、重點內容可重復顯示,這并不是簡單的重復,精煉、濃縮的語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學習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當重復顯現該定律時可將它歸納為:“三線共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的順口溜。又如,當學習了安全用電以及照明電路的知識后,鋪設電線安裝照明電路時可按照下面的口訣進行操作:“火線零線并排走,零線直接進燈座;火線接進保險盒,再過開關進燈座”。這樣學生既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又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加強了記憶,使“寓教于樂”貫穿于課堂教學中。
四、刻意、留白的懸念性
在我國,曾經有一種提法:作為一名好教師,應當在課堂上解決問題,把所教的內容都講透,不給學生在課后留下疑難,讓學生在課后提不出問題。實踐證明,這樣不但不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還會阻礙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使學生養(yǎng)成懶惰的習慣。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及時恰當地留下一些暫時的空白,促使學生產生一種急于填補空白的心理,不但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引入新課時,教師巧設懸念,問而不答,有意留下空白,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意識,更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思維跟著老師的節(jié)拍“轉”。在講疑難問題時,要注意講到興趣正濃時,有意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給學生以重擊,從而使他們集中精力,默默思考。例如,在講解電場強度時,可先通過計算,求出電場中某點的電強場度為100N/C,緊接著提問:“檢驗電荷移走后,F=0,q=0,該點的電場強度是多少?”話到此處,突然停頓,讓學生思考,學生通過積極思考,用自己的語言填補了空白,從而加深對講課內容的理解。在某一知識點教學結束時,可以巧設懸念,為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埋下伏筆。例如,在講完光電效應一節(jié)后,可以向學生提問:“你認為光究竟是什么?你是支持牛頓還是惠更斯”?課雖然結束了,但這樣的問題,不僅提出了波動性與粒子性的矛盾,同時也為下一節(jié)學習光的波粒二象性埋下了伏筆。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進一步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教學中不斷充分發(fā)揮語言的特有功能,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發(fā)現,不斷改進,以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我們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不懈探索的地方。
參考文獻:
朱湘萍,劉春燕.教學語言技能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