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明英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作為教育教學的一個平臺與載體,影響著教學質量的完善與否。新時期下,人們對教學模式的科學探究愈加重視,中職學校廣泛擴招,生源基礎參差不齊。就會計教學來說,理論知識繁多且枯燥,學生學習興趣缺失。就新時期下優(yōu)化中職教學會計教學模式方面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中職;會計;教學模式
當前,我國中職學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存在很多問題,傳統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會束縛學生的思維想象、空間概念、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對此,中職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越來越要求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變化。
一、中職學校會計教學的現狀
1.學生厭學情況突出
中職學校是實施中等職業(yè)教育的學校,其招生對象大多是初中畢業(yè)生,少部分學生甚至初中學歷都未達到。通常情況下,他們都是未考上普通高中的學生,其中相當一部分同學厭學情況十分突出。其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方面是部分學生長期以來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成績均較差,但因為是未成年人,跨入社會工作各方面都不成熟,來到中職學校就是想“混”個文憑,并不是真心想學一技之長,選擇專業(yè)也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與隨意性,厭學情緒從義務教育階段延續(xù)到中職教育階段。另一方面則是會計教學專業(yè)性強,內容多且較為復雜,理論知識理解難度不易,會計課程教學內容也要與最新會計準則結合,要求學生具有較好的學習基礎以及較強的理解能力。學生覺得會計課程與傳統的文化課課程差異較大,掌握不了好的學習方法,疑惑較多,如果學不好就會產生挫敗感,久而久之就會有厭學情緒。
2.教學模式傳統單一
當前,中職會計教學模式仍然陳舊,很多學校與老師忽視實踐教學,老師紙上談兵,學生又怎么能學到真正的技能,滿足企業(yè)的需要。在教學方法上,很多老師仍然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有的學校僅僅以考取會計從業(yè)資格證為目標,而不安排會計模擬實訓,以致學生忙于應付課程作業(yè)與會計證考試,嚴重缺乏實作能力。
二、會計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措施
中職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一批面向基層企業(yè)單位,具有一定專業(yè)知識和較高實踐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中職學校教師的教學模式應該充分結合職業(yè)崗位特點,針對性地實施相關知識的傳播與教授。
1.翻轉課堂模式
翻轉課堂模式最主要的特色即是教師與學生課堂任務的變換。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中傳授講解理論知識,學生課后實踐、完成課后作業(yè)。而翻轉教學使得課前自主學習成為可能與必然,使教學脫離于傳統教師框架以及固定黑板的教學場景,大大拓展了學生學習時間、地點的自由性。
當然,這種條件的前提在于課前教師教學視頻的制作。教師在課前可以充分整合教學信息,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多媒體技術支持下制作方便學生觀看與學習的學習視頻。因為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視頻長度總體應在20~30分鐘,但視頻內容應該主要集中于教學重點,從中摘取如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填寫支票等學習興趣點。
2.研學后教教學模式
研學后教,就是先研究學習再由老師教導,關鍵在于學生自我研究學習的過程。當前教學中,學生自我研討學習主要分為自我探究與小組活動雙重形式。如何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生的研討活動,調動學生的興趣愛好,活躍學習氛圍,提高教學質量,是研學后教活動的中心。它與翻轉課堂模式的區(qū)別在于,學生任務的放置。在中職會計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小組活動、分組競爭比賽、模擬活動等的應用更適應學生的現實情況。比如,可以組織學生模擬財務主管、出納員、財務總監(jiān)、會計員等參與課題討論,活躍課堂氣氛,加深知識傳遞。
3.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合作學習即強調人們團結協作,通過交流溝通共同學習進步的重要性。學生也不再是傳統教學模式下被動填鴨式教學的聽眾,而需要通過自主實踐、探索、合作、群組等各種方式獲取以及理解知識。學習小組共同制訂學習計劃,形成幫扶機制,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同時,教師也要不定期地帶領學生在電算實驗室、模擬實驗室訓練,掌握各類財務軟件的具體應用,實現會計電算化的過程,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彼此學習。
4.實踐型教學模式
中職學校應建立多層次、寬范圍、聯系緊密的校外實訓基地和體現虛擬職業(yè)情景的仿真性、任務型的校內綜合實訓室,以便于滿足教學一體化模式的要求。會計綜合實訓室實訓系統包括七個實訓平臺:手工會計實訓平臺、電算化會計實訓平臺、出納實訓平臺、銀稅企實訓平臺、會稅審實訓平臺、珠算實訓平臺以及ERP沙盤實訓室。只有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yè)技能教育、比賽、課外活動,創(chuàng)造每個學生都苦練會計技能的校園文化氛圍,才能讓學生在與實際工作相近的環(huán)境中體會會計的真諦。中職學校的實訓課程時間是不連續(xù)的,因此學校與教師方面可以溝通交涉,將一個學期的所有實訓課程集中為連續(xù)的兩到三個星期,使學生能夠在較長時間段綜合進行實訓實踐。深度建設幾家校外實習基地,采取區(qū)域集中、企業(yè)分散等形式,以滿足專業(yè)學生的頂崗實習要求。通過多形式的實踐性教學,既能讓學生掌握會計專業(yè)技能,又能提高會計職業(yè)素養(yǎng)。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不斷創(chuàng)新適合所授學生的教學模式,營造一個高效、活躍、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共同結合,使其在學校學習中獲得以就業(yè)為導向的真才實干。
參考文獻:
[1]張慧英.淺談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會計教學中的運用[J].中等職業(yè)教育,2009.
[2]鄭靜嫦.項目教學法在中職會計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2.
[3]菊春燕,孟梅,李松.青年教師如何構建課堂教學模式:基于翻轉課堂理念[J].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2014(5).
編輯 薄躍華